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塞明珠」河北民俗系列八:廊坊京東大鼓

「紫塞明珠」河北民俗系列八:廊坊京東大鼓

「紫塞明珠」河北民俗系列八:廊坊京東大鼓

廊坊京東大鼓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京東大鼓起源於京東三河、寶坻、香河一帶的農村。自清乾隆中葉,木板大鼓名家李文通從家鄉逃荒來京東行藝,在京東廣為流行的民歌小調“靠山調”基礎上,革新加工,又經過鄧殿奎、陳連登、於七、王憲章、於景元、陳懷德、魏西庚等傳人的努力,逐漸形成了京東大鼓這種北方特有的深受人們喜愛的民間曲藝形式。京東大鼓是一種用京東方言演唱的鼓曲。演唱形式為一人站唱,擊鼓為節,旁有伴奏,與鐵片大鼓、單琴大鼓表演基本相同。過去,在撂地說書階段,還曾有一種自彈自唱的演唱形式,演員坐抱三絃,邊彈邊唱,其右腳踩一箭擊鼓(以矮鼓架支撐,置於地上),左腿上綁一節子板(五塊板兒)以司節奏,也頗能招攬觀眾。

「紫塞明珠」河北民俗系列八:廊坊京東大鼓

京東大鼓在廊坊地區的廣泛流播,初步考查三河、香河、大廠、安次四個縣專業和業餘藝人較多,多年在農村普及傳唱,為當地群眾喜聞樂見。過去在永清、固安、霸縣、文安、大城五縣內的農村,京東大鼓稀有傳唱,二十世紀80年代初,農村普遍組建業餘文藝宣傳隊,唱京東大鼓書段者漸多。

「紫塞明珠」河北民俗系列八:廊坊京東大鼓

京東大鼓的傳統書目,據不詳盡的資料統計,大約有116部。其中長篇有《劉公案》、《於公案》、《施公案》等31部;中篇有《水牢雙合印》、《三全鎮》、《羅通掃北》等23部,短篇唱詞有《瞎子逛燈》、《王二姐思夫》、《王三姐剜菜》等43篇,書帽有《兩頭忙》、《十三月古人名》、《四輩古》、《老虎吃貓》等19篇。建國後,配合各個時期政治宣傳編演了《白毛女》、《劉胡蘭》、《小二黑結婚》、《新兒女英雄傳》等中長篇書目。

「紫塞明珠」河北民俗系列八:廊坊京東大鼓

在市場經濟形勢下,京東大鼓的保護、傳承、改革和發展也已提上了工作日程。目前京東大鼓已面臨後繼無人瀕臨失傳的境地,民間傳唱藝人越來越少,專業團體無專業演員,業餘演員也全憑個人愛好。京東大鼓是北方的一個重要曲種,在全國乃至國外都有影響,可北方曲校卻無此專業,河北藝校亦無人教授,前景令人擔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