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泰勋在父亲吴俊升被炸死后,洗心革面投靠张学良任骑兵队长

1928年6月4日,张作霖乘坐火车途经皇姑屯车站附近时被日军埋设的炸弹炸毙,陪同在侧的把兄弟吴俊升也应了那句“但愿不能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的誓言,成了牺牲品。吴泰勋还是比较幸运的,因为当时讲武堂正好放假,他原计划是随父亲一同在山海关迎侍大帅一同出关。车抵山海关,父子二人见过张作霖后,吴俊升改变主意要儿子转坐轿车先行出发,去奉天准备迎接事宜,自己要和大帅在山海关停留一些时间。吴泰勋遵命下车,改道出发。父子俩谁都没有想到这一分别,竟成了父子俩永远的诀别,却也使吴泰勋躲过了皇姑屯劫难。

吴泰勋在父亲吴俊升被炸死后,洗心革面投靠张学良任骑兵队长

皇姑屯炸车现场

当父亲身亡的噩耗传到时吴泰勋耳中时,他如五雷轰顶、悲恸万分。没有了父亲的庇护,年仅16岁的吴泰勋的命运将会怎样呢?子承父业、作黑龙江督军的继承人?他未免太年轻了。他不仅在军队中没有任何根基,况且那个非嫡亲的哥哥、时任第18师师长的吴泰来也不会答应。事实上在皇姑屯事发的第三天,吴泰来就公开宣布代理黑龙江督军。吴泰勋思之再三,决定去找张学良。

吴泰勋在父亲吴俊升被炸死后,洗心革面投靠张学良任骑兵队长

吴泰勋

同样失去父亲的张学良与吴泰勋见面后,同命相怜、惺惺相惜的两个人抱头痛哭。接着,张、吴二人义结金兰,成为拜把兄弟。这样,吴泰勋找到了比父亲实力更强的新靠山。不过黑龙江督军之位最后还是落入当时实力最强的吴俊升部下——万福麟之手,从此与吴家无缘。

1928年11月,吴泰勋从讲武堂毕业,但他并没有重回军旅。孝字为先的吴泰勋为父亲守丧一年,在此期间他办起了慈善,以父亲的名义在沈阳创办兴权中学堂,学堂的经费以及学生的学费,全由吴家承担,此举为吴家争得不少美名。此外在冯庸创办冯庸大学时,他也积极出资襄助。

一年很快就过去了。义兄张学良觉得吴泰勋该在军队中有所作为,子承父业才是对亡父最好的报答。正好张学良要组建一支新的警卫部队,便问吴泰勋有没有兴趣“出山”。家仇在身的吴泰勋当即答应,并主动出资购买组建部队所需的马匹。

部队很快就组建起来了,番号是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卫队团(对外称东北陆军步兵第61团)暂编骑兵队,由吴泰勋任队长。这个骑兵队辖四个大连,编制等同于骑兵团。可是作为队长的吴泰勋该佩戴什么军衔呢?

吴泰勋在父亲吴俊升被炸死后,洗心革面投靠张学良任骑兵队长

吴泰勋的骑兵队正在接受张学良的检阅,1930年10月摄。

吴泰勋15岁就被任命为陆军少将,即便是进入讲武堂学习,也是以上校的名义。可骑兵队隶属卫队团,团长刘多荃也只是一个上校,总不能让隶属于卫队团的骑兵队长也佩戴上校军衔啊。好在吴泰勋很有自知之明,没等张学良与他交换意见,就主动找来中校军衔戴上了。

1930年1月20日,未满18周岁的吴泰勋被东北边防司令长官公署正式任命为暂编骑兵队中校队长。这是吴泰勋第二次踏入军旅,起步军衔是中校。一年后,卫队团扩编为卫队统带部,原团长、现统带刘多荃升为少将,吴泰勋也随之升任为上校。

吴泰勋的骑兵队执行的是张学良及其家眷的警卫任务,具有很强的的保密性质,足见张学良对他的信任。然而随着事态发展,吴泰勋却对张学良逐渐产生了不满。究其原因,主要是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东北军不战而丢失东三省。正在北平随侍张学良的吴泰勋惊闻此事,痛惜万分,家都被占了,为什么还不打回去?张学良却坚持由南京中央解决此事,不愿调动部队打回东北。待到被国民政府寄予厚望的国联调查团无所作为之后,东北已经建起了满洲帝国,反攻东北也已失去最佳时机。吴泰勋一怒之下,辞去军职,以示抗议。果真如此吗?晚年张学良却说出了另外一种原因。

感谢您阅读“侃侃民国那些事”,若知吴泰勋何去何从?请继续“关注”“侃侃民国那些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