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品牌「暗戰」,你會買超市的帳嗎

近日,國際電商巨頭亞馬遜因在短短不到5年時間內連續發佈旗下70餘個自有品牌商品而備受零售業內關注。在該平臺上,自有品牌商品遍佈了數碼電子、服裝等多個品類。

自有品牌“暗戰”,你會買超市的賬嗎

8月28日,長沙一超市內在售的一些自有品牌商品。記者 朱蓉 攝

“該品牌商品僅在本超市可以買到”成為零售賣場在吸引顧客時用的一大法寶。 三湘都市報記者調查發現,與過去的鮮有涉及不同,在長沙市內的各大超市中,“自有品牌”已成為一塊“招牌”,包括沃爾瑪、家樂福、步步高、華潤萬家等眾多超市均開始主推如惠宜、潤之家等品牌。

那麼,對消費者而言,自有品牌最大的吸引力究竟是什麼呢?對商家而言,自有品牌的大量發佈,又意味著什麼呢?■記者 朱蓉 實習生 鄭晨紅

【名詞解釋】

自有品牌,是零售商通過收集、整理、分析消費者的需求後所開發的新品牌。它們擁有自設的生產基地,或委託合適的生產企業,且獨立控制銷售渠道,一般依託於商家的自有渠道進行銷售。

動態

自有品牌鋪上貨架,普遍打“低價”牌

8月27日,在華潤萬家蔡鍔北路店內,三湘都市報記者發現,超市內有“簡約組合”、“潤之家”兩個自有品牌商品在售。其中,前者主要以日化品為主,如抽紙等,而後者則主要是食品類商品,如麵條、沙琪瑪、月餅等。

一個有意思的現象是,該超市除在各個商品品類區域內穿插擺放了帶有“華潤萬家自有品牌”標籤的自有品牌商品外,還在食品銷售區內專門設置了“華潤萬家自有品牌”專區,用以擺放上述兩個品牌的商品。

相似的情況也出現在沃爾瑪、家樂福等大型連鎖超市內。在家樂福芙蓉廣場店內,藍底白字的“家樂福自有品牌”提示牌隨處可見,其自有品牌“家樂福”涉及品類廣泛,包含鍋鏟等廚房用品,除溼劑等日化用品以及食品和生鮮等。而在黃興中路上的沃爾瑪超市,惠宜牌的抽紙、小麥粉等各種商品均佔據了超市的主通道堆頭和連接上、下兩層的電梯扶手處。

記者注意到,超市自有品牌的商品價格相對於同類型其他品牌要便宜不少。如,一袋家樂福牌的5千克裝大米的售價僅為39元,而一旁貨架上同等重量的福臨門牌大米的售價最低也需46元,最高更達到98元。

在華潤萬家超市內,簡約組合牌的6連包抽紙售價為16.9元,同等規格的心相印牌紙巾的售價則達到了21.8元。而沃爾瑪的惠宜牌小麥粉的價格為15.9元,相較於一旁另一品牌同規格售價達23.9元的小麥粉而言,便宜了8元。

反響

年輕消費者願意嘗試,接受度更高

特有的提示標籤、隨處可見的宣傳海報、不吝面積的堆頭......對於超市開始熱情、主動推銷的自有品牌商品,消費者是否買賬?同日,記者進行了隨機採訪。

採訪中,記者意外發現,自有品牌商品在年輕顧客群中有較高的知名度,在接受採訪的年輕消費者中,多數有購買經歷。而年紀偏大的消費者則並不太熟悉,他們在購買所需商品時,更多是選擇自己在過去消費中已經認定的品牌。

家住華潤萬家蔡鍔北路店附近的一對情侶正在選購“潤之家”新上架的月餅。李女士告訴記者,知道“潤之家”是華潤萬家的自有品牌,以前多次購買這個牌子的產品,“這次新出的月餅都是市面上流行的口味,包裝也好看,買來試試。”

在一家單位實習的程小姐也表示,會特意挑選“潤之家”、“簡約組合”的東西,價格便宜很多而且質量也不差,一提抽紙就可以省下幾塊錢。

而在家樂福超市購物的張阿姨,在選購麵條時便徑直拿了兩包陳克明牌掛麵放進推車內。張阿姨告訴三湘都市報記者,“並不知道家樂福自有品牌的掛麵,家裡一直吃的是陳克明牌的,不會因為價格便宜一些去選擇其他牌子的麵條。”

和張阿姨有相似想法的張先生在對比過較為便宜的潤之家牌小麥粉之後也選購了經常購買的中裕牌小麥粉。

觀察

線上線下齊推自有品牌,爭奪市場藍海

據相關媒體報道,2017年以來,亞馬遜集中發佈的自有品牌達到60餘個,主要集中在服裝、鞋子和珠寶等領域。而截至目前,在該平臺上銷售的亞馬遜自有品牌商品已超過70個。

而就在幾天前,京東也集中推出了該平臺旗下的8個自有品牌,涉及食品、母嬰、家居、日百、服飾、箱包、家電和生鮮等品類,且部分品牌已開始通過線下超市7Fresh進行銷售。

這與線下賣場多年時間集中發展、推廣一至兩個品牌的風格大不相同。如在我國已覆蓋了近2000個SKU的惠宜、家樂福、家優鮮等品牌,均已有多年曆史,而湖南本土超市精彩生活,其自有品牌“精彩生活”的發展也已有十餘年。

一份來自尼爾森德《全球自有品牌報告》顯示,自有品牌在中國的市場佔有率僅有1.3%,遠低於發達市場的15%及以上。也就是說,對商家而言,自有品牌仍是藍海。

手記

商業中的“補缺”和“低價”邏輯

在市場競爭如此激烈的當下,誰能夠更快、更準地推出適應消費者市場需求的自有品牌,將更有助於拉昇賣場及平臺的銷售業績。

有業內人士認為,雖然目前市場上商家推出自有品牌的商品品類五花八門,但事實上,並非所有商品品類均適合進行“自有品牌”開發,“在自有品牌的商業邏輯中,存在著‘補缺’和‘低價’的邏輯關係。”

如,在家樂福生鮮櫃檯上銷售的家優鮮,其包裝好的生鮮肉類規格明顯較其他供應商的分量大了不少,在櫃檯一旁,也會有諸如“較同類商品便宜15%”的推薦提示語。這便是最能吸引前來大賣場進行購物的關鍵性指標之一——低價。

此外,商家在選擇開拓自有品牌時,部分也根據渠道中所缺少或不夠優勢的產品進行主動拓展。

“規模效應是第一位的,也就是說,在長期的市場經營中,依託一手的市場數據,商家可以準確地判斷出受到市場歡迎而同時賣場中所缺少的商品品類,進行自有品牌開發,”上述業內人士表示,省去了諸多中間環節的商品,在市場定位、產品特點和價格上,都將有一定優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