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槓桿無處不在 把握槓桿的「度」應該這麼做!

(央視財經《中國經濟大講堂》)在金融領域,槓桿是一柄鋒利的雙刃劍。我們可以用很小的啟動資金,通過貸款等金融工具,謀取更多收益,但同時也承擔著更大的風險,一旦控制不當,後果不堪設想。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我國槓桿率攀升較快,需要引起警惕。自2016年開始,我國一系列防控金融風險的政策相繼頒佈實施,“去槓桿”成為高頻詞彙。什麼是槓桿?去槓桿為何是當前的重要任務?

《中國經濟大講堂》特邀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為您深度解讀。

嘉賓簡介

李扬:杠杆无处不在 把握杠杆的“度”应该这么做!

李揚,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曾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研究領域包括,金融、宏觀經濟、財政。五次獲得“孫冶方經濟科學獎”。2015年獲“中國軟科學獎”,和首屆“孫冶方金融創新獎”。

李揚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時談到,2007年3月,美國爆發了次貸危機,之後槓桿率、去槓桿的問題進入人們視野。債務是槓桿問題的核心,2009年9月,G20(20國集團)的匹茲堡會議,各國首腦確認了去槓桿是克服此次危機、恢復正常經濟的主要的環節和首要的條件,確定去槓桿是主要任務的地位。

李扬:杠杆无处不在 把握杠杆的“度”应该这么做!

中國對槓桿的認識也有一個過程。李揚表示,我們一開始槓桿水平是很低的,我們認為發生在太平洋彼岸的事情與我們關係不密切。我們有比較強的財政刺激政策和金融刺激政策,並在2015年達到了高峰。中央認識到這個問題後,配合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出了“三去一降一補”,其中第三個“去”就是去槓桿。從一定意義上說,金融風險的源頭在於高槓杆。高槓杆是宏觀金融脆弱性的總根源,在實體部門表現為負債過度,在金融領域體現為信用擴張過快。2017年底召開十九大、2018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地把管理金融風險,特別是去槓桿作為三大攻堅戰之一,位列三大攻堅戰之首。

槓桿無處不在

李扬:杠杆无处不在 把握杠杆的“度”应该这么做!

當前去槓桿為何如此重要?槓桿到底是如何發揮作用的?李揚在演講過程中做了深入解讀,他認為,槓桿其來有自,就生活在我們身邊。人類社會從自給自足的農耕社會發展到商品社會、工業化,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差別,就是農耕社會自給自足,我們通過分工協作,使勞動生產率大大地提高。在出現社會分工和商品交換之後,社會就出現了非常多的新現象,就出現了儲蓄和投資分開的情況。“我們知道每個人都會有一定的儲蓄,你打算怎麼處置你的儲蓄呢?如果說自己去投資,那是農耕社會,是土地主。如果說把儲蓄交給一個更加專業的人去支配,由他來進行投資,我收取一定的費用,這就有了金融,也就有了人超出自己收入的範圍,可以使用更多的資源,來從事更大規模的生產。”

李扬:杠杆无处不在 把握杠杆的“度”应该这么做!

李揚進一步解釋,比如說我生產一百個單位的東西,如果說不進入金融活動,不加槓桿的話,那麼下一輪也我只能用一百個單位。現在因為我很專業,我可以幹更大的事,而鄰居他不專業,有錢不知道幹什麼,於是他把錢交給我,於是我就可以做兩百個單位的事情。我自己只生產一百,但是我能夠支配兩百,這是一個最簡單最簡單的一個槓桿的例子。“我們現在都說去槓桿,覺得它是洪水猛獸,實際上它在人類社會發展史上是一個非常大非常大的進步,因為它使得這個社會可以術業有其專,然後使我們社會的勞動生產率得以提高,我們的福祉得以增進。”

李扬:杠杆无处不在 把握杠杆的“度”应该这么做!

李揚例舉了大家經常會遇到的一些使用槓桿的例子,比如說借貸。只要借了錢、花了比自己收入更多的錢,就是使用了槓桿。購買保險產品也是一種典型的使用槓桿的金融活動,因為保險的作用就是今天為明天、多數人為少數人、健康人為有病的人、老人為小孩、父母為子女、晴天為陰天做提前打算的一個活動,這中間就有槓桿的操作。央行降準,它的準備金從17%降到16.5%,背後實際上說的是現代銀行採取的部分準備制。為了放貸一百塊,只需要在金庫裡存十六塊五即可,這就是一個槓桿,金融部門就是一個典型的使用槓桿的部門。李揚指出,期貨是典型的保證金交易,現實生活中支付的定金也是一個保證金交易,它保證了購買對象的優先購買權。槓桿無處不在,但是凡事皆有度,不可以無窮盡地這樣做。

如何把握槓桿的“度”

李扬:杠杆无处不在 把握杠杆的“度”应该这么做!

1. 不宜過度使用槓桿

李揚認為,過度使用槓桿會造成自己的財務危機,如果許多過度使用槓桿的人集合在一起,就會給社會造成損害,金融風險就會發生。

2. 反危機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去槓桿

李揚指出,反危機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去槓桿。解除金融危機、促使經濟運行恢復正常,首要的、持續的任務就是要去槓桿,去槓桿是一項英明的決策。“前面說了用槓桿,這裡我說的又要去槓桿,所以當局的任務是在這兩者之間保持一個平衡、保持一個協調。”

3. 穩槓桿

李揚認為,既然現代社會的運作都是基於槓桿化的,那麼去槓桿就不是無條件的,不能什麼都不顧。要去槓桿,就不能把洗小孩的水連同小孩一起潑出去,要把小孩留下來,把髒水潑掉,就是把槓桿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方面留下來,把它造成金融風險的那部分去除,這是去槓桿之要義。

李扬:杠杆无处不在 把握杠杆的“度”应该这么做!

在《中國經濟大講堂》演講過程中,李揚提到,國務院副總理劉鶴同志關於當前的金融形勢、以及今後金融所應當遵循的原則。劉鶴副總理認為,在中國面臨的各類風險中,金融風險尤為突出。所以中國將爭取用三年左右的時間,使得宏觀槓桿率得到有效控制。這個目標、任務都已經提出來了,下一步的金融工作,我們要有所遵循。劉鶴強調,第一、做生意是要有本錢的。做生意要先把自己的錢掏出來,想空手套白狼是不行的。

第二、借錢是要還的。第三、投資是要承擔風險的。第四、做壞事是要付出代價的。“我覺得劉鶴副總理這樣一些話,一些大白話,把我們今天的主題說得很清楚,同時也把我們金融的基本原則說得很清楚,這應當是成為我們今後的基本遵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