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軍的前身,及首任軍、師長、政委中有6少將,軍長只授大校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16軍,是由晉冀魯豫野戰軍第1縱隊及豫皖蘇軍區部隊一部合編組成。

16軍的前身,及首任軍、師長、政委中有6少將,軍長只授大校

該縱隊的前身是南昌起義、平江起義,湖南暴動和閩西暴動等武裝起義部隊,後編入紅軍第1軍團第2師5團、第3軍團第4師第12團。1937年8月,紅5軍團改編為八路軍第115師第343旅第685團第2營,紅12團改編為686團3營,開赴華北抗日前線。1938年9月,第685團第2營,編為東進抗日挺進隊第5團。

1941年2月,第5團歸魯西軍區第3旅建制,該番號為第7團;第686團第3營於1939年改編為八路軍東進支隊第10團。1942年12月,湖西區劃歸冀魯豫軍區,1945年9月,冀魯豫軍區機關和一部主力與第7縱隊合編為第1縱隊,司令員楊勇、政委蘇振華。

16軍的前身,及首任軍、師長、政委中有6少將,軍長只授大校

1949年2月,該縱隊及豫皖蘇軍區部隊一部合編組成第16軍,尹先炳任軍長,王輝球任政委,戴潤生、吳實任副政委,楊俊生任參謀長,吳實兼任政治部主任,尹痴生任後勤部長。原第1旅改編為第46師,齊釘根任師長,范陽春任政委;第2旅改稱第47師,李覺任師長,郭強任政委;由原豫皖蘇軍區部隊組成第48師,鄭統一任師長,李一非任政委。

第16軍組建後,先後參加渡江戰役,進軍大西南,參加成都戰役。1950年1月,第48師調歸川南軍區留守瀘州回師貴州,參加剿匪和新區政權建設。

1951年7月,抽調90個建制排組成兩個團,入朝作戰。9月,第62軍186師歸第16軍建制。第47師入朝作戰,於1952年3月歸建。1953年11月,第16軍入朝作戰,至1958年4月撤軍回國。

16軍的前身,及首任軍、師長、政委中有6少將,軍長只授大校

16軍首任軍長、政委,師長中,軍長尹先炳因犯生活作風問題,1955年授銜時,只授大校,政委王輝球為開國中將,副政委戴潤生1955年授少將,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吳實未授銜,曾擔任貴州省委副書記,參謀長楊俊生1955年授少將。

46師師長齊釘根1955年授少將,46師政委范陽春授少將。

47師師長李覺授少將,47師政委郭強1964年晉升少將。

16軍的前身,及首任軍、師長、政委中有6少將,軍長只授大校

48師師長鄭統一授大校,48師政委李一非未授銜,曾擔任中央黨校副校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