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學的魅力從1978年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開始

美國當地時間2017年12月3日,有著“科學界的奧斯卡”美譽的科學突破獎(Breakthrough Prizes)頒獎典禮在美國舊金山舉行。其中,中國數學家、美國耶魯大學教授惲之瑋和中國數學家、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張偉因發現證明了函數域中的高階Gan-Gross-Prasad猜想而獲得數學新視野獎(New Horizons in Mathematics Prize)。


數學的魅力從1978年陳景潤的“哥德巴赫猜想”開始

看到新聞,讓我想起40年前的關於數學的往事。

1978年1月份的第一期《人民文學》雜誌,發表了記者作家徐遲先生的報告文學《哥德巴赫猜想》,其文是以散文詩的文筆體式,記述了青年數學家陳景潤的科研歷程,在艱難困苦的逆境之下,以中國人的身份第一個在全世界證明出了“1+2”的數值結果,成為了國際數學史上的豐碑,被稱為“陳氏定理”。文章一經問世,在幅員遼闊的中國大地上,立即引起了極其熱烈的反響,如旋風般震撼著人們的心靈。各地報紙、廣播電臺紛紛全文轉載和連續廣播,全國各地各界的讀者中,黨政軍群婦領導幹部,喜歡和不喜歡文學的,都找來一遍又一遍地閱讀,有的人甚至能夠背誦出來。《哥德巴赫猜想》報告文學打破了當時的社會沉悶,使中國人民看到,十年文化大革命外,世界上還有另外一種精神生活,陳景潤作為英雄一掃臭老九灰溜溜的卑瑣形象,又以忠厚老實的澄潔面孔感動了無數中國人。

1978年,我正在揚州中學就讀初中,我的數學老師鮑家駒。鮑老師是“反動學術權威”的代表人物,講課生動活潑,你看他左手夾著木製三角尺和木製圓規,右手拿著講稿走上講臺,開始了今天的幾何教學。他首先提出問題並將其要點寫在黑板上,以加深同學們的印象。接著用木製大圓規、木製大三角板在黑板上畫圖。你看那圖畫得多麼好啊!圓畫得既連續又光滑,該相交的地方相交,該相切的地方相切,使人看得心情舒暢,真是圖文並茂,又一次加深了對所提問題的理解。隨後鮑老師又帶領大家分析已知條件、求證內容並提出解決思路以及實施步驟。在大家基本明白的基礎上,鮑老師最後才按部就班地進行正式的求證過程。求證中,每一步都有前因又有後果,而且每證明一步,他還停留幾秒鐘讓同學跟上思考,方便大家做筆記。鮑老師的講課邏輯性強,能將各個分散的知識點有機地串聯起來,給我們種上“數學知識樹”,建立起數學的知識體系。通過鮑老師的幾何課使我們學會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培養了嚴謹、認真的學習態度。

我的初中女同學數學課代表沈蓉回憶:那時我倆同班,你“部長”的名字就是鮑先生起的。記得班上還有一名女生叫高同英,先生教軸對稱的時候就用她的名字舉例講解,我當時舉手回答了這個問題,鮑先生講課生動有趣。先生的教學方法和博學魅力激發了我學習數學的興趣,我當時是班上女生數學課代表,後來中考數學得了滿分,另外附加題還得了10分,不謙虛地說就是年級第一。

40年過去,人生的路好像數學解題,總有未解的題在等著,需要的是耐心和方法。記住陳景潤的名言:攀登科學高峰,就像登山運動員攀登珠穆朗瑪峰一樣,要克服無數艱難險阻。懦夫和懶漢是不可能享受到勝利的喜悅和幸福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