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明是四方势力之首,崇祯为何不调南方兵力,却抽调关宁铁骑勤王

明末天下纷争不断,朱明王朝岌岌可危,内有以闯王李自成和张献忠为首的农民起义军,外有关外虎视眈眈的清军,再加上小冰河期,百姓民不聊生,对崇祯的王朝来说可谓是内忧外患以及雪上加霜,可就算是如此,明帝国仍然是把控着天下的局势,正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明朝还一度掌握着不少精锐的军队,所以在最初的一段时间,虽然对满清没有把握,可是对抗农民军那绝对是碾压性的。

南明是四方势力之首,崇祯为何不调南方兵力,却抽调关宁铁骑勤王

话说,在历练中,农民军逐渐的强大起来,再加上清军时不时的配合,明军是疲于奔命,以致于丧失了不少的战力,如卢象升的天雄兵、孙传庭的秦兵、洪承畴的洪兵和辽东成长起来的关宁铁骑,无不是天下精锐,可是却由于崇祯朝廷的胡乱指挥和催促而导致了北方战场精锐兵力损失殆尽,仅有着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在镇守着山海关,到1644年时,崇祯在北方可谓是已经无兵可调了。

我们都知道,在崇祯自缢,清军入关之后,天下形成了四方势力,分别是李自成的大顺政权、张献忠的大西政权、清军的满清政权以及朱明的南明政权,而在这四方势力当中,当时南明占据着南方的广大土地,也就是说经济强盛、沃野千里、资源丰富、军力数量众多,是首屈一指的势力,当时的满清虽然入主中原,统治者对于一统天下并没有什么太大的想法,这就让人疑惑了,为什么崇祯在无兵可调的情况下不从南方抽调呢?

南明是四方势力之首,崇祯为何不调南方兵力,却抽调关宁铁骑勤王

其实自朱明立国以来,特别是朱棣靖难成功之后,南方的兵力就得到了削弱,而土木堡之后,明朝就开始采用募兵制度,这样兵力就不可能维持精锐,一直以来,朱明都是北方的军队是主力,因为防守九边,所以精锐部队几乎都集中在了边境,而在明末战乱之中,这些老兵也被抽调出来剿灭农民军以及对抗满清,而南方也不能说就没有精锐的部队存在,戚继光的浙江戚家军和秦良玉四川白杆兵,可是不弱于满清的精锐之师,可惜的是,在浑河之战中,七千南方精锐对战数万满清八旗军,虽然杀敌众多,却也因为寡不敌众而全军覆没,自此以后,南方的军队再也难以发挥重大作用了。

南明弘光政权时期,南明的军力主要是武昌的左良玉部队和江北四镇,他们号称百万,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但是几十万还是有的,除此之外还有后来扶持隆武政权的郑成功之父郑芝龙的精锐水师,由此可见,南明的力量实在是极为不弱的。

南明是四方势力之首,崇祯为何不调南方兵力,却抽调关宁铁骑勤王

话说虽然没有如同戚家军和白杆兵如此的精锐,可是也算是一股强悍的力量了,崇祯怎么就不调遣呢!其实在崇祯尚在的时候,江北四镇可是还没有形成的,只是零星存在,而郑芝龙就是一个军阀,左良玉的部队虽然是一方主力,可是他却一直阳奉阴违,处于观望的态度,实在是左良玉被李自成打怕了!

当然,还有一个没有说的原因,战争年代,粮饷是必不可少的,而崇祯恰恰就是缺少了这个,导致了不少的军队因为粮饷分发问题而闹出兵变,所以就算是有兵那也无能无力啊,就算是后来调遣吴三桂的关宁铁骑也是左思右想之后的结果,有钱的话关宁铁骑早就被调来保卫京师了,也不会因为时间问题而导致紫禁城破而吴三桂却还尚在赶往北京的途中了。

南明是四方势力之首,崇祯为何不调南方兵力,却抽调关宁铁骑勤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