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先有豐州,後有泉州

帶著豐州,來看泉州

再看泉州,卻是豐州

说到丰州,可能大家第一印象便是九日山。然而,丰州古镇的魅力并不止于九日山,今天小编带你“一镇识闽南”。

丰州集市

丰州集市每天人来人往,道路并不宽敞,但你会不由自主随着拥挤的人流向前去。小吃店、商店鳞次栉比,吆喝声、讨价声此起彼伏,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南邑城隍庙

大隐隐于市,南邑城隍庙正位于热闹的丰州集市。这座千年古庙自宋朝建庙,据说历任新官上任都遵照祀典择日参拜,巡视庙宇。1997年南邑城隍庙重建,来自泉州、晋江、永春、莆田的香客不断。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此行巧遇城隍庙内孔雀开屏。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红砖厝+番仔楼

历史沉淀也使得风格各异的建筑在丰州这个古镇随处可见,尤其以桃源村和燕山村居多。“番仔厝”是一种中西合璧的闽南民居建筑,多为民国时期闽南的南洋归国华侨所建。因为融合了南洋建筑风格与闽南建筑风格,与闽南传统古民居截然不同,且建筑材料多从南洋直接运输而来,故被称为“番仔厝”。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桃源古街

没有疾驰的车辆,没有吵闹的喧哗,桃源古街的历史不得而知,但古街传统民居古香古色,街道两边多还保留着旧时商铺模样,可以想见古街曾经历热闹繁华。时光荏苒,如今的古街安静和谐,每一处都透着一份难得的气定神闲。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石亭绿茶

丰州镇桃源村位于九日山莲花峰下,这里的村民以种植石亭绿茶为生。相传,宋末延福寺僧人净业、胜因两人在莲花峰岩石间发现茶树,便加以精心培育,细加采制,制成的茶为僧家供佛之珍品,和招待来石亭游客的礼品。由于茶叶质量优异,又出自佛门,求茗者日众。石亭因茶而增荣,茶也因石亭而出名,石亭绿名声更盛。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桃源鱼条+埔头水丸

丰州特色小吃不多,桃源鱼条和埔头水丸风靡当地。

或开店或摆摊,桃源鱼条因其与众不同的做鱼方法及外酥里嫩的口感,受当地老少青睐。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而埔头村家家户户都会制作埔头水丸,埔头水丸外皮Q嫩,内馅清香。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古镇夜生活

夜晚丰州最热闹当属沿路堤岸上成排的露天大排档。餐桌在搭起的简易帐篷里,点菜、吃饭一目了然。好友三五成群相聚,觥筹交错,不失为夏季消暑纳凉的好所在。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桃源水库

桃源水库位于丰州桃源村与环山村之间,是应急饮用水源。水库四周一片宁静,山光水色。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站在水库堤坝上俯瞰,远处泉州动车站的动车正缓缓驶出,自成一道亮丽风景线。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一镇识闽南”——千年古镇泉州市丰州镇

丰州曾是闽南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闻名遐迩的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如今,纵然丰州逐渐失去其重要性,却始终是泉州历史的骄傲,丰州的文化传承、前景建设,都离不开勤劳的丰州人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