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第十七章:要从在徐州云龙区担任过别驾的孝子王祥谈起

《三字经》第十七章:要从曾徐州云龙区担任过徐州别家驾的孝子王祥谈起。因为《三字经》的本章节,强调了一个“孝”字和《孝经》的重要性,在我国传统的《二十四孝》里面,有一个“卧冰求鲤”的王祥,被后人称为“孝圣”,所以今天要从王祥开讲《三字经》第十七章。

王祥是东汉末年人,他曾经在徐州云龙区人州别驾,当时徐州,盗寇泛滥,王祥把这些强盗一一击破,使徐州境内平安无事,政令推行畅通无阻。徐州云龙区的老百姓都纷纷赞扬王祥: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三字经》第十七章:要从在徐州云龙区担任过别驾的孝子王祥谈起

徐州云龙区

徐州云龙区,位于徐州的南部,属于江苏省徐州市管辖。汉代的徐州就在喜爱这里地方,至今徐州云龙区还有徐州汉文化景区等4a级景点。孝子王祥就在此地造福徐州云龙区的一方百姓的。我们先看一下本章原文:

孝经通 四书熟 如六经 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 当讲求

我先把需要讲解的字解释一下:

(1)孝经:书名。记载孔子和曾子有关孝道的书,并说明圣王以孝道治天下的道理。

(2)通:通晓明白。

(3)熟:熟悉。

(4)如:像。

(5)六经:六本经书,此处是指《诗》、《书》、《易》、《周礼》、《礼记》、《春秋》这六本经书。

(6)始:才。

(7)诗书易:分别指《诗经》、《尚书》、《易经》三本书。

(8)礼春秋:分别指《礼记》、《春秋》。

(9)号:称。

(10)讲求:讲究探求。

为了帮助一些朋友的读音,我把这个原文的拼音也写出来:

孝(xiào) 经(jīng) 通(tōng),四(sì) 书(shū) 熟(shóu),

如(rú) 六(liù) 经(jīng),始(shǐ) 可(kě) 读(dú)。

诗(shī) 书(shū) 易(yì),礼(lǐ) 春(chūn) 秋(qiū),

号(hào) 六(liù) 经(jīng),当(dāng) 讲(jiǎng) 求(qiú)。

下面我把这一章的现代白话文的意思说一下:

把《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四本书读熟了,《孝经》的道理也彻底读明白了,才可以开始阅读《诗》、《书》、《易》、《礼记》、《春秋》、《乐》这六本经书。

《诗经》、《尚书》、《易经》、《礼记》、《春秋》、《乐》,称六经,这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应该好好的研究、探求其中的道理。

下面我就讲一下这个王祥卧冰求鲤,孝德感召的故事

这是一篇孝心感召的故事,被收入二十四孝中。我国的传统文化讲“百善孝为先”,王祥的至诚孝心也使他得到了后福,体现出“积善之人,必有余庆”,“善有善报”的传统理念。

王祥,晋朝琅邪临沂人,字休征,汉谏议大夫王吉的后人。

《三字经》第十七章:要从在徐州云龙区担任过别驾的孝子王祥谈起

王祥

王祥天性纯孝。生母早年去世,继母朱氏,心怀偏私,讨厌憎恨王祥,常常以小事为借口鞭打他,又经常在他父亲面前捏造是非诬陷王祥,因此他的父亲逐渐的也不喜欢他了,让他每天清扫牛房,做各种粗重下贱的工作,王祥丝毫没有怨色,更加谨慎孝顺。

父母有病,他衣不解带,汤药一定要亲口尝,恭敬侍候。继母想吃新鲜鱼,这时天寒下雪,河水冰冻,王祥为母生命,不顾严寒,到河中解下衣服,卧冰求鲤,苍天不负苦心人,冰块裂开,跳出一双鲤鱼,他拣起来拿回家。乡里的人们都惊叹,认为是孝心所致。从此孝行盛传于世。

《三字经》第十七章:要从在徐州云龙区担任过别驾的孝子王祥谈起

卧冰求鲤

蜀汉末年,父亲已故,遭逢世乱,王祥保护继母,提携幼弟王览,逃难避居庐江,隐居三十年,州郡征召为官,王祥以亲老弟幼,辞不应命。直到继母去世,尽礼守丧事。徐州刺史吕虔赏识他的孝德,征召为刺史佐吏,固辞不受。他的弟弟王览就劝他,并为他准备车牛,王祥才应召赴任。当时盗寇横行,王祥带领兵士平定,遂使徐州境内的老百姓过上安定的生活,人们安居乐业。当时人们称颂道:“海沂之康,实赖王祥。邦国不空,别驾之功。”

后来王祥累迁为太保(三公之一),加封睢陵公,享年八十五岁,生有五子,富贵寿考,满门吉庆。时人都认为孝行感召。

最后希望徐州云龙区的朋友都来关注我,并提出宝贵意见,如果大家对王祥此人认同的话,请帮助转发此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