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妾名分?嫡庶差别?那些关于地位与身份的设定

无论是最近热播的《延禧攻略》《如懿传》,或是前几年的爆款清宫剧《甄嬛传》《宫》《步步惊心》,剧情自然都少不了尔虞我诈的后宫生活。毕竟,宫斗可是清宫剧的一大看点,而宫斗的核心任务就是——获得更高的名分。

妻妾名分?嫡庶差别?那些关于地位与身份的设定

上届宫斗冠军——甄嬛

在各种清代宫斗小说和电视剧中的轰炸下,你是否弄懂了复杂的妻妾制度和让后宫嫔妃们都抓狂的嫡庶问题?如果还是一头雾水的话,正好,可以来看看小编今天分享的这篇干货好文~


清代官方的妻妾制度


清代除了高等皇族之女有自己的爵位(比如说郡主)之外,其余女性一般没有自己独立的官方身份,主要是通过覃恩诰敕制度来获得官方的封号。


覃恩诰敕是一种封赠政策,即根据一位男性官员的品级,给予其家人(父母、生母、祖父祖母、妻室等)相应的名誉称号。如一位男性做到了正一品的高官——根据清代制度,一品封赠三代,二品三品封赠两代,四品至七品封赠一代,八品九品封赠本身——那他的父亲、祖父和曾祖父无论生前做到几品官,就都有了“正一品光禄大夫”的封赠,正妻、嫡母、嫡祖母、嫡曾祖母也就都有了“一品夫人”的封赠。这样他们可以穿用一品的服饰,有了“一品”的名义,但是既无职掌也无俸禄。


一般来讲,清代贵族的妻妾只有“嫡室”和“妾”两个级别。而清代高等皇族则略为复杂,分为三个级别级:嫡室、侧室、妾。

嫡室就是正妻,原配以及继配都属于这个等级。我们列表来看一下清代官方对她们的称呼:

妻妾名分?嫡庶差别?那些关于地位与身份的设定

嫡室的问题不多说了,具体来说一下侧室。

清代官方侧室只有在皇族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镇国公、辅国公六种爵位中才有设定,换句话说,清代只有高等皇族拥有“官方侧室”。其中亲王和郡王的侧室官称为“侧福晋”,其余的则官称为“侧室”。

妻妾名分?嫡庶差别?那些关于地位与身份的设定

《如懿传》中青樱入府时被封为“侧福晋”

这种“侧室”的设定,大致源于入关前满洲的多妻制度。在入关之前的多妻制度之下,妻妾的名分十分复杂,当时不仅嫡室可以同时有多个,在嫡室和妾之间还有侧室存在。这种习惯在清初被保持下来,所以清初高等皇族的侧室经常是直接作为侧室娶进,而不是从妾升上来的,故而出身都不差。但是随着入关之后习俗的进一步变化,从清中叶开始,高等皇族的侧室基本上都是生有子女的妾室经过王府向宗人府“请侧”来的,侧室便成了妾的晋升目标。

至于妾,民间有各种称呼,如姨娘、侧室、侧夫人、如夫人、庶福晋、媵妾、姬妾、姑娘、格格、丫头、姐儿,乃至于外室等。民间各家对于这些称呼经常有各自的规矩,比如说有的王府就是以“丫头—姑娘—格格—庶福晋”的顺序来晋升身份,但是对于官方而言,则统称她们为“妾”或“媵妾”。

妻妾名分?嫡庶差别?那些关于地位与身份的设定

《如懿传》中高晞月入府时被封为“格格”

嫡室和侧室都是在官方《玉牒》之中有详细记载的,至于妾,则只有在生育子女之后,作为“第几子/女之生母”才可能被官方记录下来。这也提醒我们,如果我们看史料时,发现某位皇族只有一位嫡福晋而没有妾室,这不一定表示这位皇族“专爱一人”。假设一位亲王虽有妻妾数十人,但是由于自己的问题不能生育,那么在《玉牒》等官方档案里,自然只有嫡妻可以被记录下来。

非皇族的妾也是一样的,多数默默无闻,在家谱中也经常是作为“第几子/女之生母”来“附记”而已。她们唯一能够指望的,就是自己亲生的儿子能够飞黄腾达,这样她们有可能作为“生母”得到儿子做官的封赠,从而成为“诰命夫人”,将身份多少进行一些改变,但是这也经常被人所阻挠。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尹文端(尹继善)公母徐氏,江南人,为相国(尹继善的父亲尹泰)小妻。相国家法严,文端总督两江,夫人犹青衣侍屏偃。文端调云贵,入觐。世宗(雍正帝)从容问:“汝母受封乎?”公叩头免冠将有所奏。世宗曰:“止。朕知汝意。汝庶出也,嫡母封生母未封。朕即有旨。”公拜谢出。相国怒曰:“汝欲尊所生,未启我而遽奏,上以主眷压翁耶?”击以杖,堕孔雀翎,徐夫人为跽请乃已。世宗闻之,翌日命内监宫娥各四人捧翟茀翠衣至相国第,扶夫人榻上,代为栉沐袨服襐饰,花钗灿然。八旗命妇皆严妆来围夫人而贺者相踵也。顷之,满汉内阁学士捧玺书高呼入,曰:“有诏。”相国与夫人跪,乃宣读曰:“大学士尹泰,非借其子继善之贤不得入相,非侧室徐氏,继善何由生?着敕封徐氏为一品夫人。尹泰先肃谢夫人,再如诏行礼。”宣毕,四宫娥拥夫人南面坐,四内监引相国拜夫人,夫人惊,踧踖欲起,四宫娥强按之不得动,既乃重行夫妇合卺结褵之仪。内府梨园亦至,管弦铿锵,肴烝纷罗。诸命妇各起,持觞为相国夫人寿酒罢,大欢笑去。


翻译过来就是,尹继善本身是个庶出,都当了两江总督的高官,生母徐氏还作为使女在尹泰的房里伺候着呢。有一次雍正帝随便问到这件事,尹继善被戳中了痛处,雍正帝就懂了,诰封都紧着嫡母给了,生母还没呢,就说我知道了,我到时候安排。尹继善回家之后被尹泰斥责,认为他不应该给生母讨封。雍正帝知道了,第二天就派人“强行”给了徐氏一品夫人的身份,还在诏命里批评了尹泰。不过能够得到皇帝亲自垂训的妾室毕竟还是很少的,大多数身份都很低。

顺便一提,尹继善这件事情还有个后续——


后三十年,文端侧室张夫人受封,文端谢恩奏及之,上(乾隆帝)曰:“朕实不知先帝有此事,乃竟暗合,岂非卿家家运耶?”


尹继善的妾张氏可以受封,是因为她生了一个女儿,经过选秀被指婚给了皇八子永璇作为嫡福晋,“母以女贵”,得到了诰封。于是这又引向了另一个话题——嫡庶。

关于嫡庶与婚姻


很多现在的人写网文都认为清代嫡出和庶出子女待遇差距很大,婚姻对象也很不同,甚至有“嫡出子女不能跟庶出子女联姻”、“庶出不能参加选秀”、“庶出不能嫁给世家”等说法。

妻妾名分?嫡庶差别?那些关于地位与身份的设定

事实上,清代汉人世家对嫡庶比较重视,但这主要是针对妻妾的嫡庶问题,比如说不能以妾为妻等,而并非针对子女。至于旗人,的确有特别重视子女嫡庶的时期,但是与现代人猜测的相反,旗人是入关前特别重视,而入关后反而不重视了。

以清代入关前的皇家为例,清太祖努尔哈赤的诸子可以分成三类:嫡室所出、侧室所出、妾室所出,其待遇截然不同。嫡室所出的第一子褚英、第二子代善以及莽古尔泰、皇太极、多尔衮等,均分到了至少半个旗的旗分。而侧室所出的阿巴泰则只能分到较少的旗分,爵位也一直低于嫡室所出的兄弟。至于第三子阿拜、第四子汤古代等妾室所出的儿子,则基本上分不到旗分,爵位也更低。

妻妾名分?嫡庶差别?那些关于地位与身份的设定

《太祖秘史》中的努尔哈赤

当时发生了一件事,对这种待遇区别体现得很明确:

天聪元年十二月,蒙古的若干贝勒来归附,阿巴泰拒不赴宴,他派人对大汗皇太极说:“我赴宴的话,让我坐在众台吉的位子中,被别处之人嘲笑。蒙古的贝勒明安、贝勒巴克等都坐在上面,我却坐在下面,我为什么还要去赴宴啊!”皇太极听了后,认为阿巴泰“藐视诸子弟”,便将他的话宣示给诸贝勒,三大贝勒和其他贝勒们对阿巴泰说:“在以前,你连五大臣(清初的五个主要大臣,均非皇族)的位子都不能进。台吉德格类、台吉济尔哈朗、台吉杜度、台吉岳托、台吉硕讬,他们早就参与了议政。你阿巴泰,被我们兼算作是弟弟(可以理解为这个侧室所出的本身不配算作弟弟),这才获得了六个牛录,进了贝勒的位子,到了现在,你想要贱视谁?阿哥阿济格、阿哥多尔衮、阿哥多铎,都是父汗生前分给了全旗旗分的儿子,诸贝勒又都比你先入八分。你现在当了贝勒还不知足!”之后阿巴泰认罪。


也正是因为有这样的待遇区别,太祖庶子的婚姻对象也都不怎么好,充分体现了嫡庶的差异。

而到了入关之后,这种情况就不存在了,正如我们前面举的尹继善庶女参加选秀被指婚给皇子做嫡福晋的例子,庶出的女儿不但可以参加选秀,也可以嫁给世家,甚至可以嫁给皇子做嫡福晋,庶出的儿子也一样,可以迎娶世家的女儿。


《清朝穿越指南》

妻妾名分?嫡庶差别?那些关于地位与身份的设定

重庆出版社·华章同人

45.00元


  • 内容简介


清朝到底是个什么样?

作为离今天最近的封建王朝,清朝可谓是人们最熟悉的朝代——果真如此吗?泛滥的网络清穿文、屏幕上层出不穷的清宫剧,它们所打造出来的清朝概念,真的符合历史真相吗?

且看本书为您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清代人的生活。本书以清代中期社会生活形态为核心(兼及初期和晚期的变化),以首都北京城为代表,以宫廷宗室、中上层贵族、世家生活情态为主要介绍对象,内容涵盖生活的方方面面——怎么看户籍、怎么说话、怎么称呼别人、怎么吃喝玩乐、怎么买房、怎么招工、穿什么衣服、出行坐什么;宫里什么样,世家怎么样,怎么选秀怎么出嫁怎么长守家宅……尤其专注于扫除一直以来民间想象中的概念误区,从史料出发,以极尽可能的严谨态度,用轻松活跃的语言,从时尚新鲜的角度,还原一个没有还珠格格也没有甄嬛,和珅并不胖四爷也没那么多情的真·清朝。

赶紧看吧,不然真穿了怎么办?!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