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是起源於宇文聯盟中的匈奴人,還是起源於陰山南遷的鮮卑人?

契丹究竟是起源於宇文聯盟中的匈奴人,還是起源於居住在陰山南遷遼西的鮮卑人?或起源於原居遼西、東蒙的東部鮮卑系的部落?文獻沒有明確記載,因此造成了契丹起源問題的各說紛紜。

契丹是起源於宇文聯盟中的匈奴人,還是起源於陰山南遷的鮮卑人?

匈奴騎士

《舊五代史》認為:“契丹者,古匈奴之種。”《冊府元電》及《宋會要輯稿》均同此說。《新唐書·契丹傳》卻載:“契丹,本東胡種。其先為匈奴所破,保鮮卑山。魏青龍中,部酋比能稍桀,為幽州刺史王雄所殺,眾遂微,逃潢水之南,黃龍之北。至元魏,自號曰契丹。”《遼史》同此說。而《舊唐書·契丹傳》僅載:“契丹,……居黃水之南,黃龍之北,鮮卑之故地,……”《唐會要》卷九六所載同此。沒有明確指出,它就是鮮卑後裔,只說它是居住在鮮卑故地,這有兩種可能,一是契丹屬鮮卑後裔留居故地者,二是契丹不是鮮卑後裔,是後來遷居鮮卑故地者。

所以有些文獻及近年一些學者主張契丹起源於匈奴,與他們認為契丹是從宇文中分出,而宇文又屬匈奴繫有關。但《魏書·契丹傳》載:“契丹國,在庫莫奚東,異種同類。”《遼史》更明確記載:鮮卑分為宇文、契丹、庫莫奚三支。都不認為契丹和奚是宇文的直接後裔,因此也不是匈奴的直接後裔。同時,從契丹的葬俗、髮式等看,契丹也不應是匈奴的後裔。

契丹是起源於宇文聯盟中的匈奴人,還是起源於陰山南遷的鮮卑人?

契丹人

《北史·契丹傳》載:“父母死而悲哭者以為不壯,但以其屍置於山樹之上,經三年之後,乃收其骨而焚之。”這葬俗和匈奴及拓跋鮮卑都不同。《史記·匈奴列傳》載匈奴的葬俗:“有棺槨、金銀、衣裳。而無封樹、喪服。”說明匈奴採取土葬,已有棺槨,和契丹採取天葬,無棺槨不同。又據《宋書·索虜傳》載拓跋部的葬俗:“死則潛埋,無墳壠處所。至於葬送皆虛設棺柩,立冢槨,生時車馬皆燒之,以送亡者。”拓跋部的葬俗和匈奴一樣是土葬,都無封樹,都有棺槨,和契丹置屍於林樹之上根本不同。關於東部鮮卑的葬俗,文獻沒有記載,無法肯定契丹葬俗和東部鮮卑葬俗的異同,但至少可肯定,就葬俗言,契丹和匈奴及拓跋鮮卑有別,不應是匈奴和拓跋鮮卑的後裔。和室韋葬俗的一致,倒說明有可能與室韋屬同系。

關於契丹的髮式,據《契丹國志》卷二三載:“又有渤海酋領大舍利高模漢兵,步騎萬餘人,並髡髮左衽,竊為契丹之飾。”可證契丹髮式屬於髡髮一類。據庫倫遼墓壁畫等資料,契丹髮式為二綹發分垂兩耳前或後,額前有蓄髮和不蓄髮。這和匈奴宇文莫槐的髮式不同。據《北史·匈奴宇文莫槐傳》載:“人皆剪髮,而留其頂上以為飾,長達數寸則截短之。”這種髮式顯然和契丹人的髡髮不同。可見契丹雖曾隸屬於宇文,卻和宇文的髮式不同,他們從髮式上看不是同族。

契丹是起源於宇文聯盟中的匈奴人,還是起源於陰山南遷的鮮卑人?

契丹人髮飾

而據文獻所載,烏桓和鮮卑的髮式都屬“髡髮”。至少從字面上看,和契丹的髡髮是一致的。有人認為烏桓和鮮卑的髮式為剃去頭頂以外的全部頭髮,頭頂上留一小髻,或豎起六寸長的髮辮一根。但這種髮式和宇文的髮式很相似,可能是匈奴自號為鮮卑者的髮式,很難肯定為烏桓和鮮卑的髮式。從和林格爾東漢墓壁畫中看到的髮式,有和契丹髮式相似者,有可能這才是烏桓、鮮卑的髮式。從目前來看,即使烏桓和鮮卑的髡髮與契丹的髡髮有異,也只能說他們不是一族,定他們為同系還是可以的。

上面不僅說明了契丹在葬俗和髮式方面和鮮卑人相同,更重要的是說明了直到北魏時契丹和匈奴的習俗還有異,而並非如有人所說,匈奴已和鮮卑融合,接受了鮮卑的習俗。同時,不僅是習俗,從語言上也可看出契丹和匈奴、鮮卑的關係。據一些同志對契丹語的研究,契丹語屬蒙古語族。又據方壯猷等對鮮卑語言的研究,鮮卑語也屬蒙古語族。由此看來,契丹語和鮮卑同屬蒙古語族,而匈奴語的語屬,目前雖還有爭論,但多數認為屬於突厥語族。

契丹是起源於宇文聯盟中的匈奴人,還是起源於陰山南遷的鮮卑人?

契丹字體

《北史·高車傳》載:“其語略與匈奴同,而時有小異。”高車是回紇的先人,回紇語屬突厥語族,這也證明了匈奴語應屬突厥語族。而同時《北史·匈奴宇文莫槐傳》又載:“其語與鮮卑語頗異。”這說明匈奴語與屬於蒙古語族的鮮卑語頗異,不屬同一語族。《新唐書·契丹傳》也載:“契丹、突厥不同類。”《舊唐書·契丹傳》載:“契丹、突厥本是別類。”這些都說明匈奴和突厥是同類,而契丹和鮮卑是同類,契丹和匈奴、突厥不是同類。

有人主張契丹是鮮卑和匈奴融合的產物。當然由於東漢以後有大量匈奴人自號鮮卑,加入到鮮卑之中,似乎應有這種可能。但從當時匈奴和鮮卑的社會發展狀況看,他們大都還保留了自己的血緣部落組織,只是不同種類的許多部落集中於一個統治之下,並未完全融為一族。文獻記載明確指出:到兩晉南北朝,時匈奴自號鮮卑者,與固有的鮮卑在語言習俗上還有很大區別。如《北史·匈奴宇文莫槐傳》的記載就證明了這點。

契丹是起源於宇文聯盟中的匈奴人,還是起源於陰山南遷的鮮卑人?

北史

當然由於匈奴和鮮卑兩族長期混居,互相通婚及經濟文化交流是必然的,鮮卑的許多部落必然受到匈奴不同程度的影響。但不能認為鮮卑系的各個部落,都已融入了很大匈奴成分,已能成為它們的主源之一。在長期各族互相交往過程中,任何一個民族都接受了許多其他民族的成分,但不能把所有這些成分都列入這一民族的族源之中。我們通常所說的族源都是指一個民族的主源。這必須是在一個民族中佔有相當大的比例。從宇文氏在語言習俗上和鮮卑、契丹有異,而不久又分化為三支看,很難認為匈奴宇文氏已構成契丹的主源之一。

至於文獻中提到的鐵弗部,明確記載了它是胡父鮮卑母的產物,稱鐵弗為匈奴、鮮卑融合的產物是可以,但要認為契丹也是匈奴、鮮卑融合的產物,卻缺乏足夠的根據。從語言上看契丹與鮮卑同屬蒙古語族,與匈奴屬突厥語族不同,從習俗上看契丹髮式為髡髮,和鮮卑相同而和突厥不同,從葬俗看契丹的天葬也和匈奴的土葬不同,因此契丹的族源既不是匈奴,也不是匈奴和鮮卑融合的產物。即使匈奴人有少量融入契丹中,但也沒有在契丹民族特徵上打下烙印,因此不能作為契丹的主源之一考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