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戰後爲何德國沒丟多少領土,土耳其卻損失了70%的領土?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德國是同盟國的核心,也是軍事上的主力,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則是在中途參戰,戰場上也沒有德國那麼賣力。

一戰後為何德國沒丟多少領土,土耳其卻損失了70%的領土?

​(巴黎和會)

1918年,德國投降,同盟國宣告失敗。在戰後簽訂的《凡爾賽條約》中,德國將阿爾薩斯、洛林歸還給了法國,還有一些領土劃給了丹麥、捷克斯洛伐克、波蘭等國,共減少了八分之一的領土。

另外,《凡爾賽合約》中規定了德國的經濟賠償,限制了德國的軍事,還將德國的海外權益全部剝奪。

相比之下,土耳其則要慘得多,70%的領土被協約國瓜分,非洲領土全部失去,歐洲和亞洲的領土所剩無幾。

可以看出,德國雖然損失了很多權益,卻沒有丟失主要領土,損失的領土也多是和鄰國有爭議的領土。而土耳其只是“幫兇” ,結果卻落得個四分五裂的下場。這是為什麼呢?

一、實力不同

德國實力尚在,德國戰敗並不是軍事上的徹底失敗,而是德國內部政變所發起的投降。很多前線的士兵都不願接受投降的結果,其中就包括日後成為德國元首的希特勒。

一戰後為何德國沒丟多少領土,土耳其卻損失了70%的領土?

​協約國並沒有攻入德國本土,德國仍保有強大的軍力和工業產值。這表明,如果協約國要求過分,德國人很可能繼續跟你打,這肯定不是協約國希望看到的。

實際上,當時的很多人認為,《凡爾賽合約》中對德國的制裁還是過重了,認為這樣可能會引起德國的“復仇心理”。

沒想到一語成讖,希特勒正是靠著煽動德國人民的復仇心理從而掌權並發動第二次世界大戰的。

反觀土耳其,昔日輝煌的奧斯曼帝國早已不在,近代,不思進取,改革的失敗早已讓土耳其失去了大國的地位。一戰失敗,協約國瓜分土耳其沒有任何顧忌。

二、分裂因素

一戰後為何德國沒丟多少領土,土耳其卻損失了70%的領土?

​德意志統一後,德國在政治上處於穩定狀態,民族、語言的統一讓德意志民族有著強烈的國家認同感,協約國想要瓜分或分裂德國難度很大。

土耳其一戰前是橫跨亞非歐的大帝國,這也表示其民族、語言富有多樣性。

這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土耳其國內政權不穩定,分裂勢力蠢蠢欲動,協約國分裂奧斯曼帝國,不需要費多大力氣。

三、政治目的

英國奉行的是“大陸均勢”的外交戰略,也就是不希望歐洲大陸出現任何一個超級大國。

德國失敗後,英國自然不希望法、俄兩國特別是法國崛起,因此在談判過程中會一定程度上針對法國,保全德國。

德國的權益得到最大的保障,而對德國的處罰很多也沒有進行到底,薩爾和萊茵區很快回到了德國,經濟賠償後來也被取消。

因此,在英國的促成下,德國在一戰中的損失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這也為希特勒後來發動二戰奠定了基礎。

一戰後為何德國沒丟多少領土,土耳其卻損失了70%的領土?

​​(君士坦丁堡)

土耳其的地緣政治就沒有那麼重要了,主要是實力不夠強,在近代大國的交鋒中屢屢吃虧,也擋不住俄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