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源金科胡雙:企業科技服務才是新金融藍海

清源金科胡雙:企業科技服務才是新金融藍海

促發展與嚴監管無疑是當下整個互金行業的兩大關鍵詞。一方面是互聯網金融已經連續五年被寫入了政府工作報告,整個行業正在進入正軌和主流;另一方面則是互聯網金融的規範力度正在加大,監管正在進入深水區,尤其是P2P的“爆雷潮”,正在引發全行業對互金行業生態的重新思考。

“互金行業的未來一定會迴歸科技屬性,以金融科技為輸出的服務才是新金融的發展方向,金融產品還是要回歸到金融機構的體系內,而不是在互金體系內。”清源金科創始人兼CEO胡雙表示。

在胡雙看來,互聯網金融或者說新金融的未來發展有兩點是確定的:一是市場存在真實巨大的金融需求,需求推動發展,行業還是會存在的;二是過去行業魚龍混雜的狀態會改變,政府的介入會使行業發展更加合法合規,良幣驅逐劣幣,剩下的會是真正創造價值的企業。

胡雙表示,清源金科成立於去年8月份,從一開始就是一家純正金融科技公司,包括胡雙在內的清源金科團隊都有著多年的傳統金融行業從業經歷,但也是最早一批從傳統金融奔向新金融的“吃螃蟹的人”,第一手的親身經歷,也促使團隊嚴守政策底線,只輸出金融科技,將金融產品迴歸金融機構。

清源金科把目標客戶群設定為中小微企業,希望結合中小微企業痛點和需求,找到銀行等金融機構,共同設計能夠滿足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需求的產品和服務,進而推動金融普惠的實現。

胡雙表示,中國有超過一億家企業,其中底端的8000萬戶是微型企業、個體商戶等以個人和家庭作為經營主體的;而頂端的大型企業大概有一萬戶,主要是大型企業、國企集團和大型上市公司和民營企業。“這兩類企業的金融服務需求其實是被充分滿足,甚至是過分滿足的。而中間的2000萬家中小微企業,則一直被忽視,長期處於金融產品極度缺乏的狀態,這就是我們看到的市場機會。”他說。

普惠金融喊了這麼多年,阻礙它的到底是什麼?一方面是金融機構的戰略定位決定的,另一方面也是被技術成本所限制。

普惠金融服務為銀行創造的收入非常少,在傳統模式下,銀行發放一筆1000萬的貸款和一筆1萬元的貸款,成本是差不多的。面對數千萬的小微企業主和數億個人用戶,傳統方法根本無法實現。只有靠科技手段的注入,才可能改變現狀。

“傳統金融機構希望藉助科技的力量,一是釋放產能,結合中小微企業的實際需求,幫助金融機構提升金融科技平臺的實現能力以及金融科技產品的設計能力,有效提升工作效率,降低運營成本;二是提升市場推廣和運營能力,擴大金融機構的覆蓋範圍,利用科技手段觸達和服務更多的金融消費者和需求方;三是風險控制是金融行業的核心,如何利用人工智能、大數據模型來提升風控能力,降低風險成本及不良率,也是清源金科的核心競爭力。”胡雙說。

胡雙表示,清源金科要做的就是用互聯網和科技的手段幫助銀行等金融機構升級服務能力,協助其設計適配性更高、覆蓋面更廣、更多樣化的金融產品,來滿足中小微企業差異性的金融需求。“比如,中國的前15大銀行的技術能力、技術人才和業務還是比較充足和飽和的狀態,但是第20~1000位的那些銀行,他們的技術能力和業務負荷就比較差了。”他說。

於是,清源金科明確了自己的定位。一方面,為金融機構提供技術支持,利用自身科技實力和數據優勢幫助其豐富存、貸產品類型,增加客戶粘性,提高客戶數量和規模;搭建線上體系,實現產品線上化,增強競爭力;提供大數據風控及模型以提升收益;增強運營及市場能力,提升用戶服務及市場份額。

另一方面,則是將金融機構成熟化的金融產品輸出給企業客戶,為中小微企業提供更豐富的存、貸產品以滿足企業發展需求和提高資金利用效率;提供更多線上的高效服務,降低獲得金融服務的成本;助力企業更快捷的獲得融資等。

“在新金融領域,面向C端提供金融產品的模式可以說已經是紅海一片了,而在B端市場提供金融科技服務則是一片藍海。雖然B端客戶轉化週期比較長,但是一旦轉化,忠誠度和穩定性較高,因此可開發價值特別高。”胡雙說,“清源金科希望能夠成為全國最大服務和覆蓋中小企業的企業綜合金融服務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