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赢了北京保卫战,但是战法并不正确,有弄险之嫌疑

于谦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但作战方法并不正确

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毅然扛起国家重担,取得北京保卫战的胜利,挽救了国家与民族的危亡。

于谦从一介书生,毫无带兵打仗的经验,摇身一变而成为军事统帅,并且打败了久经战争的蒙古人也先,令人叹为观止。

于谦赢了北京保卫战,但是战法并不正确,有弄险之嫌疑

不得不说,有些人就是天生可以有这样的才能,披挂上阵就是儒将。宋朝的虞允文和于谦很相似,虞允文本是文官,从来没有带过兵打过仗,但是宋朝面临危险的时候,虞允文勇于挑起大梁,竟然打得金军大败,取得了采石大捷,保住了南宋的长江防线。

明朝的王阳明也是儒生,但也能临危受命,成为统军大将,战无不胜;后来的袁崇焕同样是书生,守住了明朝的北边防线,逼死了努尔哈赤。

书生,有向方孝孺、黄子澄那样的书呆子,同样也有虞允文、于谦、王阳明、袁崇焕这样的经世致用之才。

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做了四个部署,使得北京城形势转危为安:第一,拥立朱祁钰为新君,稳定人心;第二,拒绝也先的和谈,坚决选择武力对决,使得也先的挟持之奸计不能得逞;第三,举贤任能,保举了一大批得力的武将,成为北京保卫战的重要力量;第四,紧急备战,调外兵勤王,并且调集粮草,赶造兵器,准备与也先决一死战。

事实证明,于谦的一系列部署非常有效,京城固若金汤,也先根本攻不破。

于谦赢了北京保卫战,但是战法并不正确,有弄险之嫌疑

于谦,真乃民族英雄。

不过,从战术上来讲,北京保卫战这一战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于谦所采用的战术是背城作战法,就是关闭城门,让士兵在门外列阵迎敌,如果战败不许开门,只有战胜才能开门放入。

这种战术的积极意义就在于能够激发将士的士气,和项羽破釜沉舟、韩信背水列阵有异曲同工之妙。

但其不利的地方也很明显,那就是放弃了有利的地势。京城城池坚固,而且有护城河围绕,防御设施良好,是一个天然的防御掩体。而且当时已经是冬天,在此种敌强我弱的情形下,依据城池为依托坚守,是极为稳妥的防御战术。一旦敌军粮尽,或者难以抵御冬日寒冷的气候,到时候再追击,可以说是万无一失。

于谦赢了北京保卫战,但是战法并不正确,有弄险之嫌疑

实际上这一看法不是我本人提出,当时京城总兵官石亨就提出自己的战术见解:尽关九门,坚壁清野,以疲敌军。

不过于谦还是决定要采取背城列阵的主动作战战术。如果从战术上来看,这一招风险较大。蒙古大军的主要战斗力是骑兵,机动力和冲击力是他们的优势,出城作战,就要面临敌军的骑兵冲击。而婴城自守则稳如泰山,以己之钝挡敌之无锋。

此战有关国家存亡,安全性当属第一位,背城作战毕竟有风险。

但本战中,明军实际兵力已经多达22万,甚至超过了也先军,那么,于谦有此胆量也就不足为奇。

读历史,思人生,欢迎关注,我是:刘弘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