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让停止的“时光”再次跳动!在中山路街头一守就是32年!

■【守艺】记录那些即将成为记忆的传统技艺

他,让停止的“时光”再次跳动!在中山路街头一守就是32年!

十几平米的小店,是匠心精神的延续…….

时代越缺什么,就越要发扬什么,有些精神需要被传承和发扬。

他,让停止的“时光”再次跳动!在中山路街头一守就是32年!

在现代化流水线的大生产背景之下,传统工艺终究敌不过现代化机器生产,濒临失传。

但仍然有一些手艺者,依旧在坚守者,他们用手修手表、修家电、钉鞋……我们应该记录这些老手艺人注入的汗水,也应该记录传统工匠的精神。

他,让停止的“时光”再次跳动!在中山路街头一守就是32年!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手表作为“三大件”之一,是非常时髦的奢侈品,修表这个职业也随之“吃香”起来。

光阴似乎跟这群“修补时光的人”开了一个玩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电子手表流行起来,有了手机后人们又通过手机看时间,机械表遭受巨大冲击。

他,让停止的“时光”再次跳动!在中山路街头一守就是32年!

滴答滴答”,指针的转动声时时萦绕在耳边,似乎在讲述眼前这位翁师傅从青年到老年的修表历程。

已经55岁的翁师傅坐在椅子上,眼戴放大镜,低着头,左手心上放着表芯零件,右手捏着一把镊子,聚精会神地注视着手中的表。

30余年如一日,只是置身的地方,从文化馆旁的店铺搬到了这里。

他,让停止的“时光”再次跳动!在中山路街头一守就是32年!

他简单的介绍了手表的重要零件,虽然听起来比较迷糊……摆轮,就如人的心脏,是控制手表速度的快慢,如果摆轮出了问题,转动的表针也就没有了实际意义;卡子,是带动手表运作的零件,也是很容易损坏的零件。

他,让停止的“时光”再次跳动!在中山路街头一守就是32年!

这间10来平米的店铺,就是翁师傅平时修表的地方,墙面上有很多地方都空缺着,翁师傅解释说:“等这些钟表都卖得差不多了,在挂上新一批的。”

一个四四方方的透明柜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手表,每天早上9点钟,翁师傅便来到店铺开始一天的工作。

他,让停止的“时光”再次跳动!在中山路街头一守就是32年!

翁师傅是宜春本地人,23岁开始和师傅学了修表的手艺,“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修钟表的没什么技巧,就是要细心。”翁师傅说。手表的结构复杂、精细,每一个零件都细小,需要足够细心和耐心,才能修好一块手表。

他,让停止的“时光”再次跳动!在中山路街头一守就是32年!

小时候为了去某个地方买东西,那时候的交通并不像现在这么发达,家人带着我们从家这边走到街那头,

走街串巷的日子也成了童年最美好的回忆之一。

转过头来看今天,各大商场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购物,不用为了买一个东西或是修个物件要穿过一条条街,从东边跑到西边,生活越过越方便,却也感觉缺了点什么。

他,让停止的“时光”再次跳动!在中山路街头一守就是32年!

翁师傅之前在文化馆旁有个修表的店铺,在那里修了30年的钟表

,后来因为那片地方成了危房,翁师傅才搬到中山路这里。

拿起客人要修的手表扭开盖,拿起细小的螺丝刀,认真的把拆下来的细小零件放在一边,修好表之后,又要一个一个将这些零件装上。

看了一会儿,我觉得这对我来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太需要耐心了。

他,让停止的“时光”再次跳动!在中山路街头一守就是32年!

翁师傅说,家里的儿女都有自己的工作,“现在的年轻人很少学这个了,静不下来”。

学手艺首先要耐得住寂寞,静得下心,而现在的年轻人都太过浮躁。

他,让停止的“时光”再次跳动!在中山路街头一守就是32年!

修表不容易。手表零件非常细小,辅助工具很尖锐,刚开始修的时候,

被螺丝刀切到手指甲是常有的事,有时候找不到问题出在哪,就要带着放大镜一点一点的找。

修理的过程也要非常小心,不能把表的零件弄丢了,零件太小,一掉到地下就会很难找到。这时候自己有代替的零件还好,如果没有就只能和客人说明原因,给予赔偿。

他,让停止的“时光”再次跳动!在中山路街头一守就是32年!

“修理行业不好做啊,会受好多委屈。”翁师傅和我们讲到。各行各业都会遇到不讲理的人,他遇到的一些不讲理的顾客,“客人把表拿来修,修好之后他自己不注意,没几天进水了或者是磕到,他来找我们怪我们没修好。”翁师傅说大多数人还是说得通,把道理讲给客人听,人家也能理解。

他,让停止的“时光”再次跳动!在中山路街头一守就是32年!

翁师傅大半辈子的时间都花在了修表上。修表是他谋生的手段, “七八十年代的时候戴表的人很多,那时候生意很好的。”

翁师傅云淡风轻的和我们谈着往事,这些年来,手机的出现,很多人都没有了戴表的习惯,有段时间店里生意惨淡,但最近又好了起来。

修表除了讲求耐心,技术更加重要,服务行业最讲求诚信,只有将诚信当做责任,用良心来做每一桩生意,才会走的长远,也才能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他,让停止的“时光”再次跳动!在中山路街头一守就是32年!

秒针滴答滴答转动,记录了修表人的青春岁月,也记录了修表人一颗虔诚的心。

手表内部的零件非常精细,在修理的过程中有一定难度,先用工具打开手表后盖,按顺序拿出里面的小零件,取下防尘圈,拆下后盖固定架、提环、钟脚,取出机芯。

他,让停止的“时光”再次跳动!在中山路街头一守就是32年!

只见翁师傅带着放大镜,小心翼翼的的拔下秒针、分针和时针,在做这一系列操作时,下手一定不能太重,以免折断。

每一个步骤都要做到足够细心,马虎不得。取下摆轮游丝部分是是挺吃力的过程,先用尖嘴钳拔出游丝外桩销钉,钳子不能碰游丝或摆轮,使摆轮反方向转动一下,游丝自动脱离外桩孔和游丝架子。

这时候然后左手拿住机芯,用左食指轻托住摆环、右手拿钳子旋松任一只摆螺钉,再用镊子钳小心的夹下摆轮游丝组件。

他,让停止的“时光”再次跳动!在中山路街头一守就是32年!

有时候不确定问题出在哪,翁师傅拿出一个电流表一样的东西,用电流来测问题出在哪。修完后,也得按步骤把零件一个一个装好,装手表的步骤和拆手表的步骤恰巧相反。

旋上四只螺帽时,先检查一下各轴颈是否都落入轴承孔。旋好螺帽后观察一下齿轮的转动是否轻松。最后装上分针和秒针。

要重复检查指针与对闹盘指示是否一致,三针是否有碰擦等情况。做完这些,一块表的修理工作就算是完成了。

他,让停止的“时光”再次跳动!在中山路街头一守就是32年!

翁师傅告诉我们,现在这门修表的手艺都没人愿意来学了,翁师傅所在的这条街,还有几家钟表修理店,里面的修表师傅都是和他不多的年纪。

这是个手艺活,讲究的是细水长流,不会很快干出名堂,亦不可能一夜致富。

他,让停止的“时光”再次跳动!在中山路街头一守就是32年!

现在虽然戴手表的人少了,但是戴好表的人却多了,有不少价格昂贵的名表,或是年代久远,或是表里有特制零件,一旦发生故障,无法更换,只能修补。

翁师傅凭借着高超的技能,用磨、补、驳、接、锉、镶、包等细腻功夫自己制作了零件,让无数老钟表“起死回生”。

他,让停止的“时光”再次跳动!在中山路街头一守就是32年!

当提到为什么从事修表行业的时候,翁傅的回答很简单,无非就是为了学一门手艺,能生存,谈不上喜欢或是热爱,所谓的匠心精神也不想人们认为那样伟大,只不过他们在平凡中坚守着年轻人不愿意学的东西。

让人修表是个耐心活儿,手表本身就小,零件却多,修理中急不得,只有踏实了,才算称职的修表师。

他,让停止的“时光”再次跳动!在中山路街头一守就是32年!

30余年的时间里,翁师傅见证了修表行业的繁荣、衰落与复苏。

时至今日,仍然有年长的客人拿着几十年前的手表来修,不算多昂贵的表,但于他们而言,可能有着特殊的意义,

是一种怀念,更是一种情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