诏安官陂张氏大宗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我来到诏安县官陂镇的官陂中心小学,却意外地发现,一直以来在寻找的“张氏大宗”,就在这学校里。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官陂中心小学所在地在官陂镇的光亮村,而这座张氏大宗就隐藏于此。多年来,张氏大宗受到学校和当地宗亲的很好保护,它始建于清朝乾隆14年(公元1749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民国13年(公元1924年)重修扩建,2002年7月入选《八闽祠堂大全》,2007年被确定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诏安官陂张氏大宗

张氏大宗前面有个大池塘,池塘四周杨柳依依,池塘对面便是官陂中心小学的行政办公楼。站在办公楼往池塘对面望,只见垂柳掩映下的祠堂,显得古色古香。张氏大宗坐南朝北,整座祠堂占地面积约700多平方米。由门楼带下厅、两廊带天井、拜亭和大厅组成,屋顶属“三山式”的单檐硬山顶,前后屋脊都是“双龙抢珠”的剪瓷雕。

诏安官陂张氏大宗

祠堂开一大二小共三个门,大门门扇上画着两尊威严的门神,两扇小门都画着“天官”造型的人物。大门外一对抱鼓石,门前屋檐下两根八角形的石柱。站在祠堂台阶下抬头望,只见蓝底金字的门匾“张氏大宗”熠熠生辉,祠堂墙壁是飞鸟走兽、各种人物造型的浮雕。

诏安官陂张氏大宗

迈进大门,只见下厅有8根石柱,其中6根方柱,2根八角柱。门楼左上方挂着一块台湾宗亲赠送的巨大的黑底金字牌匾“尊宗敬祖”。门楼正中又悬挂一块黑底金字牌匾“张廖祖祠”,是台湾云林县长廖泉裕题写的,牌匾下挂着横幅“弘扬祖德”。

诏安官陂张氏大宗

诏安官陂张氏大宗

既是姓张的祠堂,为何又有“廖”姓,又叫“张廖”呢? 原来这里还有一个凄美感人的故事:“张公廖母”、“生廖死张”。元末明初,诏安官陂一带本姓廖,来自云霄(其时云霄尚未置县)西林的张家先祖张元子,到官陂入赘廖家。张元子深受其恩,临终嘱托后人,子孙生当廖姓,以光母族于前,死归张姓,以存父姓,生死不忘张廖两全,由此形成了诏安县官陂镇独特的客家姓氏张廖氏。自清朝以来,官陂张廖氏陆陆续续到台湾各地开基发展,繁衍后代,至今,台湾各地的张廖后裔子孙已有20万人之众。而这座张氏大宗,成了连接诏安官陂和台湾张廖宗亲的一条纽带。在这大宗祠里的四周墙上,林林总总挂满了各种牌匾和镜框,都是台湾各地的张廖宗亲敬献的。由此可见,官陂之张姓,与全国包括诏安其他地方的张姓,有着本质上的不同,官陂张氏,还蕴含廖姓在内。张之郡望在清河,廖之郡望在汝水。说起张姓,是全国排第3位的大姓。闽南一带,肇漳太始祖,乃是唐初跟随开漳圣王陈元光父子,来闽南平乱的圣王手下部将张虎(字伯纪)。官陂张氏大宗,共有22根石柱,除大门前2根、门楼内8根外,还有12根分别在:两边走廊各2根共4根八角柱;拜亭2根八角柱;大厅4根圆柱;大厅后墙2根方柱。大厅上4根圆柱上,有两副木匾联,分别是“山岳毓精善八座高悬焕发斯文由地脉,祖宗绵德泽三台朗照栽培有意广天公”和“禋礼重春秋祖若宗典则留贻永忆西林发迹,成家崇节俭承兴继彝伦恪守即流南诏徽音”。

大厅正中摆放两张供桌,供桌上一个香炉。大厅顶上,雕龙画栋,梁枋斗拱一斗三升式。大厅正中悬挂一块巨大的黑底金字牌匾“禋成堂”,便是张氏大宗的堂号了。堂号下挂一横幅“祖德流芳”。而大厅后的神龛里,供奉的便是官陂张廖一世至二十世列祖和祖妈的神位,神龛后墙上还有一幅“八仙过海”的彩绘图。

张廖的故事已经演绎了600多年了,张廖的子孙后代谨记先祖遗训,一代又一代把先祖精神发扬光大!

作者简介作者:沈益群,自号“梅花三弄”,中学高级教师,漳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个性签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人生信条:铁肩担道义!

诏安官陂张氏大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