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之声《直播中国》报道查干湖

中国之声《直播中国》报道查干湖

提起冬捕,人们自然就会想到查干湖。查干湖凭借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悠久的渔猎文化,每年都吸引着国内外大批游客慕名而来。作为中国第七大淡水湖,同时也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这里,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相辅相成,已经形成了有机的整体相互促进。6月24日,中国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直播中国》就播报了关于我市查干湖生态经济的报道。

报道对渔把头张文和查干湖渔场负责人李凌皓进行了采访,对查干湖生态品质提升和经济的拉动发展给予了肯定。

报道中说,查干湖的夏季虽然没有冬季那么热闹,但常态捕鱼活动也吸引着不少游客前来观摩。据有着22年经验的渔把头张文介绍,为了保护水质减少污染,一年四季这里的捕鱼形式都要保持原生态。最近五年,查干湖渔场的捕鱼数量稳定在125万公斤左右,张文和他的工友们的收入却在逐年增加。张文坦言,收入的提升和近些年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很大关系,但鱼肉的品质是让他们把鱼卖出好价钱的基础:“查干湖的水质以前碱性特别大,现在是弱碱性。我们用的网眼儿都特别大,漏掉小鱼后打大鱼,有利于生态平衡”。目前,查干湖Ⅲ类以上水体面积正在逐年增加,富营养化趋势得到了有效控制。在生态品质提升中获得效益的还不只有渔业和旅游业,时下,位于查干湖景区东北方向的600公顷土地已全部整理为有机绿色水稻田,在“吉林大米”品牌效应的带动下,让农业增收不再是难事。查干湖渔场负责人李凌皓介绍说,正常的水稻退水里面要是含有农药就对水质有影响。我们这是纯生态稻米,种出来的水稻品质比较高,产品附加值也很好,生态效应和经济效益得到了保证。据悉,近日贵州、河北等多省广播电台也播报了有关我市查干湖的报道。

记者李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