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銀行卡的古代,士兵發餉後放哪裡?古人的做法一個比一個聰明

在唐代以前,當兵打仗是百姓的義務,封建王朝寓兵於農,平時是農民,鋤田種地,到了農閒季節,便由當地組織統一訓練,遇上戰爭,立刻就能上馬打仗。這個時候,上戰場甚至需要自備馬匹鎧甲,朝廷一般只需要提供糧草,並給有功的將士賞賜就行。

沒有銀行卡的古代,士兵發餉後放哪裡?古人的做法一個比一個聰明

而時間來到唐朝,安史之亂後,這種府兵制形式逐漸瓦解,募兵制成為主流。士兵成為了一種專門職業,他們不再從事農業生產,而是集中在一個地方訓練,然後四處征戰、保家衛國。在募兵制下,士兵都是各地招募而來,朝廷不僅管吃管住,還會按時發放俸祿,即軍餉。那麼,在戰爭時期,士兵發餉後把錢放在哪裡呢?

沒有銀行卡的古代,士兵發餉後放哪裡?古人的做法一個比一個聰明

這是每個士兵都需要考慮的問題,放在身上吧,古代的軍餉基本都是銅錢,一堆銅錢掛身上,嚴重影響戰鬥力不說,一旦在戰鬥中死去,就便宜別人了。那要不放軍營裡吧?也不行,士兵不是將軍,可沒有單獨的營帳,放軍營裡出去值個班說不定就找不到了。那古人怎麼做呢?當然有辦法了。

沒有銀行卡的古代,士兵發餉後放哪裡?古人的做法一個比一個聰明

第一:朝廷直接發給家屬

士兵很多都是拖家帶口的,家裡上有老下有小,也需要生活費。朝廷考慮到這種情況,有時候會直接將軍餉發給士兵家屬,畢竟當兵打仗管吃管住,需要花錢的地方也不多。當然這種事情也是自願的,你也可以選擇自己收著,但為了防止有些士兵只顧自己瀟灑,宋真宗時期就統一規定,軍餉發給家屬一半,士兵自己手裡一半。

沒有銀行卡的古代,士兵發餉後放哪裡?古人的做法一個比一個聰明

第二:自己帶回家或託人寄回家去

古代軍隊也是有探親假的,士兵手裡的軍餉積攢到一定程度,可以趁探親的時候帶回家去,或者託信得過的同鄉幫忙帶回去,幫助家中緩解經濟壓力。

沒有銀行卡的古代,士兵發餉後放哪裡?古人的做法一個比一個聰明

第三:存入錢莊

古代雖然沒有銀行卡,但是有“銀行”啊,特別是經濟發達的宋朝,全國各地都有錢莊,只要將錢存入錢莊,換成銀票或者存款憑證,就能輕鬆攜帶,也能在其他地方取用,方便快捷。各位看官,你覺得哪種方式最方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