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認吧,不是茶難做,是你不會賣

知乎上很多乎友提問:如今茶行業越來越難做,怎麼破?回答的大多是在抱怨,茶行業作假太多,偽冒產品鋪天蓋地。很多人不愛喝茶,賣不出去。實際真的是這樣嗎?

據說有人為了買杯茶,花兩三個小時,買到之後朋友圈先曬在喝。這是哪是茶難做呢?分明就是排隊買茶。

承認吧,不是茶難做,是你不會賣

這麼難買的茶就是喜茶,喜茶每進駐一個城市排隊盛況依舊,最近更將門店和“Love is Magic”的故事帶到上海迪士尼小鎮,惹得同行“羨慕嫉妒恨”。然而傳統茶行業,卻一臉不屑,甚者在批判,認為喜茶就是奶茶,不可以茶相提並論。

但年輕人都愛喝喜茶,似乎喝喜茶成了一種時尚。筆者也很好奇:為什麼會有那麼人願意花那麼多時間排隊?喜茶真的有那麼好喝麼?

聽聽喜茶創始人neo,是怎麼做產品和品牌的竅道?

承認吧,不是茶難做,是你不會賣

1、注重產品。

做產品,要讓客戶一次體驗,就被深深的記住,一方面不僅要不斷優化,另一方面,又要能否跳出來,重新定義產品的標準。把自己的產品當做“永遠測試版”。

neo說:“我真的很喜歡改東西"。他不相信產品一開始就可以做的很完美:“所以我不理解很多品牌上市後不改配方,我覺得要麼是偷懶,要麼就是對產品沒有要求。”各位茶大V可能一輩子只賣了一種 茶吧。

2、創新化。

neo說,任何以小博大的事情,都應該從產品和品牌出發,再來拉動其他方面。如果說產品創新是在必須合法合規的“鐐銬”中跳舞,品牌創新則是自由無限的。

Neo認為,品牌的“皮膚”要用一種很現代化的形式表現,而“靈魂”應該被抽離出來。

“喜茶要做茶文化,並不是要把我們的店裝修成一個茶館,我認為那是皮膚,包括大紅燈籠、唐裝等等都是皮膚,皮膚要用現代化的表現方式呈現。

可見,現在一直打著茶是傳統文化的茶企,我們能看到的是:

打開一家茶葉的網站,都會有自己的品牌故事,以表明自己的歷史積澱;進入一家茶葉專賣店,都會看到古色古香的店面設計,導購人員仿古的著裝,有些店面甚至還會用一些字畫和古董彰顯自己的品味和積澱。

而喜茶:品牌起名,寓意要美好,但不要太容易被定義。鋪面裝修簡約大方。

3.喜茶是真正讀懂年輕人的。

抓住了年輕人的需求,餐飲好吃、好喝的本質。別老跟年輕人談養生,年輕人會以為自己老了。年輕人是不容易糊弄的,給他們的文化不應該是灌輸而是共鳴。這又給部分傳統茶企業打臉,每天鼓吹茶文化,讓年輕買單。年輕人又不傻。

如果你覺得,喜茶太遠,那看看注重標準化、品牌化的小罐茶吧。

小罐茶,這個擁有一鳴驚人基因的茶界新銳,上市之後迅速成為市場焦點,吸引市場眼球。

承認吧,不是茶難做,是你不會賣

那他是怎麼做到的,小罐茶創始人杜國楹說:“小罐茶不僅僅是茶,而是我們基於對茶葉的消費場景的洞察,鎖定了一個人群,給出了茶的解決方案。”

小罐茶斥資500萬,邀請日本設計大師神原秀夫,歷時三年,設計出兼顧實用與審美的小罐,確定了每罐4克的標準,這些打破了人們對傳統茶品的刻板印象,也直接帶動了消費市場的升級。解決了消費者在購買茶葉時面臨三大難題:買,不知好壞;喝,麻煩複雜;送,又沒有明確價格。

承認吧,不是茶難做,是你不會賣

一罐一泡,手不沾茶,也不用擔心茶葉破碎或保鮮問題,讓消費者隨時隨地喝到品質好茶最後,小罐茶以國際化視野設計用戶體驗,讓中國茶變得現代時尚,吸引更多包括年輕人在內的消費者熱愛中國茶、瞭解中國茶文化。

是年輕人不喝茶嗎?數據顯示,大多年輕人是瞭解茶葉的健康價值,同時也有喝茶的意願,對於喝茶並不排斥,只是茶企沒有給予年輕人喝茶的理由。

茶葉企業根深蒂固的思想和運作思路,讓他們固守著茶葉幾千年傳統文化的傳承而難以突破自我,他們太過於固守自我,而忽視了消費者到底想要什麼。

綜上,其實不是茶難做,只是沒有給消費者一個消費的理由罷了。別再逼年輕人來接受你所謂的傳統茶文化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