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財務造假?

什麼是財務造假?

什麼是財務造假?


如果你剛接手一家企業的財務工作,考慮你自身的長遠發展,一定要弄清楚這家企業的財務情況是否存在問題。如果你是大企業的審計,更要了解財務造假的邏輯,以防會計人員在賬目上做手腳而不知,導致災難性後果。在國內,時不時流出某某上市企業財務作假,這直接牽連到提供服務的會計師事務所。遇到這樣的企業,一定要避開這個坑。

什麼是財務造假?

一、案例

新華網於2018年7月3日刊出題為《辦案人員拆穿金亞科技造假把戲 行刑結合有力震懾欺詐發行犯罪》的文章,對證監會辦案人員就金亞科技財務造假案件調查結果進行報道。

證監會調查發現,金亞科技為達到發行上市條件,通過虛構客戶、虛構業務、偽造合同、虛構回款等方式虛增收入和利潤,騙取首次公開發行(IPO)核准。其中2008年、2009年1月至6月虛增利潤金額分別達到3736萬元、2287萬元,分別佔當期公開披露利潤的85%、109%。

“金亞科技實控人十分懂得利用利益籠絡人,打造了一條完整的造假利益鏈條。這就造成了該案具有許多不同一般欺詐發行案的特點。”證監會辦案人員表示。

涉案主體眾多

金亞科技作為創業板首批掛牌28家企業之一,頭頂“優中選優,種子選手”的光環,但是背後實際上隱藏的卻是一批冒險家、投機分子幹著矇蔽市場的不法勾當。具體來看,實控人多名家庭成員共同參與造假行為,且分工明確、相互配合。此外,金亞科技IPO相關中介機構不作為,甚至嚴重失職,為其出具虛假報告,合謀造假。

涉案地域範圍廣

該案涉案地域橫跨南北、穿越東西,分佈在20多個省區市,給調查工作帶來了極大的難度。辦案人員還表示,金亞科技作案手法多樣,十分具有誘惑性。

根據文中所述的操作手法上來看還是很有系統性與縝密性的,敢直接偽造詢證函和私刻公章的手段也算是十分大膽了。金亞科技從2009年開始上市時就通過財務造假的手段騙過發審委成功IPO,直到今日真正落入法網,整個週期超過10年之久,作為財務人或審計人員,更要及時識別這些不法企業的財務造假方式,避免自己陷入危險境地。

什麼是財務造假?


二、 財務造假的目的

公司之所以冒著刑事犯罪的風險進行財務造假,是因為在中國現行的法律制度下,企業財務造假所能帶來的收益遠比東窗事發時帶來的犯罪成本高很多,這也是中國現行法律制度尚待完善之處。

企業通過粉飾、虛增營業收入、利潤水平或資產規模的造假方式,使自身業績及資產規模突出同時呈現良好增長的態勢,主要是為了能夠順利完成融資甚至達到IPO的標準。

什麼是財務造假?


三、 財務造假的三個維度

財務造假主要是從企業的營業收入、利潤水平及資產規模上動手腳,那麼就需要企業虛構一些合理的經濟業務來支撐,而虛構經濟業務對上規模企業來說是一個系統性的工程。

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企業可能會根據自己所要達到的利潤目標倒推出利潤所對應的營業收入,再根據營業收入及行業毛利率水平倒推出所需要的營業成本、毛利率及經營費用,然後再根據這些營業收入及成本去虛構上下游的客戶、私刻公章、偽造合同、偽造單據及銀行的對賬單等文件,最後通過虛增資產的方式來消化所虛構利潤所佔用的資金。

1

虛構與虛構的經濟業務相匹配的資金流

1) 成立多家空殼公司或利用關聯交易企業可以通過成立多家空殼公司或通過多重關聯交易來虛構經濟業務,使得資金在環內流動,形成企業資金流的假象。2) 利用真實的客戶和供應商造假企業在與真實的客戶和供應商交易的基礎上,通過偽造交易合同及銀行對賬單的方式虛增自身的營業收入。3) 利用海外客戶和供應商造假企業依仗海外客戶和供應商較難核查等特點,虛構海外的銷售合同訂單來虛增營業收入及虛構採購訂單來消化資金。


2

虛構客戶和供應商

1) 私刻公章,偽造銷售合同和採購合同及出入庫單據;

2) 偽造銀行對賬單及資金出入憑證;

3) 使用大量的現金交易,讓核查無據可尋;

4) 偽造“真實的”現金流,構建資金循環:


實際操作中,企業可能會通過利用銀行承兌匯票掩蓋資金流轉軌跡、偽造或篡改銀行首付款憑單及利用銀行信貸等業務來切段資金循環關係的方式進行對現金流的偽造。

3

如何消化虛構利潤所佔據的資金

1) 虛增銀行存款2) 虛增應收帳款3) 虛增存貨4) 虛增固定資產、在建工程等長期資產5) 虛增無形資產6) 虛增對外投資


什麼是財務造假?


四、財務造假的具體手段

1.虛構收入

這是最嚴重的財務造假行為,有幾種做法,一是白條出庫,作銷售入賬;二是對開發票,確認收入;三是虛開發票,確認收入。這些手法非常明顯是違法的,但有些手法從形式上看是合法,但實質是非法的,這種情況非常普遍,如上市公司利用子公司按市場價銷售給第三方,確認該子公司銷售收入,再由另一公司從第三方手中購回,這種做法避免了集團內部交易必須抵消的約束,確保了在合併報表中確認收入和利潤,達到了操縱收入的目的。此外,一些還有利用陰陽合同虛構收入,如公開合同上註明貨款是1億,但秘密合同上約定實際貨款為5000萬元,另外5000萬元虛掛,這樣虛增了5000萬元的收入,這在關聯交易中非常普遍。

2.提前確認收入

這種情況如:一是在存有重大不確定性時確定收入。二是完工百分比法的不適當運用。三是在仍需提供未來服務時確認收入。四是提前開具銷售發票,以美化業績。在房地產和高新技術行業,提前確認收入的現象非常普遍,如房地產企業,往往將預收賬款作銷售收入,濫用完工百分比法等。以工程收入為例,按規定工程收入應按進度確認收入,多確認工程進度將導致多確認利潤。

3.推遲確認收入

延後確認收入,也稱遞延收入,是將應由本期確認的收入遞延到未來期間確認。與提前確認收入一樣,延後確認收入也是企業盈利管理的一種手法。這種手法一般在企業當前收益較為充裕,而未來收益預計可能減少的情況下時有發生。

4.轉移費用

上市公司為了虛增利潤,有些費用根本就不入賬,或由母公司承擔。一些企業往往通過計提折舊、存貨計價、待處理掛帳等跨期攤配項目來調節利潤。少提或不提固定資產折舊、將應列入成本或費用的項目掛列遞延資產或待攤費用。應該反映在當期報表上的費用;掛在“待攤費用和“遞延資產或“預提費用借方這幾個跨期攤銷帳戶中,以調節利潤。目前通常的做法是,當上市公司經營不理想時,或者調低上市公司應交納的費用標準,或者承擔上市公司的相關費用,甚至將以前年度已交納的費用退回,從而達到轉移費用、增加利潤的目的。

5.費用資本化、遞延費用及推遲確認費用

費用資本化主要是借款費用及研發費用,而遞延費用則非常之多,如廣告費、職工賣斷身份款費等。例如將研究發展支出列為遞延資產;或將一般性廣告費、修繕維護費用或試車失敗損失等遞延。在新建工廠實際已投入運營時仍按未完工投入使用狀態進行會計核算,根據現行會計政策,在完工投入使用前的新建工廠工人工資等各項費用、貸款利息均計入固定資產價值而非當期損益。通過此方法可調增利潤。還有如費用不及時報帳列支而虛掛往來,按正常程序,發生的加工費、差旅費等費用應由職工先借出,在支付並取得發票後再報帳衝往來計費用。在年末若職工借款較大應關注是否存在該等情況。

6.多提或少提資產減值準備以調控利潤

《企業會計制度》要求自2001年1月1日起,上市公司要計提八項資產減值準備。在企業法人治理結構和內部控制不健全的狀況下,計提資產減值準備有較大的利潤調節空間。由於資產減值會計內涵複雜性,決定了同樣一項資產有不確定性的價值,因為資產減值實際上是摻雜企業管理當局主觀估計的一種市場模擬價格,資產減值的不確定性給企業管理當局利潤操縱提供了極大的空間。此次新增的四項減值準備涉及到不動產及無形資產的估價,與舊四項準備相比,資產減值計量難度更大,甚至大大超過上市公司財務部門及審計師的職業判斷能力,除非尋求專業的不動產及無形資產評估師幫助外,否則根本無法得出恰當的資產減值標準,從而影響減值準備計提的正確性。這就更為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準備操縱利潤提供了空間。目前,上市公司利用資產減值玩會計數字遊戲,主要遊戲規則是利用資產減值準備推遲或提前損失,典型表現為某個年度出現鉅額虧損—讓我一次虧個夠。

7.製造非經常性損益事項

非經常性損益是指公司正常經營損益之外的、一次性或偶發性損益,例如資產處置損益、臨時性獲得的補貼收入、新股申購凍結資金利息、合併價差攤入等。非經常性損益雖然也是公司利潤總額的一個組成部分,但由於它不具備長期性和穩定性,因而對利潤的影響是暫時的。非經常性損益項目的特殊性質,為公司管理盈利提供了機會,特別應關注的是,有些非經常性損益本身就是虛列的。

8.虛增資產和漏列負債

操作手法有:多計存貨價值:對存貨成本或評價故意計算錯誤以增加存貨價值,從而降低銷售成本,增加營業利益。或虛列存貨,以隱瞞存貨減少的事實;多計應收帳款:由於虛列銷售收入,導致應收帳款虛列;或應收帳款少提備抵壞帳,導致應收帳款淨變現價值虛增;多計固定資產:例如少提折舊、收益性支出列為資本性支出、利息資本化不當、固定資產虛增等;漏列負債:例如漏列對外欠款或短估應付費用。

9.潛虧掛賬

當前上市公司賬面資產很多為不良資產,為了擠出水分,《企業會計制度》要求上市公司計提八項減值準備,但很多上市公司減值準備根本未提足,這裡面原因很複雜,當初改組上市時,基於包裝的需要,虛增了一塊資產,可能掛在應收款項上,也可能虛增存貨、固定資產、無形資產等,一些投資項目根本就是虛的或為不良資產,但也掛在賬上。上市以後,因原主業不行,固定資產和無形資產就急劇減值,但上市公司也不計提減值準備,另外,上市後繼續包裝,造成多項資產尤其是應收款項虛增。這些賬面不良資產帶來的潛虧金額往往很大。

10.資產重組創造利潤

企業為了優化資本結構,調整產業結構,完成戰略轉移等目的而實施的資產置換和股權置換便是資產重組。然而,近年來的資產重組老是使人聯想到做假帳。許多上市公司扭虧為盈的秘訣便在於資產重組。通過不等價的資產置換,為上市公司輸送利潤,目前仍然是利潤操縱的主要手法之一,雖然因“非公允的關聯交易差價不能計入利潤”新規定而受限制,但上市公司仍可以通過非關聯交易的資產重組方式為上市公司輸送利潤。

以上所闡述的財務造假的途徑以及方法等內容只是總體的概述,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要複雜的多,財務人員、審計人員在具體查賬時需要更仔細。面對賬目作假的企業,寧願早點離開,也不要為了一點工資陷入其中,也許等到有關部門追查的時候,自己不小心成了背鍋俠。


▎本文來源:小兵研究、併購達人、新華網、審計風雲。由CFO之家整理發佈

如果看完文章您覺得有所收穫,希望您能將文章分享出去,

讓更多人看見。

感謝您的支持,工會有你更輝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