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看新区报」9月5日贵安新区报

「“鲜”看新区报」9月5日贵安新区报

累计引进五大主导产业项目291个 总投资2442亿元

贵安战略性新兴产业“枝繁叶茂”

本报讯 (记者 高艳飞)日前,记者从贵安新区经济发展局获悉,截至目前,贵安新区累计引进五大主导产业项目291个,总投资2442.6186亿元,到位资金498.21亿元,其中各类500强企业17家,获科技部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3家。

自设立以来,贵安新区始终坚持产业与城市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大健康新医药、文化旅游、现代服务业为主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框架。

在电子信息产业方面,贵安新区始终把大数据产业作为引领发展的战略重点和核心竞争力来培育。目前,重点打造的以大数据为引领的电子信息产业园已初显成效。中国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富士康数据中心已建成投入使用,腾讯贵安七星数据中心、华为数据中心、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贵安新区生物医学大数据中心、贵州射电天文台及FAST数据处理中心等标志性项目正在加快建设,苹果icloud数据中心项目已正式签约。

在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方面,贵安新区紧盯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等万亿级产业领域和航空航天、光电芯片等“硬科技”,努力打造高端显示、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制造、集成电路等产业集群。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重点围绕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军民融合、高端医疗器械和新材料等五大产业,积极引进龙头企业,截至目前,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已入驻企业50多家。

在大健康新医药产业方面,贵安新区依托丰富的生态资源、文化资源、自然资源,以生态文化旅游、生态地产和绿色食品为重点,对大健康医药产业进行精心布局,打造大健康新医药产业集群。同济贵安医院及配套综合体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在文化旅游产业方面,贵安新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打造全域旅游,促进“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实现旅游业持续井喷式增长。今年上半年,新区累计接待游客295万人次,实现综合旅游收入约15亿元;高标准规划建设云漫湖国际休闲旅游度假区、安平生态区、华侨城V谷创意园等系列旅游产品,实施“六个万亩”工程发展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旅游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大力推广智慧旅游,通过贵安新区智慧旅游轻应用系统平台掌握游客信息,更好地对旅游服务质量进行监管,为游客提供引导,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在现代服务业方面,贵安新区聚焦生产服务行业发展,同济贵安医院、市民中心、城市规划与建筑艺术馆、省档案馆等一批功能性重要配套项目快速推进,完善了生活配套,为企业健康、良好发展提供了动力。

下一步,贵安新区将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加快培育发展现代高科技高水平高成长型产业,做大产业规模,提升经济总量,着力攻坚智能终端、高端显示屏、新能源汽车、数据中心、集成电路等核心产业集群,促进“高端化、绿色化、集约化”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推动形成全产业链,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加快打造全省发展战略支撑和重要增长极。

「“鲜”看新区报」9月5日贵安新区报

贵州省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举行

27个项目在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争金夺银

本报讯 (记者 黄镇华)9月4日,“建行杯”贵州省第四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决赛在贵安新区花溪大学城贵州师范大学举行。经各高校校赛选拔、省赛网络评审等层层遴选,脱颖而出进入省级决赛的共有72个项目,其中排名前27的项目,当天在主赛道和“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上争夺金奖、银奖以及单项奖。

据了解,本届大赛由贵州省教育厅主办,贵州师范大学承办,中国建设银行贵州省分行、贵阳欣源电子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协办。我省报名人数累计3.24万余人,参赛项目共5300余项,参赛人数和参赛项目数超过前三届的总和。

同时,本届大赛初创组项目报名团队大幅增加,成长组项目也实现前三届“零”的突破,整体参赛项目质量进一步提升,更有一大批青年学生投身到“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中,充分挖掘贵州红色资源,将自己的项目创意与贵州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结合,助力贵州省脱贫攻坚工作。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多个参赛团队围绕贵州省“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战略行动打造参赛项目,与石阡县、习水县、湄潭县等多个县开展了项目对接,让创新创业成果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服务。

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是2015年创办的国家级赛事,大赛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为背景,现已上升为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一部分,肩负着多重职责和使命。大赛被作为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抓手,引导各地各高校主动服务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切实提高高校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目前,大赛已成功举办了三届。第四届大赛组别分为创意组和初创组、成长组以及就业型创业组,参赛项目涉及“互联网+”现代农业、制造业、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服务、社会服务、公益创业、医疗、商业等多个领域。大赛涌现出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市场潜力大、社会效益好的高质量创业项目,展现了当代青年大学生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风采,是我国目前规格最高,覆盖面最广、参赛人数最多、影响力最大的大学生创新创业盛会。

「“鲜”看新区报」9月5日贵安新区报

治理网络谣言 打造清朗空间

【事件回顾】

8月29日,由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主办、新华网承办的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在京正式上线。这是治理网络谣言、打造清朗网络空间的重大举措,旨在为广大群众提供辨识谣言、举报谣言的权威平台。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设立了部委发布、地方回应、媒体求证、专家视角、辟谣课堂等栏目,具备举报谣言、查证谣言的功能,可以获取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权威辟谣信息。平台还可以起到大数据精准识谣、联盟权威辟谣、多终端立体传播、指尖即时查证、关口前移防范的作用。目前,已整合接入全国各地40余家辟谣平台辟谣数据资源3万余条。

据介绍,该平台的建立,得到了中央党校、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7家指导单位的帮助,以及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地方区域性辟谣平台、门户网站以及专家智库的大力支持,构建了对网络谣言“联动发现、联动处置、联动辟谣”的工作模式。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迅猛发展,但也出现一些问题,网络谣言时有出现,误导了公共舆论,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扰乱了社会秩序,损害了网民的合法权益,对社会发展稳定产生了干扰。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迫切要求加强治理。为回应群众关切,解民所需,释民所惑,推动辟谣工作常态化、专业化,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应时而生,这标志着网络谣言治理进入了新阶段,对于实现“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具有重要意义。

做清朗网络环境的“执剑人”

当人类科技行进于此,互联网创造了人类生活新空间,各种观点、价值、思想在这里集聚、发表、交互传播,网络谣言也相伴滋生并肆虐于这个人类共同的精神家园。因此,让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是每个身处互联网时代的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做清朗网络环境的守护者,执剑指向网络谣言。

问题所在,利剑需出鞘,网络辟谣关乎旗帜。谣言传播于网络空间,与人类追求文明、进步和幸福生活的内在需求背道而驰。纵观当今“网”事,谣言借助网络强大的传播力,干扰视听、误导舆论、制造恐慌,甚至为居心不良者利用而耗损着民族凝聚力,危害着国家的长治久安。因此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的正式上线,是中国互联网旗帜鲜明亮剑谣言,以常态化、专业化的治理手段激浊扬清、正本清源。

时代所需,利剑需在线,网络辟谣关乎民心。纵然“流言止于智者”,但是谣言传播过程中的“积毁销骨”却现实存在,尤其是在重大舆论事件发生后,谣言成为事件之后的“次生灾害”,网络空间里“静待真相”的呼吁往往被谣言的口水所淹没。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上线,以其发布权威信息,及时甄别、澄清谬误、共享精准辟谣数据等方式净化网络环境,是对网络谣言的直接打击,更是回应群众关切,壮大网络正能量、凝聚民心的举措。

共建精神家园,利剑需高悬,网络辟谣重在系统化治理。在刚刚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我们必须科学认识网络传播规律,提高用网治网水平,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清朗网络环境,共建健康发展的互联网空间,提升网络综合治理能力是关键。共享的最大逻辑是共治,做好网络辟谣需要从谣言的产生、传播以及受众等视角进行系统化治理,环环相扣、一着不让,才能真正做到“清存量、控增量、断传播”,才能让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发挥最大的功效,才能让我们真正地守好网络正能量阵地。

“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是当前互联网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刻不容缓;“向网络谣言亮剑”,是守住人类共同精神家园的责任所在,不可推卸。推动共享共治的网络谣言综合治理,我们都是清朗网络环境的守望者与“执剑人”。

精准识谣还网络风清气正

俗话说:人言可畏,众口铄金。用以形容网络谣言对社会的危害和破坏力也一样。事实上,纵观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事件,不免让人不寒而栗,更有专家把它以“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难知如阴,动如雷震”来形容,如果不加以甄别,盲目传播谣言,让谣言“插上翅膀飞”,其结果是在不知不觉中成了造谣者的“帮凶”。为回应群众关切,解民所需,释民所惑,推动辟谣工作常态化、专业化,构建对网络谣言“联动发现、联动处置、联动辟谣”的工作模式,精准识谣无疑是还网络风清气正。

网络谣言是指通过网络介质如微博、国外网站、网络论坛、社交网站、聊天软件等,而传播的没有事实依据带有攻击性、目的性的话语,主要涉及突发事件、公共领域、政治人物、颠覆传统、离经叛道等内容。如果任其横行,将严重扰乱社会秩序,影响社会稳定,危害社会诚信,其本质是腐朽的、低级的、破坏性的文化,而不是健康的、大众的、良性的文化。识谣平台具备举报谣言、查证谣言的功能,可以获取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权威辟谣信息。这再次显示出维护互联网健康环境的重要作用,提供辨识谣言、举报谣言的权威平台正当其时。

当然,话又说回来,谣言是社会生活中难以完全消灭的现象,从另一个方面则反映出提高政府公信力、完善公民网络行为法律制度、加强互联网技术应用管理创新、深入开展公民道德建设、提升公众辨别谣言的能力的重要性。曾有分析认为,为什么很多人热衷于转发谣言,却不太愿意转发辟谣信息?这就涉及信息传播动力问题。如何通过传播机制建设,让传播真实信息的动力高于传播虚假信息的动力;如何加强主流文化建设,倡导政府部门诚信行政,诚信开展公共服务,用正气压倒邪气,用实实在在的言行粉碎一个个的谣言。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精准识谣、治谣,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而应坚持标本兼治。开辟识谣平台,也得加大对网络谣言的性质、责任认定;这需要相关部门在第一时间积极回应,披露真相,曝晒“造谣者”的用心,让其臭名远扬;得加强网站自律、严把关口,强化信息发布管理,不给网络谣言提供传播渠道;得鼓励受害者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总之,要彻底铲除网络谣言滋生的土壤,不仅有赖于法律的约束力和震慑力,更有赖于全体公民人人参与,提升个人的素养。

“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止流言,给真相和真理腾出时间和空间,维护社会发展。再看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应时而生,这既标志着网络谣言治理进入了新阶段,对于实现“使网络空间清朗起来”具有重要意义;更预示着网络不是法外之地,恶意编造传播网络谣言者,必将面临法律的严惩。人人自律、从我做起,让谣言止于智者,让谣言止于识别。(鱼予)

即时查证让谣言无处遁形

近年来,我国互联网迅猛发展,但也出现一些问题,网络谣言时有出现,塑料大米、棉花肉松、喝牛奶会致癌等食品谣言频现;有的名人被“死”了好多次,有的政策还没出台,各种小道消息满天飞;有的故意传播凶杀、污染、地震、疾病等不实消息,使人产生恐慌。这些谣言误导了公共舆论,扰乱了社会秩序,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迫切要求加强治理。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应时而生,这一平台的建立,可以通过部委发布、地方回应、媒体求证、专家视角、辟谣课堂等栏目,使民众及时获取相关部门和专家的权威辟谣信息。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能及时发布辟谣信息,可以让民众不被谣言迷惑和误导,大大降低了谣言满天飞的概率。

辛辛苦苦大半年,一朝毁在谣言前。危言耸听的网络谣言,不仅会造成人心恐慌、制造社会混乱,有的还会给行业和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甚至也使国家的一些政策遭到误解,严重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譬如:有人曾在互联网上发布两段所谓“上海企业退休人员游行抗议”的视频,上海市公安局调查后发现,该视频是“有心人”用曾发生在国外某城市民众游行片段,拼接编造而成的。内蒙古的刘某和辽宁的王某在未核实内容真实性的情况下又将视频发布在微信群中传播,混淆视听。再譬如:娃哈哈集团多次被网络谣言攻击,包括“营养快线由避孕套制作”“喝了营养快线会得白血病”“产品受肉毒杆菌污染被紧急召回”等令人匪夷所思的谣言,导致以营养快线为首的产品销售惨淡。这些事件,有关部门如果及时出来澄清,肯定会对谣言的传播有遏制作用。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网络谣言之所以满天飞,问题在于没有一个联合辟谣平台,对于一些谣言,各地各说各话,有的越辟越乱。现在,有了全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可以通过权威发布、权威回应、权威求证等,使民众及时获取权威辟谣信息,减少以讹传讹的误导。但是想要根治谣言的出现,光有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还不够,问题是如何确保辟谣信息真正做到权威、及时、准确。试想,如果有关部门虽然第一时间出来辟谣,但不符合事实或者用一些含糊其辞、模棱两可的话来辟谣,也容易引起舆论反弹,闹出笑话,引发更大争议。对于食品谣言,政府有关部门除了及时辟谣外,更关键的是要加强食品安全的监管,只有让制造有毒食品者付出沉重的代价,才能让民众对食品安全更加信任。

另外,对于一些新政的出台,有关部门也要做好解释工作,不能给一些制造谣言者有机可乘。只有各方联合起来,在谣言的源头控制、及时辟谣、依法惩处造谣者等各个环节上做到位了,才能发挥“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的作用,让谣言无处遁形。(胡建兵)

【编后语】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成网络谣言粉碎机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的正式上线,无疑是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的利好消息,成为了网络谣言的粉碎机。一段时间以来,充斥于网络空间的流言蜚语、造假诈骗、色情暴力等乱象,以及歪曲历史、抹黑英雄人物等恶劣现象,让广大网民苦不堪言、难以容忍。整治网络空间,使其向好向善、天朗气清,一直就是网民的强烈呼声。

人人有手机、处处可上网,近几年,我国互联网行业迅猛发展。在互联网行业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一些问题,尤其是网络谣言时有出现,误导了公共舆论,影响了人们的正常生活,损害了网民的合法权益,对社会发展稳定产生了干扰。危言耸听的网络谣言,不仅会造成人心恐慌、制造社会混乱,像此前在网上流传的“塑料紫菜”“毒草莓”等谣言还给行业和产业发展带来巨大损失。

专业人士指出,区别于此前口口相传的谣言传播,网络谣言插上互联网的翅膀,发布成本更低、传播速度更快、影响范围更广,正因为如此,社会危害也更大。

如何治理?各方都在尝试。数据显示,食品健康类网络谣言已经成为网络谣言中占比最高的。“小龙虾的致命真相:全世界都不敢吃,中国人却还被蒙在鼓里”“吃草莓容易感染诺如病毒”“喝茶等于喝毒药”等谣言,一度曾经让大家无所适从。

古人有云,“谣言止于智者”,谣言自古以来都存在,现代社会,谣言借助互联网更是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当谣言铺天盖地袭来的时候,就会产生“三人成虎”效应。分不清孰是孰非的网民,往往也会抱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消极态度,遂使谣言不胫而走愈演愈烈,造成认知混乱,给社会和谐埋下隐患。有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类谣言,更会对国家安全带来危害。

此次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通过联合相关部委、地方网信办、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及专家、普通网民等多方力量,构建起网络协同辟谣机制,实现了24小时全天候监控,将各类谣言一网打尽。而且,海量的数据资源,可以为甄别谣言打造利器。

阻断网络谣言,每个人都要尽量做到不信谣、不传谣,面对那些似是而非、面目模糊的消息时,现在多了个权威的新渠道,在这个平台上可以找到最权威的答案,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举报谣言,为共建清朗网络空间尽一份力。

【各方声音】

专家观点:

中央网信办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副主任周展科:我们去年共受理谣言类举报7.8万件次,主要有抹黑英烈,有历史虚无主义,还有一些捏造虚假新闻,另外还有涉及到医疗健康教育卫生环境和包括食品安全等这些方面。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编辑部主任姚笛:我们做互联网一直有一观点,叫六度分隔理论,其实我们一个人就可以传6个,通过6次我可以找到全世界任何的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太可怕了。

中国食品辟谣网主编郭良:什么什么合在一起食物相克,还有隔夜的什么什么不能吃,很多是没有依据的,就是民间以讹传讹整理出来的。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主任马冠生:建立辟谣监测干预机制,整合多方力量对谣言进行鉴别、评判、阻断,有利于让科学在澄清真相、应对谣言中发挥作用,让知识跑在谣言前面,增强公众对网络谣言的识别能力。

网友热议:

@lunen:随着社会的发展,互联网给予了公众很大的观点自由表达空间,积极正面的讨论往往会助推政策法规的完善。但是一些别有用心者,往往利用网络的匿名形式,发布并传播不实信息——有的造谣者对事件全局并未完全掌握甚至按自己的臆想编造出来的事件,就这样堂而皇之地登上热搜榜,赚流量、博眼球;有的打着“正义”旗号曝光所谓的“真相”,实际上却是敲诈勒索、借机敛财;还有的唯恐天下不乱,故意造谣生事,宣泄负面情绪……一系列乱象表明,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的正式上线,对于净化网络空间,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lendy:在互联网时代,网络的出现不仅将人们的惰性放大到了极致,也给谣言提供了非常便利的条件,造个谣再也不用担心成本了,更可怕的是,这种无法判断真假就转发的实例已经融入了普通人的生活,随着“三人成虎”的恶意传播,这种谣言对于不明真相的人来说,那就是铁板钉钉的事实。

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的正式上线,是依法从严治理网络谣言、维护网络清朗空间重要举措,但是这只是第一步,对于广大网民来说,视而不见并不是好的办法,而是要努力传递正能量,不信谣、不传谣,“举手之劳”举报谣言,然后把正确的信息分享到朋友圈,净化网络空间是每一位网民的责任。还有就是网民在转发信息时,不能太缺乏独立思考能力了,总是人云亦云,急着站队,毕竟舆论自由不是指随意造谣,“三人成虎”的事情太多。

@Camille-鹿岛:官方平台上线,第一时间关注下载,坚决支持,愿广大网民朋友们,凡事多观察多思考,保持理性,勿造谣传谣,要有所担当,对自己在公开的网络平台上所发表的每一条言论负责。

@dodoniuniu:网络不是法外之地!爆料更不是造谣传谣的借口!公民在享受法律赋予言论自由的同时,也必将承担肆意攻击的法律责任!

@小蔡锅的理财日记:对谣言及时正确地处理有助于提升政府公信力、降低公众疑虑、保护当事人等,希望这个辟谣平台能不忘初心健康茁壮成长。

@居Lance:现在的互联网与人们生活密不可分,网络上的各种言论也会对人们产生极大影响,谣言止于智者,但是总会有人对此不重视,希望辟谣平台可以发挥更好的作用,以高效率处理谣言。

(本报整理)

「“鲜”看新区报」9月5日贵安新区报

匠人杨国文:

41年制作芦笙3000多支

“从我第一次制作芦笙开始,我便爱上了这门传统的手工技艺。”贵安新区马场镇凯掌村苗族村民杨国文,家中世世代代都是芦笙匠人,他从15岁开始跟随父亲学制芦笙,至今已有41年。

“儿时,一家三代人共同制作芦笙的情景,令我记忆犹新。”杨国文说,他刚开始学习制作芦笙时,巴不得一天做一支,“那时候芦笙售价为8到15元一支,买的人也多。我和父亲、老祖公一起做,一个月能卖出60支左右。”

“制作芦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得慢工细活。”杨国文说。制作芦笙这41年来,经他手中制作出来的芦笙已超过3000支。

芦笙主要由笙斗、笙管、簧片和共鸣管构成,其中,簧片的制作工艺最复杂,耗时也最长。为了保证每支芦笙的品质,杨国文全程采用手工制作,仅仅一个簧片,就要用3天的时间。“作为芦笙的‘发音器官’,簧片成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芦笙的音质是否细腻优美。铜片过厚,音质就差,还会导致吹奏时费气费劲;太薄的话,音色则缺乏雄厚感。”

在制作簧片时,只见杨国文小心翼翼地拿起薄厚打磨得十分匀称的簧片,用小刀一点一点地加工,并将簧片放在耳边试听。“这个过程最为重要,必须一边调一边慢慢试音。音色调好后,再把簧片上到竹子上。”杨国文自豪地说,现在的他,一听就知道音色对不对了。

簧片完成后,就是制作芦笙的主体了。虽然现在制作芦笙,部分环节可以用机器代工,但杨国文认为机械制作出来的成品千篇一律。为了保证芦笙的美观和特点,他始终坚持手工制作,连原材料都要亲自上山精心挑选。

杨国文就是这样日复一日地制作芦笙。“我十分希望能有人来跟我学制作芦笙。但这门手艺既枯燥,又需要耐心,而且普遍要学3年才能出师,因此很少有人来学,我想找一名接班人都难。”杨国文说,这么多年来,没有一名徒弟从他这里“毕业”。为了不让这门祖传手艺失传,杨国文招收徒弟的念头一直没停止过。

随着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芦笙表演越来越多,杨国文的芦笙订单也越来越多。“一支芦笙平均售价600元,单单卖芦笙,我一个月能挣3000元。”杨国文说,钱挣得多少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对芦笙的热爱。正是由于这份热爱,让他坚持了41年,并将继续坚持下去。

(本报记者 申雨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