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国保一号” 原来藏身在广州偏僻处!

人们将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称为“国宝”, 它们具有重大历史、艺术、科学价值,并被列为最高保护级别。自196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公布了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4296处。其中,编号和分类号均为第一的是广东省广州市的三元里平英团遗址,又被称为“国保一号”。

寻访“国保一号” 原来藏身在广州偏僻处!

三元里平英团遗址其实就是广州市三元古庙,建于清初,原是一座两进一庑廊供奉北帝的道教神庙,占地面积为237.6平方米。

寻访“国保一号” 原来藏身在广州偏僻处!

古庙坐落于广州市北面的广园西路三元里街,位置偏僻,庙内安宁清静,与外面的喧闹嘈杂形成鲜明反差。

寻访“国保一号” 原来藏身在广州偏僻处!

走进大院,只见院内绿树成荫,庙前空地安放着一座鼎状香炉,庙的两边各有两尊锈迹斑斑的铁炮。

寻访“国保一号” 原来藏身在广州偏僻处!

铁炮是鸦片战争的见证物。其中最大的一尊有2500公斤,是道光二十三年佛山制造的,在鸦片战争时曾安置于沙面西宁炮台,而最小的也有1000公斤。

寻访“国保一号” 原来藏身在广州偏僻处!

这里只有3间砖木结构建筑,二进四合院布局。条石铺地,墙下部砌石,上筑青砖。石框大门上额书“三元古庙”四个大字。屋前有廊檐,硬山屋顶。脊装饰有鳌鱼宝珠,并有夔纹脊饰。前廊及庙内四壁绘有壁画或图案花纹。整座建筑具有浓厚的广州清代祠庙建筑特色。

寻访“国保一号” 原来藏身在广州偏僻处!

1841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军从三元里西部的增步泥城码头登陆,攻占广州城北四方炮台。三元里及其附近103乡群众齐集三元古庙,誓师杀敌。他们在牛栏岗伏击英军,歼敌200余,缴获大批武器,并包围四方炮台,迫使英军撤走,写下了近代史上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自发斗争并取得胜利的第一页。

寻访“国保一号” 原来藏身在广州偏僻处!

三元古庙从此成为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遗址。解放后,广州市人民政府对三元古庙几经修缮,较好地保持了古庙原貌,并辟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馆。该馆现分别为广州市、广东省以及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寻访“国保一号” 原来藏身在广州偏僻处!

馆内常设陈列《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史迹陈列》,陈列着当年抗英用的三星旗、武器、螺号、飞柬、揭帖、檄文等文物。

寻访“国保一号” 原来藏身在广州偏僻处!

抗英群众缴获的英军枪支、刀剑和军服。

寻访“国保一号” 原来藏身在广州偏僻处!

三元里农民高擎三星旗在北帝神像前誓师抗英的场景复原图等,真实再现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的史实,永远为后人敬仰。(文/大众互信 图/网络)

寻访“国保一号” 原来藏身在广州偏僻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