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揚:去槓桿並沒有結束 而是一項長期任務

中證網訊(記者 黃淑慧)12月8日,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李揚在復旦大學EMBA2018中國企業家高峰論壇上表示,槓桿率過高是當前中國金融風險的集中體現。去槓桿是一項長期任務,當前不能說“去槓桿”已經結束。如果不能有效完成去槓桿工作,未來仍然可能爆發出顯性風險。

李揚表示,我國經濟金融經過上一輪擴張期後,進入下行“清算”期。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是面向未來的中國金融發展的前提性任務。金融風險的源頭在高槓杆,所以去槓桿成為當前及未來一段時期的核心任務。

他進一步表示,因當前經濟下行壓力以及一些外部因素,政策有所調整,但認為去槓桿已經結束的理解是錯誤的。內外部因素的變化會使得去槓桿的任務更為複雜,也因此會更加長期。對比美國,美國經歷了長達8年的去槓桿過程,中國才開始2年左右時間,後面的任務還比較重。

李揚同時強調,作為一項長期戰略,去槓桿要把握好時機、節奏和步調。清產能和去槓桿為的是杜絕危機發生。如果操之過急,不注意時機、節奏、步調,不關注各類政策的協調,很可能自我製造出“明斯基時刻”,甚至“雷曼時刻”。目前從單純的去槓桿,到結構性去槓桿,再到穩槓桿,中國去槓桿政策已漸趨穩健、理性、協調。

談到去槓桿的重點,李揚認為,一是國有企業方面,要把國有企業降槓桿作為重中之重,特別要抓好處置“殭屍企業”工作。二是地方政府方面,要釐清政府和市場的關係,釐清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事權、財權關係。三是加強對“大資管”行業的監管。

展望未來的金融改革,李揚希望以下幾個方面能有所改善,包括重視發展、完善各類長期信用機構;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發展金融科技,重視大數據、人工智能、互聯技術、移動通訊、分佈式技術、安全技術應用;提高監管效率,化“強監管”為“好監管”;發展綠色經濟和綠色金融;建立普惠金融體系等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