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吃怎麼少的了老字號共慶園?一碗餛飩講述著老大連味道的故事

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大批的山東人“闖關東”來到東北謀生、創業、定居,使這座大連年輕的城市80%為山東人後裔。

呂先生,山東膠東人,也是這批山東人之一,長期挑著餛飩擔子,沿街叫賣。因其適合的口味且價廉物美,皮滑肉爽不膩等特點,深受當年大連人的青睞,廣受追捧。

幾年後,呂師傅在大連的青泥窪橋(現大連青泥新瑪特北面)開了第一家專賣餛飩、肉餡餅、叉子火燒及經濟小菜的小餐館。他的店誠信經營、童叟無欺使得生意異常火爆,在大連可謂家喻戶曉。

小吃怎麼少的了老字號共慶園?一碗餛飩講述著老大連味道的故事

解放後共慶園餛飩館改為公私合營,歸屬於中山區餐飲公司經營。1993年因其地處繁華地段,位置好,被一家個體服裝店整體租憑店面,共慶園就此停止了經營。

1996年公司總經理初彥先生將共慶園品牌重新包裝,在中山區修竹街群英樓商業區重建共慶園餛飩館。新店面一舉打破了老的傳統經營手法,改為明堂亮灶,店面裝潢新穎,乾淨衛生整齊、服務熱情周到、產品優良、薄利多銷。

小吃怎麼少的了老字號共慶園?一碗餛飩講述著老大連味道的故事

總經理初彥先生指定“誠信於民,顧客為本”的八字經營原則,為傳承老字號的傳統工藝,同時將閒賦在家的原共慶園老職工請回來,默默開業。

三個月後,共慶園餛飩館在每天的就餐時間裡,店內店外排著長長的等候隊伍,從此歷久不衰,被人傳頌。如此盛況多家媒體競相報道,杯稱之為“共慶園現象”。

由此可見共慶園品牌是如何的深入人心,受人愛戴。大連小吃店雖多,但多是小作坊不正規,此時共慶園可謂開創了大連現代中式快餐的雛形。隨著生意的不斷髮展壯大,至2005年已經有16家連鎖店面,覆蓋了大連市內4大區,並開闢了集中加工統一配送,做到生產-運輸-銷售為一體的現代企業模式。

小吃怎麼少的了老字號共慶園?一碗餛飩講述著老大連味道的故事

在不斷的發展中,共慶園憑藉著良好的口碑,合格且物美價廉的產品在2001年8月榮獲“遼寧省名優食品稱號”

2004年10月獲得“大連市著名商標”

2005年5月通過質量管理體系認證

2011年獲得食品藥品安全創建活動的“示範單位”

2013年5月,共慶園榮獲了“遼寧省老字號”稱號

小吃怎麼少的了老字號共慶園?一碗餛飩講述著老大連味道的故事

歷程中共慶園餛飩館業務不斷髮展壯大,但隨著大連城市建設發展,路段改造,共慶園經歷了5次搬遷,很多店面被拆,由於公司沒有跟上城市建設改造步伐,沒有及時的準備預案和城市拆遷方面等因數,造成了大量經營資源浪費。

經歷過這場風雨洗禮和磨鍊,共慶園更加懂得了怎樣去運營和服務。至此,共慶園整合資源,改革創新,2012年9月以來一改往年的生產經營模式,大力著手工廠翻新裝修和購置先進生產線,做到手工包制、迅速冷凍、打包包裝入庫和配送的科學生產運輸,保障了產品的衛生安全和品質。同時開放了直營加加盟的連鎖模式,由此共慶園駛入快速規模化發展的快車道。

這是西南路的一家加盟連鎖店,小王只花費少量的加盟費和店租,卻獲得了共慶園的老字號品牌,開啟了輕鬆的創業致富之路,也讓周邊的大連人吃上記憶中混沌的老味道店。

小吃怎麼少的了老字號共慶園?一碗餛飩講述著老大連味道的故事

店鋪雖小,但共慶園的食品一樣不少,讓很多下班路過的上班族,順手買上一盒餛飩,回家燒水煮開後,就能吃到熱乎乎的餛飩。

小吃怎麼少的了老字號共慶園?一碗餛飩講述著老大連味道的故事

共慶園的什麼混沌最後好吃,當然是頭牌雞絲餛飩了,這是它家的招牌,別家沒有。小指就經常買來吃的,經濟實惠,好吃不貴啊。

小吃怎麼少的了老字號共慶園?一碗餛飩講述著老大連味道的故事

小吃怎麼少的了老字號共慶園?一碗餛飩講述著老大連味道的故事

希望大連共慶園越辦越好,創業者的生意越來越興隆。老百姓都愛戴物美價廉的小吃,喜歡放心可口的美食。城市不會忘記共慶園,市民也會支持共慶園,如果你是來連的遊客,我也推薦你去吃下共慶園的混沌,吃過了就忘不了,還想吃呢?

我是黃小指,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或者建議,如果你覺得有價值,也希望你收藏、轉發,一起幫助到更多的人。感謝大家的關注,我會分享更多的海鮮美食和家鄉的農特產小吃信息。

小吃怎麼少的了老字號共慶園?一碗餛飩講述著老大連味道的故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