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詡的真實實力到底如何,在三國衆謀士中處於什麼水平?

尹禾


賈詡絕對算的上是三國頂尖的謀士,他在未卜先知上,甚至比諸葛亮更高一籌。

我若是這樣說的話,你肯定不服,畢竟空口無憑呀。下面我們通過擺事實,講道理來證明賈詡到底有多牛?

賈詡剛開始是跟著董卓的女婿牛輔混的,在牛輔和董卓被殺之後,賈詡又跟隨了董卓的手下李傕,郭汜混。

大家都知道董卓是亂臣賊子,他的手下當然也好不到那裡去,天天除了殺人,放火外,什麼好事都不幹。

這就是一波亡命之徒呀,像賈詡這麼聰明的人,肯定知道跟著他們混是沒有前途的。於是,賈詡就有了離開他們的打算。

賈詡分析了一下當時的形勢,他覺得若是這時候他去投靠張繡的話,張繡肯定會待他如上賓一般,因為張繡的軍隊里根本就沒有謀士。

當賈詡來到張繡這裡後,張繡果然對他尊敬有嘉,只要賈詡提出來的建議,張繡一般都會選擇聽從。

我們看看賈詡都為張繡出過哪些高深的計策?

曹操要伐張繡,那時候的曹操,已經挾天子已令諸侯了。雖說他的勢力並不怎麼強,但是,比起張繡來還是強了很多的。

張繡向賈詡問計,曹操來攻打我們了,我們是否可以給他們一戰?

賈詡對張繡說道,跟曹操打仗你沒戲,若是擅自出軍,肯定會吃敗仗的。

張繡覺得若是不去和曹操打上一仗,自己先投降了,那也太丟人了。所以,他帶領著大軍去迎戰曹操了,結果,張繡果然吃了敗仗。

張繡帶著敗軍,垂頭喪氣地回來了。不用看,就知道張繡吃了敗仗。

張繡對賈詡說,先生說的果然沒錯,我們沒有打過曹軍。

賈詡問張繡,現在曹操的大軍怎麼沒有乘勝追擊呢,我猜他軍中必有變故。

張繡附和道,我也納悶呢,他怎麼無緣無故撤軍了呢?

賈詡聽張繡這麼一說,他告訴張繡,將軍趕緊帶著你的人馬,再去和曹軍打仗,這一次你去了,肯定會打個大勝仗的。

張繡搞不懂了,我要去的時候,你不讓我去。我打了敗仗回來了,你怎麼又讓我去打人家呀,這是怎麼回事?

賈詡告訴張繡,將軍就不要問這麼多了,你趕緊去就是了。

張繡半信半疑的去打曹軍了,這一次張繡果然打了一個大勝仗。

打了勝仗的張繡跑到賈詡面前說道,先生果然是料事如神呀,這一次我還真的打勝了。先生能不能告訴我,您怎麼知道,我第一次出軍必敗,第二次出軍必勝的?

賈詡告訴張繡,這很容易,你第一次出軍攻打曹軍的時候,對方的將領是曹操。拿您和曹操來比,您肯定不是曹操的對手了。這就是第一次您吃敗仗的原因。

曹操明明打了勝仗,卻選擇了退兵。這說明曹操的大後方肯定出了問題,曹操急於撤軍,所以,最後防守的肯定不會是他了。

這時候您在帶著大軍殺過去,防守的將領也就肯定不如您了,這就是您第二次打勝仗的原因。

賈詡說完這些,張繡對賈詡佩服的是五體投地。

當然曹操和張繡的戰役還沒有打完,曹操有統一天下的雄心,所以,這個張繡他是早晚要滅掉的。

曹操第二次來打張繡的時候,張繡很知趣的選擇了投降。但是,這一次因為曹操霸佔了張繡的嬸子,讓張繡覺得很沒有面子,張繡又不想投降了,他想和曹操在幹一次。

但是,目前的情況是,張繡已經告訴了曹操,自己要投降了,他們要一起,隨著曹操回許昌。

張繡又向賈詡問計,如今這種形式,我若是在反抗曹操,能不能打曹操一個措手不及呢?

賈詡給張繡出的計策就是,你去和曹操說,自己的後勤兵力以及車馬運輸工具不足,你的士兵,要隨手帶著武器,跟隨曹操的大軍北上。

在北上的路上,你們趁著曹軍防守薄弱的時候,打曹軍一個措手不及,這是很有可能的。這件事成與不成,就看曹操讓不讓你的手下,帶不帶武器行軍了。

若是曹操同意你的士兵可以隨身帶武器的話,這一仗你肯定能打贏。

當張繡把這個提議告訴曹操的時候,曹操並沒有多想,因為他想的是張繡已經投降了,難道張繡還會反他嗎?

因為張繡的投降,這個勝利來得很意外,曹操很得意。就是因為曹操太得意了,所以,在這一次戰爭中,他也付出了巨大的代價。

這一次張繡在行軍中給了曹操一個突然襲擊,曹操的長子曹昂,以及愛將典韋全部戰死,曹操也是極其狼狽的逃跑了。

你看賈詡就是這種人,是不是很料事如神呀。

雖然這次張繡打敗了曹操,但是,最後賈詡還是建議張繡投靠了曹操,就這樣賈詡又成了曹操賬下的重要謀士。

三國中的謀士,尤其是曹操手下的謀士,只有這個賈詡有一個很好的結局,他活了七十六歲。這不得不說和賈詡的謀略有關呀,他懂得自保,同時還能討好主子。


史學達人


三國裡面有兩個人跳槽換主很厲害,一個是呂布,一個是賈詡。

呂布最後是死的難堪,白門樓直接被曹操吊死。

而賈詡卻是活的長壽並且善終,在三國,沒多少人可以最後善終的,賈詡就是為數不多的那一個。

從這點就能看出賈詡有著非常人的能耐。

別的不說,像賈詡這種人,什麼仁義道德,在他眼裡都沒有活著重要,他為了能在亂世中保身,什麼計謀都能用的出。

到了後期,他在曹魏諸子相爭中,早早的看好曹丕,暗地裡給予曹丕很大的支持,在軍師聯盟裡面司馬懿很多和曹丕的劇情,有不少其實原本是賈詡與曹丕的。

賈詡在曹操麾下,非常低調,沒事都不出門,也不參加曹魏內部各方勢力。所以曹操也是十分信任他,還曾經問過賈詡太子人選的事情。最終曹丕稱王,封他為太尉。

總結的說

賈詡此人,有著非常高的生存智慧,能察言觀色,用計可不擇手段,本身謀略也是三國中頂級的,所以有著毒士的稱號,可見一般,他與司馬懿是有不少相似之處。


Judas2011


賈詡是三國時期的絕頂聰明的謀士之一,事主能盡其忠,籌謀劃策必有中,波譎雲詭的政壇中能獨善其身。

賈詡剛開始的時候,跟隨的是董卓女婿牛輔,後來董卓牛輔被殺之後,李傕郭汜在長安暴亂,賈詡又追隨者他們。但當時李傕郭汜之輩,看到自己的主子董卓被殺之後,想回涼州,解甲歸田(正是應了那句話:城市套路深,我想回農村),但是當時賈詡站出來了,給他們說你們如果現在逃跑了,一個亭長就能把你們綁走,你們能跑到哪裡去呢?不如率兵殺回去,劫走漢獻帝以號令天下,如果失敗了再回涼州也不遲。賈詡這番話點醒了李傕郭汜,後來他們果真擄走了漢獻帝,造成了長安的大殺戮。

我想賈詡勸李傕不要逃走,也考慮到了自身的安危,因為現在董卓已經死了,董卓是天下英雄人人盡誅之的人物,你賈詡和他們這些人攪在一起了,肯定會受到清算,所以從自身的角度來考慮,賈詡勸李傕郭汜不要回西涼這件事就不難理解了。但是卻苦了關中百姓,長安到處白骨累累。

後來,賈詡投奔了南陽張繡。後來曹操征討張繡,有一次曹操打著打著,突然退軍了,張繡想趁機追擊,當時賈詡勸他說不能追,追了必敗。可是張繡不聽,果然失敗而歸,然後張繡歸來之後,賈詡又說如果現在追一定能勝利,張繡這次聽了,果然大勝而歸。張繡就問原因,賈詡說,曹操這次突然退兵,肯定會親自斷後的,曹操用兵的才能比你要高,所以你一定會失敗而歸。當你第二次出動的時候,曹操肯定放鬆警惕了,因此能勝利而歸。故此,賈詡善奇謀劃策。

再到後來,曹操和袁紹對峙的時候,曹操想拉攏張繡,張繡一時間難以決斷,站到那一邊。因為當時的情況是紹強曹弱,況且曹操的愛將典韋以及長子曹昂都死在張繡的手中。張繡就問賈詡,賈詡說要歸屬曹操,原因如下第一,袁紹和袁術兄弟之間還不能相容更不能會容忍外人;第二,曹操現在正是缺人的時候,現在歸屬他之後,曹操肯定不計前嫌。張繡最後投降曹操了。

歸屬曹操之後賈詡陸續又出謀劃策,隨曹操徵袁紹戰馬超,後來關於曹操選擇接班人時,支持曹丕,後來官越做越大,官至太尉,最後享年七十七歲去世。

賈詡的計謀能從大局出發,站在戰略的角度分析,而不僅僅能指揮一城一池的爭奪的戰鬥。舉個例子,曹丕繼位之後,壯志未戰就想一統天下,於是就問賈詡,蜀國和吳國到底先打哪一個。當時賈詡就分析了:吳國和蜀國雖然是小國家,但是蜀國有劉備的雄才大略,並且還有善於治國諸葛亮輔佐,孫權佔據江東已經三世了,他們憑藉著長江的天塹,據險守要,所以想一蹴而就是不現實的,我們應該內修文德,外具農戰,伺機而動,用兵之道,先勝後戰,量敵論將,先文後武,這樣才不會失策。後來,曹丕沒有采納,果然失敗了。但是賈詡的戰略眼光還是非常獨到的,把握住了實質,實質就是打仗不能靠運氣,而是隻有紮紮實實把基礎打牢,把綜合國力提升上去了,內修文德,外治武備,不用打蜀國和吳國,他們自己就來投降了 。孔子就說過“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所以國與國之間不打無準備之仗,因為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就是說:戰爭機器一旦發動,關乎到一個國家的生死存亡,以此必須慎思,而有準備了才不會失策。

提到賈詡了,就不能不提到郭嘉,同為曹操的謀士,郭嘉何許人也?

郭嘉字奉孝,是潁川人,本來郭嘉在袁紹屬下當差的,後來感覺袁紹優柔寡斷,不會用人,難成大器。後來通過荀彧推薦給了曹操,曹操和郭嘉談論一番之後,感慨道:“有這個小夥子輔佐,必成大業”。當時郭嘉才二十七歲,所以郭嘉出山的年齡和諸葛亮一樣。

郭嘉

郭嘉獻過哪些計策呢?

首先征討呂布。當時呂布在徐州,曹操打了三次都沒有把呂布拿下來,士兵也疲憊不堪。曹操當時想退兵而還,郭嘉就趕緊勸說曹操讓他繼續打呂布,因為連續打呂布三次了,呂布現在也是氣衰力盡,內外失守,不如乘勝追擊一口氣拿下,後來呂布果然被殺。這其實就像打遊戲,眼看著對手就剩半滴血了,何必等著他滿血復活呢,直接憋出一個大招,把它放倒得了。

其次討伐袁紹。官渡之戰大敗而歸的袁紹病逝,曹操進攻他的兩個兒子,連戰連捷。曹軍諸將都想乘勝攻破二袁,可就在此時,先前力主北進的郭嘉卻力排眾議,建議退兵。他為曹操分析了袁氏兩兄弟之間的矛盾說:“袁譚、袁尚素來互不相服,又有郭圖、逢紀這樣的謀臣在當中攙和,必然要反目。不如佯裝徵劉表。後來曹操撤軍之後,袁譚和袁尚果然打起了,曹操乘機回軍北上,將袁譚、袁尚各個擊破,二袁一死一逃。因為郭嘉的妙計,這一仗贏得既輕鬆又順利。後來,又隨曹操征討三郡烏桓,徹底解決了袁紹家族。

準確的預料孫策死亡

曹操和袁紹對峙時,孫策才有江東,因此想率兵偷襲許都,曹操陣營聽到這個消息都很害怕,在此緊急關頭,只有郭嘉預測說:“孫策剛剛吞併了江東,所誅殺的都是些英雄豪傑。但是孫策這個人輕率而不善於防備,雖然他擁有百萬之眾,卻和他一個人來到中原沒什麼兩樣。如果有刺客伏擊,那他就不過是一人之敵罷了。在我看來,孫策必定要死於刺客之手。”孫策到了江邊,尚未渡江,果然被仇敵許貢的門客所殺。

林林總總,不一而足。郭嘉在曹操統一北方的進程中佔據了很重要的地位,在長年征戰生涯中,曹操總是把郭嘉帶在自己身邊,以便隨時切磋,見機行事。每逢軍國大事,郭嘉的計策從無失算。曹操更是對年輕的郭嘉寄予了無限的希望,打算在平定天下之後,把身後的治國大事託付給郭嘉,在曹操諸多謀士中,唯獨郭嘉最瞭解曹操,並且兩人關係親密,猶如朋友一般。二人行則同車,坐則同席。郭嘉死後曹操很痛苦哭道:“哀哉奉孝!惜哉奉孝!痛哉奉孝!”

郭嘉作為曹操陣營的聯合創始人,郭嘉見證了曹操逐步統一北方的過程,為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郭嘉剛來到曹操陣營的時候,曹操的地盤如下圖所示:

曹操被四面環繞,曹操的敵人有袁紹、劉備、呂布、張秀等等。而郭嘉死了的時候曹操的地盤如圖所示:

此時曹操已經完全統一了北方地區,而劉備才三顧茅廬,事業剛起步。所以在曹操的統一北方的過程中沒有郭嘉,可能難度要加大不少。郭嘉之所以成就這麼大,是因為看透了人,他看透了袁紹、劉表、呂布、劉備,所以再面對他們時,能刀刀見血,劍劍封喉。

至於郭嘉和賈詡那個更厲害?我只能說,兩個人作為頂級謀士,智力都是超群的,唯一的區別就是郭嘉找到好領導更快一點,能夠儘快的實現自我的價值,而賈詡可能慢一點。但是對於時局的把握以及對於指揮戰鬥兩者都不含糊,都不落下風。你如果非要分出個上下高低,其實這個問題就像問99.99℃和100℃那個熱一樣的,0.01℃的差別,你是感受不到的。


管窺歷史


賈詡的實力可不是蓋的,用通俗點的話來說,那就是"恐怖如斯"。賈詡人稱"毒士",他一生中,可以真的稱得上是算無遺策,奇計百出。


那麼,到底該怎麼評價賈詡這個人呢?

在我看來,賈詡是一個有著"權謀自由思想"的奇人。他似乎熱衷於自己的"謀略施展",對"侍奉君主"並不是上心。

且看賈詡一生的追隨君主的經歷:

原先是董卓的手下,董卓死後,便像李傕郭汜獻計反攻長安。郭李失敗後,賈詡又去投靠了張繡,並且兩次向張繡獻計,擊敗曹操。最後歸順曹操,為曹操所用。



由此看來,賈詡似乎和"三姓家奴"呂布沒什麼分別。但是,賈詡對整個中國歷史的影響卻是呂布所不能比擬的。

對郭李獻計,攻進長安,拐走少帝,直接導致了東漢政權後來的名存實亡,若是郭李不攻長安,東漢政權尚能延續一些時日。


再者是向曹操獻離間計對付馬超韓遂,此戰不僅解了西涼之圍,還使曹操的勢力大大增強,為日後的官渡之戰奠定基礎。

曹操很敬重賈詡,甚至想賈詡詢問立太子的問題。曹操故意屏退眾人,請教賈詡。賈詡則是面露難色,問曹操是否還記得袁紹劉表,實在是高明。


總的來說,賈詡一生無心權術,懂得"明哲保身"一生傳奇無數,最後也得以善終,獲得高位。陳壽所著《三國志》中甚至將賈詡和荀彧荀攸同傳,可見此人之厲害


歷史驚文


賈詡在群星璀璨的三國眾謀士中出類拔萃,就是境界低了點,賈詡看得透人心,了事如神,問題是他所獻計策的唯一標準是對自已是否有利,如果有利那怕坑害天下蒼生也無所謂,如果對自己不利,不論自己的主子還是天下蒼生滑到深淵裡他也假裝不知道,不像諸葛亮,荀彧有理想有當擔,為了理想信念不惜捨身忘死!


空江話雨82493803


三國中有兩人有“算無遺策”的稱號,一個是荀攸,另一個是賈詡,從大量史實來看,賈詡的計謀確實沒有失算過,實力自然數一數二,而且善於揣摩人心,這是他能多次易主卻能得善終的關鍵。


天行逆主



wind小飛


賈詡相當厲害,瑪德三個技能,完殺噁心人,亂武控場神技,也虧的亂武是限定技能,一場遊戲只能用一次。要是改成每回合限用一次,不輸任何神將


君洛月


呵呵 一群人 老是瞎猜古人智慧怎麼怎麼厲害 有的厲害 沒聽說過一將功成萬骨枯?上面給你任務你完成了你就是頭 玩不成你就是不行。上面說你行 你就行 你不行就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