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民企如何爲改善民生貢獻力量

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民營企業實現高速發展,成為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實現經濟效益的同時,如何實現社會效益、為改善民生作更大貢獻,是不少民營企業想做但又不知如何做的困惑。

恆大集團董事局主席許家印接受記者採訪,為民營企業在改善民生方面如何發揮作用“支招把脈”。

“民營經濟在GDP中的佔比超60%,就業佔比超80%,稅收佔比超50%,現在民營企業已經發展到2500多萬家.....”,許家印所列舉的一連串數據,清晰印證了民營企業在中國經濟中的重要地位。

得益於國家對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我國民營經濟發展步入快車道,為社會創造了財富。統計數據顯示,河南、浙江、遼寧等省份的民營經濟在GDP中的佔比高達70%以上。與此同時,民營企業創造的社會效益與日俱增,在部分省份民營經濟的稅收佔比高達70%。此外,民營企業的就業人數連年增加,為社會穩定做出了突出貢獻。

對此,許家印認為,民營企業依法依規、專心專注、兢兢業業做好自己的企業,把自己的企業做大做強,為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解決更多的就業,上繳更多的稅收,這就是最大的民生,也是民營企業為改善民生所做的最大貢獻。

實現了經濟效益,就要帶動社會效益,讓老百姓通過辛勤勞動獲得更高收入,併為社會貢獻更多稅收,正是民營企業在改善民生方面所做的最大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