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镇刘宗恩:小知了 大梦想

胜利镇刘宗恩:小知了 大梦想

刘宗恩,1986年4月出生于郯城县胜利镇渡村,毕业于临沂大学艺术设计专业。2012年大学毕业后,他按照父母的意愿找了一份体面的工作,在供电公司标示标牌部上班,这是一份稳定而且薪酬不低的工作。但这并不是他自己的意愿,他的创业梦想源自2011年6月10日,这一天他的校友李海鹏向母校捐赠了1000万元,庆贺母校70周年华诞。这个有为青年开启了刘宗恩的创业梦。

童年乐趣 铸就梦想

听,“知知知,知知知!”他欣喜若狂地举起竹竿,小心翼翼地靠近它。近了,近了,他压抑不住心中的喜悦。“啊,我网到了一只!”

相信每个在农村里长大的孩子,小时候都有过捉知了猴的经历,那几乎是吃过晚饭后最热闹的游戏。

伴随着童年的回忆,刘宗恩开始了自己的创业思路。“因为我发现我们村林地很多,但都没有充分利用起来,正好适合金蝉养殖。”刘宗恩说,有了这个想法之后,他就开始搜集不同品种的蝉,借助大四一年的时间,他拜访了全省各地的养蝉大户,让他收益匪浅。2013年,他辞职回家,流转土地30余亩,创建了属于自己的金蝉研发基地。

攻坚克难 化卵成蝉

回村创业,他承受了太多的压力,“父母开始非常反对,因为在我们农村,家里培养个大学生不容易,他们不接受我回村里干,而且他们也不相信金蝉是可以养殖的,后来我百般劝说,爸妈这才同意了。”

街坊四邻了解到我的想法后都觉得不可思议,流转土地也就不那么顺利。在父母的陪同下,我们挨家挨户的做工作,最后我和村民们达成协议:先付一半的承包费,不管盈利如何,一年后付清剩下的承包费。就这样我有了30亩的启动基地。

人工养殖金蝉需要选用最优质的金蝉卵枝。由于创业初期,创业资金不充裕,刘宗恩决定从自家的杨树林里挑选卵枝。殊不知纸上谈兵易,真正干起来却困难重重。孵化过程中,刘宗恩发现孵出的并不是金蝉幼苗,而是一些害虫,不甘失败的他奔赴济宁,向一位养殖大户讨教办法,这才得知,是卵枝出了问题,他用的杨树卵枝,树质松软,其他害虫也喜欢把卵产在枝条里,孵出的害虫会把金蝉卵吃掉。得知原因的刘宗恩决定重振旗鼓,他向银行贷了笔创业资金,从济宁、滨州、安徽等地购买了一批白蜡条卵枝,这种卵枝柔软有韧性,生长时不需要打农药,所以卵枝中没有病菌也无农药残留,有利于金蝉孵化。

克服了这种种困难,又经过40天的精心呵护,每一枝卵枝都成功孵化出了近百只金蝉幼苗,孵化率高达95%。

胜利镇刘宗恩:小知了 大梦想

随后把孵化出的金蝉活体幼苗集中放养在林地里,幼苗会钻入土中,潜伏在植物根周围,吸食植物根系中的汁液,一年以后,刘宗恩的心里乐开了花,他的金蝉每亩成活3-4万只左右,他在心里估算着自己的收益起码得10万元,父母悬着的一颗心也终于落了地。

胜利镇刘宗恩:小知了 大梦想

甩开膀子 带头致富

经过一年的辛苦创业,刘宗恩的胆子变大了,步子也跟着大了。2014年,他的研发基地扩充到100多亩,他给这个初具规模的基地起了个名字:郯城县鑫蝉家庭农场。

鑫蝉农场不再局限于养殖业,农场里增添了猕猴桃、哈密瓜等绿色产品。

种植和养殖是一个截然不同的体验,为了种出有机无公害的绿色产品,刘宗恩亲赴寿光学习种植的技巧和方法。农场的品种越来越多,作物长势喜人,到了收获的季节,刘宗恩就会吃住在农场,一颗颗果子带给他的不仅仅是财富,更多的是鼓励和肯定。

农场达到了一定规模,也变得越来越热闹,村里再也没有了“懒人市场”,刘宗恩把村里的留守老人、在家看孩子的小媳妇、商店门口打牌下棋的“懒人”们都叫到农场里上班,按照年龄分配工作,有的计时发工资,有的计件发工资,解决了村内一大批人的生计问题。刘宗恩说:“基地扩大了规模,虽然能力有限,但是村里的大爷、大娘们闲着没事的时候就可以来农场帮帮忙,挣的钱给孙子孙女零花是够了。”

胜利镇刘宗恩:小知了 大梦想

2014年是一个丰收年,除了累累硕果,刘宗恩还被评为“临沂市乡村创富好青年”、临沂市“优秀农业科技应用示范户”。

怀揣梦想 振兴家乡

农场发展的有声有色,村头巷尾的邻里们提起刘宗恩,都会树起大拇指。但是刘宗恩并不打算就此止步,他准备在达到一定养殖规模的前提下搞金蝉深加工,把蔬菜和水果产业进一步深入发展,以产业带动就业,可以把村里在外务工的年轻人吸引回来,这样既可以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还解决了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没人照顾的问题。他这样想着,也在努力的做着......

郯城党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