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劇名家曾昭娟將攜新劇《紅高粱》來唐「省親」(圖)

評劇名家曾昭娟將攜新劇《紅高粱》來唐“省親”

敬一碗最烈的酒獻一聲最濃的情

评剧名家曾昭娟将携新剧《红高粱》来唐“省亲”(图)

圖為曾昭娟劇照。

環渤海新聞網專稿 從《鳳陽情》《寄印傳奇》,到《趙錦棠》《紅高粱》……一部部膾炙人口的評劇精品,凝聚著曾昭娟的無盡心血。她賦予角色以靈魂,那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化作一枚枚經典印記,走進觀眾的心裡。

40年的從藝之路,曾昭娟從繼承到發展,逐漸走向成熟,如一朵評劇之花吐露芳華。

此次,曾昭娟將攜大型史詩評劇《紅高粱》亮相中國評劇藝術節。她說:“非常期待在唐山的演出,我把這次演出當作一次省親之旅,向親人們敬一碗最烈的酒,獻一聲最濃的情。”

嚮往舞臺 結緣評劇

曾昭娟現任天津評劇院書記、院長。走進她的辦公室,一抹馨香翩然而至,牆壁上三幅劇照中的女子明眸善睞,房間內的擺設,處處流轉著屬於女兒家的細膩溫婉。書桌前的曾昭娟放下手中的劇本,談起與評劇的種種情緣。

清涼的薊運河水給了曾昭娟一副金嗓子。在學校裡,她一直都是文藝活動的積極分子。彼時,她愛聽李谷一的歌曲,清麗、婉轉的歌聲常常引起她無限的想象。於是,舞臺成了年幼的她一個美麗的夢。

1981年,曾昭娟在電線杆上看到了漢沽評劇團招生的消息。帶著天生的執拗和倔強,她不顧家人的反對,偷了家裡的戶口本,報考了漢沽評劇學員班。

考場上,所有考生都是唱的評劇,而曾昭娟對評劇一無所知。於是,她便模仿了一段李谷一的歌。唱完後,評委席鴉雀無聲,曾昭娟心中忐忑:難道我唱得不好?不料,幾位評委竟潸然淚下,說:“上蒼給了評劇一塊美玉!”

就這樣,曾昭娟與評劇結下了一生的緣分。

“小荷才露尖尖角”,16歲的曾昭娟在評劇藝術的舞臺上顯露出過人的天分,很快便成了漢沽評劇團的主要演員之一。一年百餘場戲更讓她擁有了一大批喜愛她的觀眾。1986年,她榮獲了天津文藝新人月新秀獎。1987年,曾昭娟拜在著名評劇表演藝術家花淑蘭先生的門下,程門立雪,寂寞鑽研,在學習花淑蘭評劇表演藝術的同時,也體味老師藝術創作的慧心與禪心。

有專家稱:“學花派形者眾,得花派神者稀,曾昭娟則學之形神兼備。”

博採眾長 繼承創新

走進花派、走出花派、博採眾長,最終回到花派、發展花派,從而自成一派。

1990年,曾昭娟進入名家薈萃流派紛呈的天津評劇院,如魚得水,藝術才華得到充分施展。此間,她先後排演了或原汁原味、或整舊如新、或孤詣獨創的一大批優秀劇目,如《朱痕記》《謝瑤環》《夫人令》《三關明月》《鳳陽情》《寄印傳奇》《趙錦棠》《東虹日頭西虹雨》《路在腳下》等,這些劇目大都經她創新、改編或重演,成為天津評劇院乃至全國戲曲普遍搬演的熱門劇目。

從《鳳陽情》始,曾昭娟開創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四出代表作三獲國家舞臺藝術精品,兩獲文華大獎,這個紀錄在天津絕無僅有,放眼全國也是鳳毛麟角。她自覺扛起了評劇劇種的一面大旗,秉承一戲一格的創作理念,引領著評劇劇種發展的風潮。

“我是懷著對傳統經典的敬畏之心走進趙錦棠的。”曾昭娟說。

《趙錦棠》創作伊始,曾昭娟面對趙錦棠這個角色,思慮最多的就是如何讓失去光澤的傳統劇目拭去歲月的塵埃,重現奪目之亮色。曾昭娟認為,唯一出路就是要站在當代人審美心理的高度來重新解讀傳統,要用純熟的表演技巧來詮釋出自己對人物的獨到思想見解,要認真揣摩角色心理,用當代人的思維方式建構起趙錦棠的血肉之軀和內在魂魄。最終,曾昭娟決定創作方向:面對傳統,用敬畏的心去學習,面對經典,用虔誠的心去繼承,學習傳統,繼承經典,向評劇花派藝術致敬,向戲曲本體美學回歸。

《趙錦棠》這部作品以其獨特的文化品格、深刻的人文內涵、傳統與現代的碰撞,自上演後被專家學者譽為學習經典、繼承經典、發展經典的典範。

作為一位戲曲事業的成功者,曾昭娟奠定了在當代評劇界戲曲界的地位,她兩度榮獲中國戲劇“梅花獎”,兩度獲得“文華大獎”,兩度獲得“文華表演獎”,並榮獲中宣部第十一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2018年5月,曾昭娟被評定為第五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從《鳳陽情》到《寄印傳奇》《趙錦棠》,再到《紅高粱》,曾昭娟一直走在評劇創新的路上。她說:“我是在努力提純評劇表演的內涵,提高評劇劇種的品位,提升評劇流派的高度,進一步探索學習經典、繼承經典、發展經典,完善評劇聲腔和流派表演最大的可能性。”

評劇盛會 走進唐山

談到中國評劇藝術節,曾昭娟直言:“中國評劇藝術節早已成為評劇人的盛會。唐山有著深厚的評劇基礎,這片熱土滋養了一代又一代的評劇人。我的很多作品都是在中國評劇藝術節的舞臺上放飛出來,走向全國的。唐山是我的福地,更是弘揚評劇的陣地!感恩唐山市委、市政府為評劇作出的傑出貢獻。唐山的評劇精神凝聚了全國的評劇人。”

據介紹,在第十一屆中國評劇藝術節上,由天津評劇院創作演出的大型史詩評劇《紅高粱》將首次亮相唐山。評劇《紅高粱》改編自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莫言先生同名原著,以九兒和十八刀的愛恨情仇為主線,描繪了上世紀三四十年代,先民們敢愛、敢恨、敢生、敢死的自由精神與生命氣度,以及他們對入侵者不惜用鮮血和生命抗爭、可歌可泣而又悲壯慘烈的過程。這出戏既是一部弘揚中華民族捨生忘死、保家衛國精神的史詩,又是一首充滿血性的民族讚歌,更是一部高揚淳樸、“紅色”主旋律的精品大戲。

榮譽再多不壓身,名望只為評劇爭。作為戲曲人,傳播的是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弘揚的是傳承千年的優秀美德,承載的是家國大義和人倫情懷。曾昭娟說:“我希望在舞臺上塑造的每一個角色都複製人類高貴靈魂的至善至美,讓那熠熠生輝的光芒照亮人性的每一個角落。”

記者 魏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