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節縣:重點支持這幾種金融扶貧模式

奉節縣堅持把金融精準扶貧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堅持政府主導、銀行參與、政銀合作,堅持深度融合、精準施策、強力推進,實現貧困戶貸款量的突破和質的飛躍,取得了階段性成效。自2017年3月份以來,成功為1.12萬戶貧困戶辦理放款5.4億元。通過承貸銀行催收、幫扶責任人督促等方式,對貸款利息採取先繳後補,全年收回利息896萬元,實現了利息回收100%。累計為中小微企業發放貸款8.33億元,其中產業扶貧貸款3戶企業1000萬元。發放涉農擔保貸款35筆1.09億元;發放應急轉貸103筆5.9億元;發放創業擔保貸款1798戶1.798億元,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21戶1223萬元。放款金額穩居重慶市第一位。

一、創新"精準型"制度設計,突出"導向型"產業支撐

一是精準設計金融產品。積極與金融機構合作,為65週歲以下,自願發展產業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提供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財政貼息的扶貧小額信貸產品。每戶貧困戶貸款額度為3--5萬元,幫扶責任人根據實際情況管控,主要推薦3萬元;推廣滾動貸款,整個貸款期限為1-3年,初期貸款3萬元,按時還款第二年可貸4萬元,第三年可貸5萬元。

二是優化金融服務環境。大力優化金融貸款服務環境,上調額度,下調利率,降低費率,對吸納就業務工或帶動10個及以上貧困戶脫貧的專業大戶、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及涉農企業等產業經濟組織進行項目支持貸款。對已獲得扶貧小額信貸的貧困戶,在動態調整中被標註為穩定脫貧對象(不再享受扶貧政策)的,不簡單"一刀切"取消相應的財政貼息和風險補償政策。徹底解決貸款門檻高、貸款數量低,發展成本高、產業效益低等"兩高兩低"問題。

三是明確產業發展導向。堅持宜工則工、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宜遊則遊原則,因村因戶施策,打造"一村一品""一戶一業"。明確要求貸款資金必須全部用於發展我縣"4+3+X"特色效益農業及二、三產業發展。因戶施策落實產業到戶金融貸款資金,做到資金跟著貧困戶走,貧困戶跟著能人走,能人跟著大戶走,大戶跟著產業走,產業跟著市場走,把產業鏈條不斷拉伸延長,充分發揮金融貸款資金的槓桿撬動和產業導向作用。

二、創新"組團式"包乾機制,規範"一站式"服務流程

一是貸得到。組織包村領導、駐村工作隊長、村兩委負責人、幫扶責任人和科技特派員,組建376個村級金融扶貧項目調查管理團隊,探索推行銀行代辦員、保險業務員、駐村信貸員"三員合一",完善"三表一合同",縮短審核流程,7個工作日內貸款就可發放到戶。

二是貸得出。貸前負責貸款需求摸底、意願調查、評級授信、政策宣傳、項目規劃,提高貧困戶知曉率、參與度,推動應貸盡貸,解決貧困戶不願貸、不敢貸、貸不出等問題。

三是貸得準。貸中負責項目實施、現場指導、技術培訓,定期跟蹤貸款是否用於產業發展,是否挪作他用,杜絕騙貸濫貸,解決貸不準的問題。

四是用得好。貸後實行隊伍不撤,幫扶不變,幫助解決經營不善、產品滯銷等難題,全面摸排突發變故、重大風險等情況,合力監管貸款催收、按時償還等問題,提早採取有針對性的辦法和措施,解決用不好的問題。

三、創新"安全性"投入模式,完善"穩定性"利益聯結

一是金融扶貧+特色產業引導模式。依託7條特色農業產業鏈和10條分選加工生產線,指導貸款貧困戶圍繞臍橙、油橄欖、中藥材、山羊等"4+3+X"特色產業選擇產業項目,其中2765戶發展臍橙等四大主導產業,1078戶發展高山蔬菜、中山油橄欖、低山臍橙等三大優勢產業,1354戶發展小水果等特色產業,626戶發展農產品加工業,實現戶均年增收5000元以上。70%貧困戶實現了自主創業,30%貧困戶與企業、大戶實現了利益聯結,貧困戶"扶智扶志抓結合""造血興業助脫貧"的內生動力全面激發。"一村一品"全面形成,所有貸款貧困戶都有1--2個增收產業。

二是金融扶貧+創新融合服務模式。搶抓全國網絡扶貧試點縣的契機,依託龍橋鄉陽壩村、永樂鎮長凼村、平安鄉文昌村3個"互聯網+精準扶貧"示範村,引導2138戶貸款貧困戶加入電商合作社,通過發放種苗、保底回購、線上銷售的方式,帶動戶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圍繞全域旅遊示範縣建設,立足白帝城--瞿塘峽和天坑地縫兩大世界級景區,引導243戶貸款貧困戶發展農家樂,連線網上村莊,實現"產區變景區、農房變客房、產品變禮品",帶動戶均年增收2萬元以上。

三是金融扶貧+財政資金股權模式。投入到農業經營主體的集體經濟資金、政府獎扶資金、扶貧小額貸款資金,按50%、10%、40%的比例分別由農業經營主體、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貧困戶以股權方式持有,持股期限為5年。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貧困戶每年按持股金額的8%實行固定分紅,同時獲得投入資金所產生效益的40%的效益分紅。金融扶貧貸款戶可另享金融扶貧資金投入部分4.75%的保底分紅,實現戶均年增收3350元。

四是金融扶貧+戶貸企用託管模式。對實力強、會經營、善管理的農業經營主體,引導自身發展能力不足的貧困戶申請的1.6億元金融扶貧貸款資金"入股、託管"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入股企業負責資金投入、貸款償還、風險防範和補貼優惠,實行"戶貸企用年分紅",按公司40%、貧困戶40%和村集體10%、土地流轉10%的比例進行利益分紅,通過保底分紅、二次分紅等形式實現3800餘戶貧困戶戶均增收3000元以上。

五是金融扶貧+合夥入股抱團模式。實行先富帶後富,整合各類扶貧政策,動員先富裕的貧困戶帶動其他貧困戶,立足抱團取暖、共同發展,不斷擴大規模、做大做強,引導吸納本地貧困戶貸款入股,發展特色產業、鄉村旅遊和二三產業,每年以股金6%的比例進行保底分紅,並在旺季優先用工和優惠購買其農特產品,帶動戶均增收1萬元以上。

四、建立"評級化"信用體系,創新"分擔化"防控體系

一是推行信用體系評級化。探索貧困戶電子信用檔案建設,完善信用信息採集、評價和應用機制,讓貧困戶憑信貸款、守信還貸。開展"信用戶、信用村、信用鄉鎮"評選表彰,對信用戶實施"梯度增信"。對信用村,獎勵50--100萬元的基礎設施項目資金。以村規民約固化信用條款,對延期不歸還貸款的貧困戶納入失信名單,其家庭成員進行捆綁;對出現惡意不還款的,開展司法追討,並整體下調全村貸款額度。

二是建立風險分擔保證金。

為切實防範扶貧小額信貸風險,建立風險分擔機制,實行政銀共擔,農行奉節支行以1:10的風險保證金比例放款,重慶農商行奉節支行以每戶2000元風險保證金進行放款,目前共存入風險保證金4000萬元。

三是擴大金融保險覆蓋面。為貧困戶購買種植養殖保險和受益保險,將4+3+X特色效益農業納入保險範疇,推廣柑橘受益保險成功經驗,繼續擴大其它受益保險的覆蓋面。將保險費用控制在保額的5%以內,財政補貼70%保費,確保貧困戶貸款後有產業、有收益、有保障、能致富。

四是捆綁推薦責任風險金。將幫扶責任人納入風險防範機制,承擔相應的推薦責任風險金,1-3萬元承擔貸款額度1%的風險責任金,超過3萬元承擔貸款額度5%的風險責任金。對於紮實幫助謀劃產業、指導產業、監督管理到位的幫扶人予以盡職免責。對第一年貸款5萬元失信的,由縣紀委啟動問責程序,及時對幫扶責任人實行失職追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