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跨界玩家,誰將成爲下一個「跨界造車王」?

  新能源汽車發展熱火朝天,跨界造車已屢見不鮮。

  近日,娃哈哈成立了浙江德清娃哈哈科技創新中心有限公司,經營範圍包括新一代信息技術、傳感技術、先進裝備製造技術、新能源汽車及汽車智能技術等,這意味著,娃哈哈或將進入造車行列。

  提起娃哈哈,大家一定想到的就是該品牌的各類飲品。對於娃哈哈,絕大部分的80後、90後朋友恐怕還停留在"娃哈哈AD鈣奶"的程度。

新能源汽車跨界玩家,誰將成為下一個“跨界造車王”?

  如果娃哈哈要造車,也不無可能。此前格力投資銀隆欲造新能源汽車、許家印也投資賈躍亭的FF汽車,這也從另一個角度證明了新能源汽車行業被普遍看好。

  目前娃哈哈已出面說明暫時沒有汽車製造方面的發展規劃,但此次成立的浙江德清娃哈哈科技創新中心有限公司將新能源汽車列入其經營範圍內,顯然不是一時大意,不排除未來進軍新能源汽車的可能。

  看來跨界造車很受歡迎嘛,一起算算都有哪些企業玩過跨界造車? ​

  互聯網人,五糧液集團、奧克斯、格林科爾、波導、春蘭、新飛、美的、格力都參與過造車項目。

  五糧液集團在汽車方面早有佈局,2002年開始試圖收購整車廠,2006年通過普什集團收購華晨集團的汽車發動機業務。今年初,五糧液又收購了奇瑞旗下凱翼汽車的部分股份。

新能源汽車跨界玩家,誰將成為下一個“跨界造車王”?

  南京銀隆之所以備受關注,跟其背後的主推手,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的“造車夢”關係密切。

  但這家新能源界的明星企業,如今一地雞毛,面臨裁員、欠薪、騙補、多個產業園停產的僵局,2017年銀隆的目標是3萬輛產能,銷售額300億,最後僅賣出不到7000輛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跨界玩家,誰將成為下一個“跨界造車王”?

  業界認為,銀隆的“鈦酸鋰電池”實際上是淘汰的技術,充電速度快但續航太短,無法滿足銀隆大客車作為公交車的續航需求。

  這幾年各路大佬都飄了,以為手底下有資本就可以使勁造,其實現在已經不是百廢俱興的年代了,各行各業都有各個巨頭了,想再靠所謂的機遇就起飛,有點不太可能實現了。

  不止國內跨界造車造的“666”,國外的跨界造車也“6”的飛起。

  近日,有消息稱,家用電器巨頭戴森在英國註冊了新商標“Digital Motor”。這意味著戴森將從小家電領域正式跨界,進軍汽車市場。結合此前戴森通過郵件向全球員工宣佈開始研發電動車的消息來看,戴森首款車型將會在2020年上市,註冊新商標是為其新車型上市做準備。

新能源汽車跨界玩家,誰將成為下一個“跨界造車王”?

  值得一提的是,戴森的電動車將和其家用電器一樣,定位偏豪華。詹姆斯·戴森稱:“我們將要造的這款電動車不是一輛價格低廉的電動車。

  為躲制裁寒冬,AK-47製造商也開始了跨界造車。由於美國不斷加碼的經濟制裁,突擊步槍AK-47的製造商——俄羅斯軍工業巨頭卡拉什尼科夫集團(KalashnikovConcern)不得不另謀出路。

新能源汽車跨界玩家,誰將成為下一個“跨界造車王”?

新能源汽車跨界玩家,誰將成為下一個“跨界造車王”?

  下一個“跨界造車王”不知道是哪家呢?你們更看好誰,歡迎在評論區裡分享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