易县八百山:1600名和尚为救一少女送命,书稿刚出土灰飞烟灭

易县八百山:1600名和尚为救一少女送命,书稿刚出土灰飞烟灭

在易县南城司乡西部有一座山,名叫“八百山”,高1186.3米。远远望去,主峰“八百山”像一尊佛像,侧峰“南八百”和“北八百”像抬着佛像的两个头陀,分列主峰两侧,主峰以下山势平缓。相传这里曾有一片诺大的寺院,但现在只剩一处“和尚坟”了。

“八百山”曾有很多传说,第一种传说是:北宋时期一场特大地震把山寺夷灭,但这种说法很不可靠,如果是地震,史料应有记载;第二种传说是:金朝时有位将军的千金小姐上山敬香,几位好色的和尚见小姐长的花容月貌、情窦初开,顿生歹意,强留小姐于寺中奸污,将军听到后勃然大怒,率兵火烧寺院,血洗八百山,将一千六百和尚活埋。传令官向将军汇报完情况后,请将军再下指示,将军叹口气说:罢了,罢了。传令官误听为“耙了”,“耙了”。就传令官兵,用耕地的“耙”将和尚的人头全部耙掉,让和尚身首异处。

这个传说成为罢了——“耙了”的由来。当然这个传说也有不可信的地方,寺院乃佛门净地,光天化日,公然强抢实不可靠。

直到公元1978年,一场意外终于使“八百山”的历史真相大白于天下。

距离八百山北部10公里处有一座规模不大的寺院叫建城寺,建于辽代早期。说是寺院其实只留有遗址,遗址中最有发言权的是那株千年古柏,然而古柏比不得《天仙配》中的话音树,不能告诉我们它曾经的历史。1978年修建国道,国道从寺院遗址通过,虽然对古柏进行了特别保护,但还是伤了古柏半边根系,在一个风天古柏连根拔起,人们从树根下面挖出一个坛子,坛子里整整齐齐放着一堆书稿,人们围在一起观看,书稿上的字多是老体字和繁体字,大多人不认识。后来人们请来了当地最有学问的小学吴校长,吴校长看后激动的老泪纵横,书稿详细的记载了九百年前“八百山”所遭受的那场史无前例的劫难。原来事实和传说大相径庭,一千六百名和尚为了一位少女免受摧残竟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而罪魁祸首恰恰是那位无道的将军。吴校长刚看了序言和故事梗概,只见书稿像风一样灰飞烟灭了。

今年冬天,为了重新整理这个传说,我专程找到了吴校长,当提起那部书稿上的内容时,吴校长依然热血沸腾,吴校长说那天他激动的一夜末眠,在日记上凭借记忆完整地记载了从那部书稿上看到的历史事实。说着,翻出了二十八年前那本发黄的日记。

日记是这样写的:

1978年7月28日晴阵风8—9级

今天我无意中看到了一部天书,天书详细记载了净安寺充满斑斑血泪的历史真相。天书是被人装在坛子里埋在建城寺古柏树下的,由于年代久远书稿见光不久就碳化了,对这件事我深感惋惜,我是书稿的重要见证人,也是书稿内容唯一的知情者,我深知这部书稿内容的重要性,赶紧趁热打铁记下了我所看到的书稿的全部内容。

按书稿记载“八百山”当时叫静安山,山上建有一片寺院,名叫净安寺。

净安寺始建于唐朝大中年间,经辽代不断扩建,至金代大定年间已具相当规模。

净安山山势平缓、土质肥沃,参天古木,高耸入云,山顶有泉,泉水澄清,清泉似玉带环山,汇入山下的静安河,河水两岸是美丽的桃花源(如今这一代仍延用这一地名,只是桃源现叫桃园)。站在山上俯瞰远处,群山环立,其色苍翠,丰草绿缛,佳木葱茏;其容俊秀,林壑嵯峨,光凝山紫;其气高爽,朝霞夕晖,日出云归;其意缠绵,云无心出(山),鸟倦(飞)知还。确是一处人间仙境。

净安寺常住院建筑在静安山山腰,寺内建筑随山势修建,错落有致,雄壮活泼,寺院宏大,禅房花木曲径通幽,从山门到后殿有七重院落,占地4万平方米,禅房千余间,注册僧人一千六百名。

净安寺主要是观音菩萨的道场,山泉居寺的中央,穿寺而过,相传当年观世音在此讲经时,一时口干舌燥,就见她随手从玉颈瓶中拔出一枝橄榄枝,在地上轻轻一划,一条清澈的泉水流了出来,不但解决了自己的口渴还为众人也解决了口渴。人们把这泉水叫做圣泉,盲人用它洗眼可复明,聋子用它洗耳可复聪,哑吧喝了会唱歌,凡人喝了可消灭祛难。人们在菩萨曾经讲经的巨石上清晰的发现了菩萨的脚印,为了颂扬菩萨的大功大德,后人在那块留有菩萨脚印的巨石上建起一座白塔。白塔八角十三层,高约24米,基座为仰莲托,顶部舍利封盖。

净安寺的山门联为:“古刹无灯凭月照,佛门不锁待云封”。一进山门,一股股盛大的香火气息扑面而来,净安寺供奉的是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人们把净安寺当成理想的“祈福”场所,悟佛听禅,祈福还愿。

作为北方名刹,除了奇山秀水外,离不开历代帝室对寺院的资金赞助和设施维护,更离不开香客的布施。离净安寺30里的南城司有一个姓张的员外,良田千顷,富贾一方。由于净安寺地处长城脚下,为兵家必争之地,历代帝室只顾攻城掠地,那还顾得寺院的事情。净安寺多次崩毁,都是张员外出钱修葺,张员外一生修桥补路慈悲济贫,是远近闻名的活菩萨。净安寺拥有土地200余公顷,其中辽代赐田100公顷(在今白麻、尚庄一带,统称官地,现仍留有官地的地名);另外100公顷良田为张员外私增。

说起赠予这100公顷土地,其中还有一段奇妙的故事。

张员外家大业大,骡马成群,事业上红红火火,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张员外虽然有三妻四妾,身边却无一男半女,眼看着张员外早已年过半百,膝下仍无子嗣萦绕,这可急坏了张员外。早知净安寺观音菩萨有求必应,却没有正式祈福许愿,或许怠慢观音大士。这天张员外亲率三妻四妾来寺中求嗣,在菩萨面前郑重许诺:我张老汉日后若能得一男半女愿献百顷良田。人争一口气,佛争一炷香,重赏之下连菩萨也会心动。祈愿之后几个月,小妾的肚子终于有了反映,这给几乎绝望的张家带来了久违的欢声笑语。这样张员外高兴地将100公顷良田赠予寺院。往往是好事多磨,小妾临盆时遭遇难产,时间恰巧赶在晚上,窗外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伸手不见五指,情况十分危急,正在为难之际,霎时只见窗外云开雾散,月朗中天,小女哇的一声落地了,张员外急忙出门叩谢,感谢月神娘娘亲来相助,并为小姐取名月仙。

张员外老来得女,对月仙视若掌上明珠,光阴荏苒,日月如梭,十六年后月仙小姐更是出落的亭亭玉立,国色天香。青黛点眉,樱桃镶口,天姿掩蔼,容颜绝世,似一朵欲开不开之菡萏,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多少王公贵人欲结秦晋之好,但都被张员外挡了回去。

古诗上说: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一日春和景明,张员外闲来无事决定陪月仙进寺游玩,当行至桃花源处,月仙见四下游人希少,便落轿步行,“翠裙鸳绣金莲小,行即罗裙扫落花”。你看她轻移莲步徜徉于桃花丛中,桃花人面,似粉蝶飞舞,一顾倾城,再顾倾国,此情此景就边张员外在旁边看着都有些呆了。

进到寺来,早有知客僧服侍左右,引领观赏。一进山门,弥乐佛供于佛龛之中,弥乐佛又称“大肚佛”或“皆大欢喜佛”,“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笑口常开笑天下可笑之人”说的就是他。看到大肚佛憨态可掬的样子,月仙心里非常高兴。

途经钟鼓楼、白塔、香积厨,知客僧引领张员外父女来到佛陀殿、罗汉堂、菩萨殿、毗卢殿瞻仰佛像,泥塑和壁画中的佛像人物尽面含微笑,温和可亲;再往前是方丈室,主持方丈青云大师,慈眉善目,道骨仙风,坚持“以智上求菩提,用悲下救众生”持寺方略,广结善缘,悬壶济世,救苍生于水火。方丈身后的墙上画满壁画,描述的是尸毗王割肉救鸽、萨陲那太子舍身饲虎等佛经故事。最后去的是大雄宝殿,来到阶前,抬头望去,大雄宝殿飞檐斗拱,稳建雄丽,气势非凡,比别处更显威严。大殿正中端坐的是释迦牟尼如来佛祖,观音菩萨居于右侧,左侧迦叶和阿难,十八罗汉分列两边。看观音菩萨和迦叶、阿难聚精会神的样子,如来佛祖一定在吩咐他们什么事情。

张员外领月仙小姐正举步迈入正殿,这时从正殿中风一样冲出三个人,其中一位身高八尺,带鱼眼,金鱼口,面如重枣,疙哩疙瘩,如金毛太岁转世,又似巡海夜叉降临。你道这是何人,这位就是有名的杀人魔王,横扫燕云十六州的金国平南大元帅,金朝海陵王完颜亮的侄子完颜虎。完颜虎三人和张氏父女走了个对面,几乎撞在一起,完颜虎斜眼观瞧,见面前小姐,情窦初开,含苞待放,眉如远山,脸若芙蓉,走起路来似风摆杨柳,朱唇未启自带俏,眼倦慵开分外娇。完颜虎生于蛮夷之邦又多年征战,哪见过如此貌美之人,竟看得一时傻了。对身后发生的这些,月仙父女没一点察觉,月仙跪在蒲团上先向佛祖叩首,再向菩萨叩首,祈求佛祖和菩萨的保佐,等到月仙小姐拜闭,一回头看到刚才的那个汉子还在贪婪地盯着自己,不禁慌了手脚,忙藏到父亲的身后,这时张员外才看到眼前的一幕。孟子曰:“男女授受不亲,礼也。”眼前如此举止轻佻、形核放荡的男人真是大煞风景。张员外忙领月仙小姐走出大殿,想近快逃离男人的目光,说时迟那时快,月仙父女刚要离开,那大汉顿生歹意,只听他大吼一声:小女子休走。然后吩咐他的随从上前就抢,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禅房中的数名禅僧箭一样冲了出来,将张员外父女护在当中。青云方丈从方丈室走了出来,先道一声佛号: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完颜施主,此乃佛门净地,乾坤朗朗,哪容你强抢民女,做此等伤天害理之事。完颜虎自小飞扬跋扈、欺男霸女无恶不作,如今当上了平南大元帅,早已习惯了别人对他言听计从,哪受得了方丈的指斥,气的哇哇怪叫:跑了和尚,跑不了寺,秃驴你们听好,限尔等三日内把小姐送出来,与俺成亲,万事皆休,如若不然,本元帅定会马踏你静安山,火烧你净安寺。说完,完颜虎气冲冲地迈出了寺院。

完颜虎说的并非戏言,他的十万军马正驻扎在30里外的紫荆关,不出两个时辰他的兵马全部赶到,在山下安营扎寨(当时安营的地方如今叫“营安”)。看得出完颜虎是善者不来,来者不善,大有不达目的死不罢休之势。

完颜虎军临山下,将至寺边,净安寺的前途命运危在旦夕。若把月仙小姐送交完颜虎,犹如羊如虎口,如若不然,净安寺凶多吉少。如果要论武力,不要说寺内僧众不懂厮杀,就是人人骁勇善战也只能是以卵击石、寡难敌众。众人正在为难之际,只见月仙小姐一头向方丈室内的明柱撞去,多亏了随身丫鬟眼明腿快,抢前一步挡在明柱前面,丫鬟被月仙撞到了明柱上,昏了过去,众人又都围过来进行抢救,只听方丈室内哭喊声和叹息声响成一片。正在这时,只听方丈轻咳一声,众人都将目光投向青云主持,只见他轻捋长髯,目光如电,从喉咙深处发出一声叹息:也罢。

直到这时众人才敢稍稍一吐胸中闷气,知道方丈已有对敌良策。面对众人,方丈说出了自己的打算,趁完颜虎尚未对净安寺实行完全包围之前,先派两名僧人从后山护送月仙小姐去五台山暂避,剩下寺内所有僧众,愿意留下的随我一同坚守,不愿意留下的可尽快逃亡。方丈摆出一付誓与净安寺共存亡的决心,所有僧众无一人逃亡,决心舍生取义,与净安寺同归于尽。这也正是后人慨叹“燕赵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主要缘由。

三日后完颜虎率军冲进寺院,搜遍了寺内所有能容身之处,都不见小姐的踪影,直气得火冒三丈,脚底生烟。面对方丈,恶狠狠地大声说:老秃驴,你们到底把小姐藏到了哪里?给我说。方丈面无表情,用眼角余光瞪着完颜虎沉静地说:不知道,要杀要剐,悉听尊便,动手吧。完颜虎见问不出话来,便指挥官军放火泄愤,火烧净安寺。青云方丈望着历代主持花三百多年建立起来的宏伟基业,竟断送在自己的手里,不禁潸然泪下。完颜虎看到方丈流下了眼泪,认为方丈已经心动,再次上前打探小姐的下落。青云大师最后看了一眼完颜虎,闭起眼睛就再也没有睁开。

一不做,二不休,气急败坏的完颜虎早已失去了起码的人性,传令将净安寺一千六百名和尚全部活埋,在寺院的菜园里,众和尚被深埋至颈部,地面以上只留下一个个光秃秃的人头,现场惨不妒忌睹。传令官向完颜虎汇报完埋人的情况后,请元帅再作指示。完颜虎知道自己闯下了滔天大祸,心中有愧,情不自尽地长叹一声说:罢了,罢了。传令官把“罢了”误听成了“耙了”。下去传令官兵,用“耙”把和尚的人头全部耙掉,致使和尚身首异处。

净安寺的大火烧了二十余天,为了毁尸灭迹,消除罪证,完颜虎指挥官兵对寺院大肆劫掠,能带走的带走,能烧毁的全部烧毁,不能烧毁的强行拆掉,这样白塔、禅房、殿阁、泥塑、壁画、山门拆的拆,砸的砸,前人化费三百多年建立的宏伟基业,仅仅用了不到三十天时间,便被完颜虎用残忍的手段从大金国的国土上消除了。真是一伙强盗,一伙野蛮成性的强盗。

回朝后,朝廷问及此事,完颜虎只是说:净安寺和尚奸淫敬香少女,败坏民风,为了严惩奸贼,以震国威,我率军前去营救,遭遇寺院僧从的顽强抵抗,被逼无奈才将寺院焚毁。等到金朝皇帝完颜宝听到完颜虎焚毁净安寺的真相时,也不免汗颜,紧急组织人力,封锁一切有关净安寺的消息,销毁所有与净安寺相关的史料,就连唐诗中涉略到净安寺的诗句也一并销毁。并在民众中广泛宣传净安寺和尚不守寺规,奸淫敬香少女,金国大将为解救少女,严惩奸贼,才火烧山寺(以讹传讹,就形成了上面提到的第二种传说)。这是金朝实施的一项愚民政策,也是一场针对净安寺的文字狱。

多年以后,人们常常见到一位漂亮的女尼,每年四月的这一天都到寺院遗址拜祭,并将拣到的和尚头骨集中掩埋(久而久之就成了现在的和尚坟,现仍存和尚坟遗址)。熟悉的人知道那就是当年的月仙小姐,后于五台山出家,最终成为一代有名的宗师。

吴文峰

7月28日凌晨3点于自家陋室

以上就是吴校长日记的全部内容,也是我所整理的《八百山传说》的第三种传说,如果按当时的地名,或许叫“静安山传说”或“净安寺传说”更为恰当,但和现在的地名又相距甚远,仔细想想延用“八百山传说”这一名称,其实对那些冤死的灵魂更具有纪念意义。为了便于与现在的地名相吻合,我又在吴校长日记中用(……)的形式作了适当补充交待。通过以上这些,相信人们对八百山传说会有一个更深刻、更清醒的认识。

吴校长是我的老师,发现天书时我也在场,但那时我还是一懵懂玩童,在重新整理这个传说时,得到吴校长的大力协助,在此我表示感谢,同时也感谢原书稿作者和把书稿装入坛中埋入地下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