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加九錫並不代表造反,諸葛亮也曾經想加九錫,但是有一個前提

曹操加九錫並不代表造反,諸葛亮也曾經想加九錫,但是有一個前提

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東漢的最後一位皇帝漢獻帝封曹操為魏公,立社稷、加九錫、建魏國,定都於鄴城,明眼人一看便知,漢獻帝給曹操加九錫肯定不是自願的,肯定曹操及心腹大臣共同運營的結果,至周朝始,九錫便是天子的禮儀,曹操加九錫無疑代表了曹操將來肯定要造反,要廢帝自立,但回顧中國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其實皇帝給大臣加九錫的情況雖然很少,但還是有很多例子的,加九錫其實並不代表就要造反,諸葛亮也曾經想加九錫,但是有一個前提。

在講解曹操加九錫、諸葛亮要加九錫之前,先來講講九錫到底是什麼東西。

曹操加九錫並不代表造反,諸葛亮也曾經想加九錫,但是有一個前提

《周禮》中記載,九錫是周天子賞賜諸侯或有功勞大臣的九種器具,分別是車馬、衣服、樂、朱戶、納陛、虎賁、斧鉞、弓矢、鬯,在西漢武帝之後,九錫就成為了皇帝的專用祭祀用品,諸侯及大臣若使用九錫之禮,那就是僭越,與造反是一個罪名。

曹操加九錫並不代表造反,諸葛亮也曾經想加九錫,但是有一個前提

但是在歷朝歷代的戰亂時期,難免會出現一些功高蓋主的大臣,國家的實際權力掌握在大臣手中,而非皇帝,皇帝為了表示感激之情,通常會賞賜大臣加九錫之禮,很多朝代都出現過,但是大臣出於君臣之禮,往往會拒之不受,以表達自己的忠心,但也有接受的,例如漢朝的王莽、魏朝的司馬炎、東吳的孫權、隋朝的李淵等等。

曹操加九錫並不代表造反,諸葛亮也曾經想加九錫,但是有一個前提

這樣看來,雖然接受加九錫是一種僭越行為,但並不代表就是要造反,漢獻帝給曹操加九錫肯定是不情願的,但也就是表達一種感激之情,並不是暗示曹操要造反,包括漢獻帝后來加封曹操為魏王,這顯然違背了漢高祖劉邦定下的異性不能封王的祖訓,但曹操到死也沒有造反。

曹操加九錫並不代表造反,諸葛亮也曾經想加九錫,但是有一個前提

除了曹操,其實諸葛亮也考慮過加九錫,《三國志·李嚴傳》中記載,李嚴就曾勸諸葛亮加九錫,並晉王爵,諸葛亮考慮再三回答道:今討賊未效,知己未答,而方寵齊、晉,坐自貴大,非其義也。若滅魏斬睿,帝還故居,與諸子並升,雖十命可受,九邪!

曹操加九錫並不代表造反,諸葛亮也曾經想加九錫,但是有一個前提

諸葛亮的意思是如今北伐未成、曹賊未除,如果有一天能夠完成北伐大業、斬殺魏帝曹睿,還於舊都,別說晉王爵、加九錫,連加十錫我都可以接受。

根據諸葛亮的這段話,我們可以看出其實加九錫並不一定代表想要造反,只不過後來接受九錫的人都造反或者他的兒子都造反了,才造反了加九錫就等於造反的錯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