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实体商业与新零售的化学反应

论实体商业与新零售的化学反应

距离2017年10月公司成立过去不足半年时间,瑞幸咖啡已经进入全国13座城市。创立这家品牌的前神州租车COO钱治亚则公开表示,到2018年5月份,全国计划开出500家luckin coffee的门店,而这大约是星巴克计划在中国市场平均每年的拓店数量。

对于有着不小野心的luckin coffee而言,要快速抢占市场份额,甚至做到后来居上,必然绕不开与星巴克的正面较量。

论实体商业与新零售的化学反应

有公开的统计数据表明,截止2017年,星巴克在中国拥有2936家门店。星巴克开店最密集的2013-2015年,三年间新开1100多家门店,已然很“疯狂”。因此,luckin coffee不到半年全国布局500家的节奏,被不少业内人士称之为“激进”。luckin coffee方面相关负责人也坦诚表示,“我们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很明确,就是用最快的速度不断开店,打响品牌知名度,所以也欢迎更多写字楼场地方能与我们合作。”

与星巴克的普通店、手冲店、臻选店相类似,luckin coffee也将门店分为了A、B、C三个类别,分别是旗舰店、悠享店和快取店。实际上,luckin coffee目前布局的大部分门店都属C类的快取店,通常不设堂食区域,仅提供外带和外送。

论实体商业与新零售的化学反应

正是基于门店的分类设置,在选址方面,luckin coffee在拓展前期避开了星巴克热衷的各大购物中心,而是主攻以写字楼为主的核心办公区,深入办公场景。

对于咖啡消费需求相对旺盛的白领上班族,luckin coffee希望用高效便捷的产品获取方式和更高的性价比,去赢得他们的兴趣与信任。

论实体商业与新零售的化学反应

小蓝杯——“网红符号”or”品牌形象”

钱治亚介绍luckin coffee品牌时,曾提出“教育市场”这个词,或许也可以理解成“引导消费”。至于教育与引导的”成本“,大概就是10个亿的入市资金。

在资本的加持下,luckin coffee 几乎是一夜之间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除了写字楼电梯广告和朋友圈广告之外,大部分人身边应该都不止一位朋友向你推荐过汤唯与张震代言的“小蓝杯”,或是转发APP的新人注册链接。其推广方式与扩张速度都成为各种圈子的社交谈资。甚至,不少媒体、自媒体在报道luckin coffee时,都用到了野蛮扩张、爆品、令人咋舌、蓝色风暴等词语。

论实体商业与新零售的化学反应

然而,近两年市场上不断出现的网红餐饮品牌,其中大部分的生命周期都有限,热捧之后往往只剩唏嘘。这样的质疑与担忧或许会让luckin coffee不得不去思考:如何解决互联网的“唯快不破”与实体餐饮的“慢工出细活”之间的矛盾?

新零售——实体商业的“兴奋剂”?

很多人关注的是luckin coffee的商业模式,他们甚至认为,luckin coffee不是一家餐饮品牌,而是一家互联网公司。但别忘了,“互联网+”、“跨界”、“融合”……这些都不是新词,从盒马鲜生到超级物种,再到luckin coffee,新零售的红利正在通过实体商业平台逐步兑现。

论实体商业与新零售的化学反应

线上选购下单,线下取货或送货上门,不设实体收银台,这些都只是适应乃至引导消费习惯的技术手段,而能够最终赢得市场的,永远是产品的综合竞争力。钱治亚则说得很直白,“拼到最后还是看谁的网点更多,谁的配送更快,谁的服务更好,谁的产品更佳,谁的价格更优惠……还是一个综合能力的较量,需要做好全方位的准备。”

在电商火速崛起的年代,实体商业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彼时的互联网无疑是实体商业最强劲的“对手”;

后来,O2O、互联网+的出现,线上线下融合加速,互联网与实体商业的关系更像是“朋友”或是“战友”;

而如今,随着新零售概念的落地,互联网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拯救实体商业疲软现状的“恩人”。

至于未来,互联网还能够与实体商业产生什么样的化学反应,相信会有更多其他行业的“luckin coffee”愿意去不断尝试与探索。

论实体商业与新零售的化学反应

至少目前,我们可以清晰看到实体商业的向好趋势。

从盒马鲜生、超级物种到Luckin coffee

无一不散发着新零售的魅力

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

无一不释放出实体商业“春天”气息

论实体商业与新零售的化学反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