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零租金”富了疃里人

钢城区颜庄镇疃里村为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实现农民生活富裕,主动与企业协商减免租赁费用,把集体收入让利于村民,带领村民走上致富路。

8月30日,钢城区颜庄镇疃里村委办公楼车库里一派繁忙景象,十几个农村妇女正在紧张有序地对编藤家具进行裁剪、编织、收尾……这里是莱芜市彩虹藤编加工部的一个编藤家具加工点,“在这干活按件计费,平均一个月能挣1000多块钱,比在其他加工点工资要高,而且不耽误种地,村里的妇女都愿意上这来干活,最多的时候有50多个呢。”村民李仕英说。

春节刚过,市彩虹藤编加工部负责人韩纪美找到了村支书赵合忠,想要租赁老村委大院作为编藤家具的一个加工点,由于老村委大院存放着杂物,被赵合忠当场拒绝了。继而,韩纪美提出要租赁村委办公楼的车库。“这事我说了不算,需要我们村开会研究决定租不租。”赵合忠说。

韩纪美前脚刚走,赵合忠便相继组织召开了村“两委”会、村民代表大会。大家一致同意租赁,而且还是免费租赁,不过有个条件,把利润让给村民,去加工点干活的村民工资要比其他地方高一点。“一年的租赁费给村里也就2万多块钱,但一个村民在这干活一年多挣1000块钱,50个人就是5万多块钱,这笔账划算。”赵合忠说。

没过几天,韩纪美再次来到了村里,在听到赵合忠的建议后,考虑再三还是答应了下来。“她们在这干活,要比其他加工点每件工资高5%左右。虽然说在这干活的村民多了,要支付的工钱也多了,但也说明加工点的活多,企业利润也相应增加了,我们不吃亏。”韩纪美给记者算了笔经济账。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要做那些立竿见影的工作,也要做那些为后人做铺垫、打基础的工作,牺牲村集体收入,为村民多谋福利,在疃里村不是没有先例。早在2014年村里的幼儿园建成使用,对外承包,村支部就决定减免承包费用,来换取本村孩子上学的优惠政策,这样每个孩子一年能节省上千元,这个优惠政策一直持续到今天。

疃里村借助颜庄民营企业园建设契机,积极配合企业搞好服务,通过土地租赁、流转等方式,先后有50余家企业入园,村集体收入达到上百万元,安置劳动力就业130余人,带动村民创收320余万元。“村集体富了不叫富,村民富了那才是真正的富。”赵合忠说。现在村里每年都会有分红,并且每人每年补贴50元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每人每年补贴10元的银龄安康保险,70岁以上老人免费办理银龄安康保险。为照顾村里老人,村里还专门设立公益岗位,成立“老年人服务队”,既打发了老人时间,又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过去的疃里村一穷二白,“出门车骑人,种地靠双肩”,交通闭塞,没有一条像样的通村道路,集体经济收入为零,村民仅靠人均不到一亩的山岭薄地维持生活,是远近闻名的穷村。现在的疃里村,有1300多口人,人均年收入达到2万多元,已经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