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旅文赴港上市,收购来的Club Med营收贡献超95%

7月港交所“八锣齐鸣”的盛况尚未散去。

金秋九月,港交所再度迈向“收获”的季节。

9月的第一个工作日(9月3日),8家公司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请,再度点燃新股IPO的热情,星光熠熠,看点颇丰。

复星旅文赴港上市,收购来的Club Med营收贡献超95%

除了香港知名曲奇品牌“曲奇四重奏”以及背靠腾讯、美团的猫眼微视,还有传闻已久、终揭面纱的复星旅游文化集团。

分拆上市

传了近两年的“复星集团拆分文旅板块单独上市”的消息,近来终于靴子落地。2016年11月29日,复星文旅板块独立IPO的声音首度传出,彼时文旅板块在集团刚刚完成独立拆分。

今年3月,复星在三亚发布复星旅游文化集团品牌“复星旅文”,按照复星的规划,复星旅文将是复星“健康、快乐、富足”三大业务中“快乐”板块的支柱,专注于全球家庭的休闲度假领域。

一切都在紧锣密鼓的推进中。7月4日,复星国际公告称,拟分拆复星旅文于港交所主板独立上市;8月31日,复星国际披露复星旅文已通过其联席保荐人向香港联交所提呈上市申请;9月3日,复星旅文的招股说明书在港交所官网上披露。

复星旅文旗下拥有多种业态,包括地中海俱乐部(Club Med)、三亚亚特兰蒂斯、 Thomas Cook等旅游企业,此外,景区专业运营商爱必侬(Albion),旅游目的地文化演艺公司泛秀等也被其纳入麾下。

复星对于文旅板块的触角最早可追溯到9年前。

2009年复星集团成立商业事业部,专注于旅游及商业领域。2010年,复星集团开始对法国地中海俱乐部Club Med进行小规模投资,同时Club Med首次进入中国,在滑雪胜地亚布力开设首个度假村。2014年,复星集团在海南三亚启动三亚亚特兰蒂的建设,3年后这个被誉为三亚旅游转型升级的标志性项目开始正式营业。2015年2月,复星集团收购了Club Med,其从巴黎泛欧交易所退市,完成私有化。

Club Med依赖症

对Club Med的收购近乎奠定了复星旅文的发展根基,其给复星旅文带来的远不止40个度假村,更是在财务上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复星旅文赴港上市,收购来的Club Med营收贡献超95%

招股书显示:截至2015年、2016年、2017年及2018年上半年,复星旅文实现收入89.03亿元、107.83亿元、117.99亿元和66.67亿元。其中Club Med及Club Med Joyview度假村业务分别贡献营收100%、100%、99.7%、95.5%,这也意味着Club Med成为绝对营收来源,其营收数字直接决定了复星旅文的业绩表现。这某种程度上也反映出,复星旅文的收入来源稍显单一,过渡依赖Club Med

报告期内,复星旅文的净利润分别为-9.54亿元、-4.73亿元、2.95亿元和-1.35亿元,亏损逐渐收窄;经调整后净利润为-5.52亿元、-1.96亿元、-0.33亿元和1.34亿元,于最新报告期实现扭亏为盈。

此外,相较于起家较早的地产、医药等板块,复星旅文对集团业务的贡献有限。

数据显示,2017年,复星收入达880.25亿元,同比增长19%。其中“健康板块”、“快乐板块”和“富足板块”的收入分别达224.86亿元、116.94亿元和545.05亿元。

就利润贡献而言,2017年,复星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利润达131.61亿元,同比增长28%。其中“健康板块”作为增长最快的业务板块,贡献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利润达13.72亿元,占比10.4%,同比增长32.1%,而囊括了保险及金融、投资和蜂巢地产的“富足板块”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利润为112.92亿元,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利润贡献分别达39亿元、52.2亿元及2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9.9%、22.9%及4.6%。“富足生态”贡献的利润占比高达85.8%。

2017年,以文旅业务为支柱的“快乐板块”归属于母公司股东利润为4.98亿元,利润贡献占比仅为3.8%,同比增长仅6.1%。

这一数字对比折射出,“快乐板块”在体量和增长方面明显落后于“健康板块”和“富足板块”

对于香港资本市场,复星并不陌生,毕竟此前地产业务已走过一遭。因此登陆只是第一步,随后如何丰富旗下业态,摆脱对Club Med的过度依赖以及提升盈利能力至关重要。

复星旅文赴港上市,收购来的Club Med营收贡献超95%
复星旅文赴港上市,收购来的Club Med营收贡献超9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