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观察」孔闻峥:中美在非洲竞争:从硬通货到软实力的较量

点击上方“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可订阅哦!

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欢迎关注数字经济智库

孔闻峥:中美在非洲竞争:从硬通货到软实力的较量

作者:孔闻峥,走出去智库北美团队研究员

《美国观察》周刊

上周,德国总理默克尔率团访问了塞内加尔、加纳和尼日利亚,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拜访了南非、尼日利亚和肯尼亚。但从本周一,50多个非洲国家的领导人和代表齐聚北京,参加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这是继2006年北京峰会、2015年约翰内斯堡峰会之后,中非合作论坛历史上举行的第三次峰会,也是参会嘉宾最多的一次大会。此次大会,推动中非合作更上层楼。

在世界关注非洲市场之时,美国亦改变了对外投资策略,正在推动新法案——更好地利用投资引导开发法案,从而提振美国在发展中国家的投资。中美之间除了直接的经贸摩擦问题,在非洲的间接较量情况如何?走出去库(CGGT)本周推出新一期《美国观察》,由孔闻峥在美国为您提供前沿的资讯分析。

新闻观察

贸易与地缘政治,是2018年中美之间两大关键词。贸易上,美国对中国2000亿美元商品、中国对美国600亿美元商品加征关税蓄势待发;地缘政治上,“一带一路”进程始终是美国重点关注的对象。

今年7月底,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印度—太平洋工商论坛”上提出,美国将加大与该地区的经济合作;8月初,16个美国参议员联名向财长姆努钦、国务卿蓬佩奥、国防部长马蒂斯提出,不应支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向加入“一带一路”计划的国家提供贷款。

日前结束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又激起了华盛顿的新一轮讨论,或新一轮的紧张:中非的亲密关系对美国来说,有多大威胁?美国在非洲还有什么机会吗?

「美国观察」孔闻峥:中美在非洲竞争:从硬通货到软实力的较量

中美的冲突与美国的优势

哪怕最客观的美国学者或媒体,都不会认为中国在非洲的投资和发展对美国毫无威胁。

美国主流舆论观点是,一方面就与美国在国内限制中兴、华为的理由一样,是出于“信息安全”的考量;另一方面,则是担忧美国进入非洲市场的机会受到影响——虽然基础设施本身是“中性”的,但是其运营管理还是可以有政治因素在里面的。

美国所担忧的不是中国援助非洲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本身,而由于中国援助消减美国在非洲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美国不得不承认,中国进行的基础设施援助能给整个区域、以及与非洲有商贸往来的国家带来的切实利益。世界银行的分析显示,如果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在公路及铁路等基建的密度和质量上能赶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那么该地区的人均GDP增幅将达到1.7%,这无疑是有广泛益处的。

另外,美国更需承认的是,中国与非洲之间的亲密关系可谓源远流长,期间建立起的互信关系更非一朝一夕所能改变。美国如果强行打破这样的关系,结果将是“强扭的瓜不甜”。

美国应如何应对中国与非洲的加强合作?美国学者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非洲问题专家就提出,美国需要做的是找到自己的战略性优势。显然,美国在基建方面不如中国具有竞争力——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一份分析认为,这与双方的政府结构、投资机制等问题有关。但是,美国拥有优势的行业也不少,首当其冲的就是各类服务行业。随着非洲营商环境的改变,公司体量增大,对专业服务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高,而这无疑是美国的强项。律所、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广告公司……许多服务行业中的佼佼者都是美国公司。这些美国公司,本来就有着非常多的跨国运营经验,并且对国际市场的种种规则相当了解,无论是从专业程度、资源广度还是服务质量,都是获得了广泛的认可。

不仅如此,美国还有着相当发达的金融体系,各种类型的投资公司、银行、基金让北美金融业欣欣向荣。这类金融服务主要面对的是企业、创新创业公司、需要设立银行账户并进行贷款的个人,美国通过长时间积累所形成的成熟的平台和机制,在全球范围内有着很强的竞争力。

不仅如此,美国对现代化农业技术的掌握也处于领先地位。其农业完善的研发机制、长期以出口为重点培养出的国际化视野都是美国的优势所在,先进的农业用机械以及农产品加工流程都是美国在农业经济上的突出之处。

整体来看,美国在许多行业上都有相当的可为之处,随着非洲的经济发展,美国在很多领域都将成为中国企业强有力的竞争者。

「美国观察」孔闻峥:中美在非洲竞争:从硬通货到软实力的较量

中国与美国的全方位竞争:物质与思想,钱与软实力

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的分析认为,对于当前的非洲国家,中国作为重要的资金来源,可替代者寥寥无几。布鲁金斯研究所的分析显示,由于许多急需贷款的国家自身经济体量较小,它们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借款上限也相对较低,并不能满足其需求。

显然,美国暂时也还不在非洲各国贷款的选项范围内。但是,今年年初美国国会起草了更好地利用投资引导开发法案(Better Utilization of Investments Leading to Development Act, BUILD Act),该法案计划设立新的机构——美国开发金融研究院,并整合现有的一些对外金融组织,从而有计划地向发展中国家的能源、港口、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发放贷款。虽然现在该法案仍未进入投票阶段,但是起草之初已获两党支持,因此未来,在支持发展中国家进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美国也有可能成为中国的有力竞争者。

不过当前,IMF还是中美两国在国际金融领域真正“短兵相接”之处。在这个问题上,美国各智库给出的观点还是相当一致:随着IMF改革截至日期的临近、全球GDP的增长、以及一些双边、多边借款协议的逐渐到期(如随着2022年美国条款到期而处于危险状态的新借款协定NAB),借款上限不足逐渐成为可能的风险,此时体系中最重要的国家中国和美国更应寻求合作,以确保这一全球金融结构的核心机构能够顺利有效地运行。

彼得森研究所的分析指出,这有赖双方的让步,即美国对借款上限增加放行,必要时甚至放弃美国的15%绝对多数权利,而中国增加其借款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当然,这只是美国专家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特朗普政府迄今仍未表现出明显的倾向性,虽然财长姆努钦在7月曾表示,当前IMF的资金充足。如果美国继续保持这样的态度,拒绝增加IMF的借款上限,无疑也是增加了中国成为借款国、甚至进一步发展扩大“一带一路”倡议的机会。

除了通过真金白银地给非洲国家提供帮助,美国专家们更是意识到了美国与中国在非洲的“软实力”差距。中国通过数十年的积累,在非洲大陆上收获了较多的支持和正面评价,中国的发展模式比起美国来也是个更好的“榜样”。同时,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在奖学金上的投入使中国对非洲留学生的吸引力更高,这从根本上帮助中国确立了更稳固的地位。

但是意识到这个问题的美国,也有自己的动作。这还要有赖于美国的前总统奥巴马,他在2010年创立了非洲青年领袖计划,为非洲年轻人提供奖学金,并建立起一个区域青年人社群。对美国来说,在非洲大陆上想在软实力方面追上中国绝非易事,但美国所做的努力也不容忽视。

虽然特朗普政府领导下的美国显示出了相当的民族主义倾向,但是限制中国在地缘政治上所做的努力,一直是美国各界政府的一致举措。即使在中国与非洲加强合作的基础下,美国仍然谋求着自身的机会。对比起来,中国当前的政策颇有“扬长避短”的智慧,不过要想把握住现在的优势,自身的发展才是重中之重。

资料来源:走出去智库(CGGT)合作伙伴——财新-欧洲货币EMIS数据库,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布鲁金斯研究所,皮尤研究中心,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财经频道CNBC。

「美国观察」孔闻峥:中美在非洲竞争:从硬通货到软实力的较量
「美国观察」孔闻峥:中美在非洲竞争:从硬通货到软实力的较量「美国观察」孔闻峥:中美在非洲竞争:从硬通货到软实力的较量
「美国观察」孔闻峥:中美在非洲竞争:从硬通货到软实力的较量「美国观察」孔闻峥:中美在非洲竞争:从硬通货到软实力的较量

世界风云变幻,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为您权威解读。在线问答,解答您的疑惑,欢迎点击阅读原文链接,关注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悟空问答。

「美国观察」孔闻峥:中美在非洲竞争:从硬通货到软实力的较量「美国观察」孔闻峥:中美在非洲竞争:从硬通货到软实力的较量

数字经济智库

「美国观察」孔闻峥:中美在非洲竞争:从硬通货到软实力的较量「美国观察」孔闻峥:中美在非洲竞争:从硬通货到软实力的较量

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

为了更好的服务数字中国建设,服务“一带一路”建设,加强数字经济建设过程中的理论交流、实践交流。来自中国数字经济以及“一带一路”建设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成立了数字经济智库,为数字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担任名誉院长,知名青年学者黄日涵、储殷等领衔。政治学与国际关系论坛是数字经济智库旗下的专门平台。

「美国观察」孔闻峥:中美在非洲竞争:从硬通货到软实力的较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