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灾祸“升级”,北海道地震属警示:日本全国各地均是高危地带

台风地震趋频繁 全国高危防御力不足

日本今年天灾频繁,本周更先后遭台风“飞燕”吹袭和北海道地震打击,多项市政设施受严重破坏,大阪关西机场更因风暴潮需关闭,反映日本防灾措施仍然存在局限。不少日本传媒开始反思当地应对天灾的能力,指出日本属自然灾害高危地带,无论基建、防灾制度等均需时刻保持警觉,才能把灾害的影响减至最低。

日灾祸“升级”,北海道地震属警示:日本全国各地均是高危地带

日本防灾水平被视为处于世界前列,然而今年连串灾害期间,日本出现多宗罕有事件,例如6月大阪地震后,一间学校外墙突然倒塌,压死一名9岁女童,引来舆论广泛关注;7月的西日本水灾更造成逾220人死亡。

关西机场防波堤“落后”

“飞燕”吹袭期间,关西国际机场发生严重水浸,引发舆论关注。《每日新闻》指出,关西机场在2004年台风“暹芭”风灾后,曾加装防波堤,但设计仅以1961年台风“兰茜”的风暴潮纪录为基准,结果当遇上水位破纪录的“飞燕”,便出现严重水灾。

日灾祸“升级”,北海道地震属警示:日本全国各地均是高危地带

《日本经济新闻》则指出,日本不少机场均是填海发展,例如东京羽田机场,还有2005年落成的中部国际机场等,近年多地亦计划兴建海上机场,政府却未有就应对风暴潮及巨浪等情况,拟订应对法规。《读卖新闻》促请当局尽快评估海上或离岸机场是否安全,日本防灾科学研究所气象学专家三隅良平呼吁,机场拟订防灾措施时,需考虑强风导致桥梁受损等风险。

官员疲于奔命日睡2小时

日灾祸“升级”,北海道地震属警示:日本全国各地均是高危地带

日灾祸“升级”,北海道地震属警示:日本全国各地均是高危地带

连续发生的灾害亦考验政府和商界应变能力,以本周为例,日本不少官员已为救灾疲于奔命,有主管防灾的内阁府职员坦言,过去数天每日只能睡2至3小时。另外,日本政府往往在天灾后,派遣自卫队员救灾,有自卫队官员称,队员今年先后参与北陆地方大雪、大分县山崩、大阪地震、西部雨灾及北海道地震的救援工作,部分人刚从西部离开,就被派到北海道,前线队员疲劳日渐累积。

人口增长增疏散难度

商界方面,日本制造业因应近年东日本大地震和熊本地震后,反覆改进业务连续性计划,但至今仍主要针对地震,有企业高层坦言,从未考虑过多种灾害同时发生时的应对措施。部分企业的应变措施亦为人诟病,例如万事达被指在灾害时仍要求员工上班,可能加剧交通挤塞。

日灾祸“升级”,北海道地震属警示:日本全国各地均是高危地带

日灾祸“升级”,北海道地震属警示:日本全国各地均是高危地带

日本大都会区人口不断增长,亦增加抗灾难度。《读卖新闻》以东京为例,指出东京多处地势低洼,尽管当局已就严重水灾发放疏散指引,但当居民纷纷疏散,道路可能无法负荷大量车流,铁路在天灾时亦未必能正常运作,呼吁中央政府发挥协调作用,协助地方政府应对灾害。

《朝日新闻》指出日本活跃断层带多达2,000条,随时可能发生地震,且人类科技至今无法准确预测,例如引发前日地震的断层,过去一直被视为风险较低,最后却引发北海道历来首次录得“震度7”的地震。报道直言北海道地震属警示,提醒全国各地均是高危地带,国民必须对灾害保持警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