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節奏?」禁摩還是治摩 聊聊汕頭這件事

這兩天,一男子遇到交警執法,摩托車駕駛員跳入鮀濟河的事,鬧得沸沸揚揚,雖然小編不騎摩托車,但是也關注了這件事。(首先聲明小編是學不會摩托,靠公交和自行車出行,沒有直接的利益關係)

看了十萬+的某篇文章和相關門的解釋說明,其實有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的架勢。

甲方觀點是:

我們這邊公交不發達,自行車太慢,所以不能禁摩。

乙方觀點是:

駕駛人沒有佩戴安全帽,從2010年至今沒有年審,車輛超出報廢期。

但說到底,引起討論的其實是我們對路權的渴求和對政策合理性的一場考驗,這還得從12年前就開始的禁摩歷史開始說起。

【禁摩的12年】

2005年:

汕頭城市近期實行禁止懸掛粵D號牌以外的摩托車,進入汕頭城市中心區域的禁令。

2010年:

公開徵求《汕頭市中心城區綜合治理摩托車工作方案》意見。

2014年3月1日:

《汕頭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條例》實施,金平、龍湖、濠江區不予註冊登記,而澄海、潮陽、潮南區、南澳縣居民每人只能申請一輛摩托車,3月1日後註冊的摩托車不得進入市區。

電動自行車上路須註冊登記,違法可處300元罰款並扣車。

2018年1月1日起:

海濱路(西堤路口—金環路口)禁止摩托車、超標電動車和中型以上貨車通行。

禁摩,禁不了群眾的心

禁摩年年說,但執行卻缺乏持續性。

「帶節奏?」禁摩還是治摩 聊聊汕頭這件事

「帶節奏?」禁摩還是治摩 聊聊汕頭這件事

「帶節奏?」禁摩還是治摩 聊聊汕頭這件事

「帶節奏?」禁摩還是治摩 聊聊汕頭這件事

「帶節奏?」禁摩還是治摩 聊聊汕頭這件事

「帶節奏?」禁摩還是治摩 聊聊汕頭這件事

嚴抓一場,大家都躲起來,風聲過後,摩托依舊。

而隨著市區禁止上牌後,湧現出大量的沒有牌照的摩托車,這些摩托車因為沒有牌照,沒有辦法有效監管,各種竄道,沒有頭盔,沒有駕駛證的現象也成為常態。遇到交警就丟下車開跑,壓根不給交警叔叔教育他們的機會,也加大了監管的難度。例如下面這些大佬。

「帶節奏?」禁摩還是治摩 聊聊汕頭這件事

另一方面是公共交通的缺乏,群眾的交通需求得不到滿足。

從2010年的《汕頭市中心城區綜合治理摩托車工作方案》之前提出的要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的數據來看,早在2010年就提出中心城區每萬人擁有的公共汽車的標臺量達到15標臺。

「帶節奏?」禁摩還是治摩 聊聊汕頭這件事

但是從2018年的最新數據顯示,現在也只達到中心城區每萬人擁有的公共汽車的標臺量達到9.4標臺。目標還在前方。

「帶節奏?」禁摩還是治摩 聊聊汕頭這件事

隨著東海岸新城,南濱新城的建設,中心城區的擴大,公共交通的需求量激增,就更加得不到滿足了。這也是禁摩遲遲不得人心的原因。

治摩,治標也要治本

而現階段在施行的摩托管理上,其實是【治摩】大於【禁摩】的。

例如近兩年的對於摩托車駕車行為的治理

「帶節奏?」禁摩還是治摩 聊聊汕頭這件事

例如這樣

但是對於治理摩托這一件事的治標和治本,其實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1公共交通的發展

公共交通的發展也是汕頭這兩年的重頭戲,共享單車和共享汽車的引進和推廣,公交車數量和質量的改善,以及今年將要新增的600輛新能源公交車。想從根本上解決摩托問題的,公共交通是不可避開的。

「帶節奏?」禁摩還是治摩 聊聊汕頭這件事

2政策的有效和可延續性

從2014年發佈的《汕頭經濟特區道路交通安全條例》可以看出,其實政策上禁摩和電動車合規兩條線並行的。但是前者的實施是自2014年開始,後者的推廣是2018年海濱路禁摩條例的提出才真正大範圍的被大家知道。

一個有堵有疏的條例,變成只有前半部分,難免引起大家的反感。

P . S .

群裡的網友討論過另一個方向解除禁摩,但是政策的設施和解除以及後續影響都比較大。後面瞭解到2014年的政策裡其實有電動車可以註冊的內容,以及在衡陽有看到以電動車代替摩托車的方式,覺得有一定的可行性,不知道政府是否接下來有這方面的推廣和引導的計劃。

說完之後,我要聊一下帶節奏的問題。

小編騎自行車,算是摩托治理時也會被稍帶的一部分人吧。但是帶安全帽,不闖紅燈不搶行是我最常遇到的交警在這一方面是教育內容。這些內容也是為了大家的安全,但是反觀下最近熱傳的視頻就單沒有戴頭盔的就不在少數。

連基礎交通安全都沒遵守就開始說交通,連2014年的交通細則都沒了解就開始上升到路權,不得不說某篇十萬+確實有一點在帶節奏的嫌疑了。

有觀點,評論見。

本文為編輯個人觀點,不代表平臺觀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