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唯一書法真跡《上陽台帖》,字如其人

李白(公元701-762年),字太白,號青蓮居士,唐代的著名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人譽為“詩仙”,我們從小都學習李白的詩歌、聽李白的故事,但是不為人知的是他的書法也非常好,只是因為他的詩歌太好了,把書法的名聲掩蓋了。

我們現在唯一能夠見到的李白的書法真跡就是他的《上陽臺帖》了(如下圖), 這幅書法作品是作者李白和杜甫、高適,於天寶三載(公元744年)三月,一起登遊王屋山,於這一年的三月十八日在陽臺宮寫的。

李白唯一書法真跡《上陽臺帖》,字如其人

李白《上陽臺帖》全卷

據《石渠寶笈》記載:唐李太白《上陽臺帖》.帖高:八寸八分,橫一尺一寸九分。全篇一共五行二十五字,現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上陽臺帖》是李白寫的一首四言詩歌,開篇引首的部分是清代乾隆皇帝弘曆題寫的“青蓮逸翰”四個字,後面還有宋徽宗趙佶的提拔,以及元代書法大家趙孟頫的收藏印。整幅作品除了“水長”和“萬象”4個字脫落,斑駁不清以外。整體保存完好。

李白唯一書法真跡《上陽臺帖》,字如其人

乾隆皇帝在《上陽臺帖》上的題字

宋朝的時候內府收藏的李白的真跡還有很多,包括草書《歲時文》、《醉中帖》、《飲酒詩》和行書《乘興帖》、《太華峰》等。

由於當時李白寫的書法作品和他的詩歌一樣都乘興送人了,唐宋時期的民間應該也流傳有很多李白的書法作品,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加上戰爭、自然災害、人為破壞等原因,李白的書法作品在流傳中都失傳了,唯有他的詩歌被一代一代人口傳筆錄傳頌下來。

李白唯一書法真跡《上陽臺帖》,字如其人

宋徽宗的提拔​

我們現在也只能從李白的《上陽臺帖》這一幅僅有20幾個字的書法作品裡感受詩仙的筆墨情懷了。李白的草書據記載是學習唐代大書法家張旭,他的行書給人以顏體的感覺,很多人看來可能並不漂亮,但是他的用筆厚重,而有靈活多變,結構大開大合,字體也是忽大忽小,自如豪邁,可以說是字如其人。

李白唯一書法真跡《上陽臺帖》,字如其人

李白《上陽臺帖》

釋文:山高水長,物象千萬,非有老筆,清壯可窮。十八日,上陽臺書,太白。

這種豪放的氣勢和自如的書寫,主要來自於李白對於大小和粗細變化的處理。

從這幅作品我們可以看到,最大的一個字是第2行最後一個字“老”,最小的一個字是第4行最後一個字“書”,這個“老”字可以說是“書”字大小的5倍還多,這種強烈的大小的對比,詩人裡恐怕也只有李白敢這樣寫吧。

除此之外,“清、臺、萬”3三個字寫的也很大,大和小的穿插處理的也非常的合理,比如“清”字後面的“壯可窮”三個字做了一個連帶。

李白唯一書法真跡《上陽臺帖》,字如其人

李白的《上陽臺帖》局部

同時,字也寫的變小變細,三個字只佔了兩個字的空間,打破了單字排列造成的平衡,也調整了書寫的節奏,不至於出現兩和兩邊的字並排造成的排列感和擁擠,也為整體的章法舒緩了空間。

在整體重筆畫的情況下,出現了一排的輕筆畫的連帶,對於整體章法都有調整的作用,輕中有細才有節奏感,才不至於太滿。

這一點我們在平時進行行書創作的時候可以直接拿來使用。

李白唯一書法真跡《上陽臺帖》,字如其人

李白的《上陽臺帖》局部

另外,在整體都是行草書的情況下,李白使用了幾個行楷書,這種使用毫無違和感,不僅使整體看起來更加的穩重,還增強了行書的表現力。

做為李白的唯一書法真跡,《上陽臺帖》彌足珍貴,可謂是國寶級的書法作品,在整篇短短的25個字中,李白充分發揮了他的筆墨才情,整幅作品雄渾豪邁、顧盼生姿、靈動自如,和他的詩歌一樣,讓我們領略到了才子李白的人生情懷,是字如其人的典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