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垕镇最著名的窑神庙——伯灵翁庙

神垕镇地处河南省禹州市西南30公里处,是首批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是我国著名的工艺瑰宝——钧瓷的产地,被人们称为"钧都"。去过神垕镇的人们都知道,神垕镇瓷窑星罗棋布,窑神庙也处处可见,其中有一座窑神庙——伯灵翁庙,是全镇诸窑神庙中最著名的一座,俗称“大庙”。今天小编就给大家详细介绍一下这个伯灵翁庙。

神垕镇最著名的窑神庙——伯灵翁庙

伯灵翁庙庙门

来到伯灵翁庙庙门前,首先我们可以看到庙门口有一对青石狮子,一雌一雄镇守两边,煞是可爱。由于1957年神垕发大洪水,水从驺虞桥上漫过,冲流到大街上,右(西)边的狮子首当其冲,被水挪了位置,与身后镌刻对联的青石柱子稍微错了点缝,所幸没有大碍。大庙庙门为半圆拱形,门楣上镶嵌着“伯灵翁庙”匾额。山门两边有六角形石柱支撑,柱上阴刻着一副对联:“灵丹宝箓传千古,坤德离功利万商。”据禹州市文物管理所原所长教之忠介绍,灵丹宝箓是指钧瓷的配方釉料,也是指经验和技艺。而“坤”属地,“离”属火,正是土之德、火之功,才使钧瓷富了万商,并名扬天下。由此可见,窑神庙的建立的确与神垕钧瓷的烧造有关。

神垕镇最著名的窑神庙——伯灵翁庙

神垕镇最著名的窑神庙——伯灵翁庙

庙门前的一副对联

伯灵翁庙的大门俗称"花戏楼",因从大门进去后回看是一楼阁小舞台,上面可以唱戏。花戏楼是伯灵翁庙的主体建筑之一,兼有人员出入和演戏的功能。与伯灵翁庙毗邻的是关帝庙(现已为一体,均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此庙的建筑年代已无从考证,据传说在明朝弘治年间、清代康熙年间重修过几次。

神垕镇最著名的窑神庙——伯灵翁庙

花戏楼

花戏楼是窑工们在烧香拜神后的一个休息娱乐场所。当年,本地瓷业行帮会曾供养着一个“一把泥”梆子戏,曾常年在花戏楼演出。该建筑有两部分组成,面对伯灵翁大殿的一方,是演出用的戏楼,面对大街的一面,是伯灵翁庙的山门。

伯灵翁庙的大殿建筑格局和普通的庙宇没有什么区别,不同的是大殿顶部有一巨大的狮驮宝瓶,是清代著名的钧瓷艺人卢氏三兄弟(卢天福、卢天增、卢天恩)的杰作。殿内供奉着三尊主神,中间是土山大王,左边是伯灵仙翁,右边是金火圣母。传说伯灵翁即孙膑,鬼谷子王禅老祖的大弟子,当年随师学艺,以木柴烧炭,为炼丹取暖之用,因此后人尊他为烧窑之祖。但据相关资料记载:“伯灵翁者,晋永和中有寿人耳(东晋永和年间有寿人),名林,其字不传也,游览至此,酷爱风土变态之异,乃与时人传烧窑甄陶之术,于是匠士得其法,愈精于前矣。”综上所述,伯灵翁应是一位能工巧匠,对北方陶瓷技术的传播、技艺的提高,作出了一定贡献。在文化落后的时代,人们尊他为窑神,是寄托对他的崇敬之情以及对精湛制陶技艺的渴望。而土山大王为司土之神,实为大舜,《竹书纪年》曾有“舜陶于河滨”的记载,传说舜为“陶者之祖”。金火圣母是司火之神,是经皇封的一位为钧瓷献身的民间艺人的化身。

据古书记载,三尊主神被共同供奉,既表达了神垕艺人对为烧瓷作过贡献的诸神的一种敬仰,也反映了昔日窑炉由炭窑改制而成,其燃料由木柴到煤炭的演变过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