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至,宜“秋冻”!惠州名中医教你正确的打开方式

今天是白露,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白露时节,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今天的惠州,也应节地吹起了阵阵凉风。

俗语云:“白露勿露身。”意思是说,到了白露节气,就不能赤膊露体了,会着凉受寒。早晚温差大,应该及时添加衣被,否则,极容易患上感冒,而支气管炎、哮喘、消化性溃疡等慢性病患者,也容易诱发或加重病情。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从今天起就要穿上厚衣裳,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省市名中医钟启腾介绍,这一时节养生宜“秋冻”,也就是说,入秋后不要立刻增添衣被,而要适当冻一冻,同时加强体育锻炼,从而增强人体的抗御机能,激发机体适应寒冷的能力,有利于避免许多疾病的发生。

当然,“秋冻”也是有讲究的,不同年龄、不同体质乃至不同的身体部位在秋冻时都有不一样的要求。钟启腾首先讲解了小孩“秋冻”的正确打开方式:

1、掌握气温防突变

“秋冻”时,对小孩的耐寒训练应循序渐进地实施。如果天气变化反常或气温直降时,仍坚持“秋冻”,势必会导致伤风感冒,抵抗力差的还会发生呼吸道感染。所以,家长一定要掌握气温变化,及时地给孩子增减衣服,必要时仍需适当保暖,不可一味地“冻” !

2、各项参数有指标

秋冻时,可参考以下“风向标”:

①时令。最适宜的节气是从立秋到立冬的三个月,建议从初秋开启“秋冻”模式。

②室内外温差。如果室内外温差超过7摄氏度,应该及时添衣。

③昼夜温差。温差小于8摄氏度时,宝宝可以接受耐凉锻炼。

④身体感受。如果宝宝面红、烦躁、多汗,表明温度过高,应降温减衣;反之,面色发白、手脚发凉、打喷嚏、流鼻涕、起鸡皮疙瘩或打寒战,表示过冷,应添衣加被。

3、不同年龄各有度

婴儿:入秋后只需单衣薄被,且不要紧包紧裹,衣带要宽松,被褥需轻柔,便于宝宝肢体舒展活动;当室温降至20℃以下,可穿夹衣,盖夹被。在同样的室温环境中,尽量比大人减少一层衣被,因为孩子代谢旺盛,产热多。

2-3岁幼儿:秋天宜穿纯棉贴身衣裤,易于吸汗。随着温度下降,可单层加衣,不要给孩子穿化纤衣服,因为化纤衣服易产生静电,而且不透气,会加重皮肤的干燥。

3岁以上幼儿:活动量增加,秋季更不能穿厚衣、高领上衣,活动时可穿单薄的运动服。

总之,秋季不要给孩子穿得过于厚实、严密,不要过度保暖,使身体容易出汗,那样反倒容易着凉感冒。

4、体质差异硬指标

“秋冻”最主要是因体质而异。体质较虚弱、免疫力低的小孩不应实施秋冻锻炼,此外有先心病及其他先天性疾病、贫血、营养发育不良、反复发生支气管炎、肺炎、哮喘、慢性胃肠疾病的幼儿,对气候变化更为敏感,尤其是早晚天气变化大时容易感冒,所以不可以盲目跟风“秋冻”。

钟启腾介绍,除了小孩以外,其他人群也要注意身体有四个部位不能“秋冻”——

1、脖子“秋冻”易感冒

秋季,风很容易吹到后脑勺和脖子。这个部位分布着丰富的神经和毛细血管,这个部位受凉,向下容易引起有肺部症状的感冒;向上则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不利于脑部供血。千万别忽略防风措施。

2、肚脐“秋冻”易腹泻

爱美的女性经常不注意肚脐的保暖。如果经常露脐,寒凉之气容易通过肚脐侵袭到人体内部,首先被刺激的就是肠部,会引发寒性腹泻。另外,女性月经期更要注意腹部的保暖,不能“秋冻”,否则容易导致月经不调。

3、膝部“秋冻”易炎症

很多市民在这个季节仍喜欢穿短裙、短裤,其实从健康角度来看,这种把膝关节长时间暴露在外的装扮并不值得提倡,因为容易患上关节炎。

4、双脚“秋冻”寒入身

俗话说,“脚冷冷全身”,脚部若受冻,身体抵抗力易下降,病邪便“有机可乘”。人的五脏六腑在足部有相应的敏感区或反应点,脚部受冻,可反射性地引起相关部位的毛细血管收缩。特别是患有心血管病的人,对双脚包括足底都要时时做好保暖。

【记者】

廖钰娴

【通讯员】周婷婷

【作者】 廖钰娴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南方号~惠州市~“惠”养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