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讓數據長出手腳,帶動工業網際網路「走起來」

“我覺得在工業互聯網方面,我們過去研究得太少,可能花的精力也不太夠,之前更多的關注是在‘互聯網+’的方面。未來應該把精力投射到工業互聯網上,工業互聯網即在原來基礎上的‘+互聯網’。”IDG資本全球董事長熊曉鴿近日公開表示,看好工業互聯網未來發展,希望中國製造能“贏在未來”。

6月6日, 中國製造業巨頭富士康科技集團借30週年之際,邀請工業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投資等領域的頂尖專家,以及社會各界代表共話“中國智造”的未來。會上包括熊曉鴿、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騰訊公司副總裁王龍、京東集團副總裁劉子豪、人工智能商業化實驗室創始人吳霽虹等專家學者就“AI-工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的融合發展”分別進行了精彩發言。

AI讓數據長出手腳,帶動工業互聯網“走起來”

專家共議“AI工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的融合發展”話題

專家們認為C2M是工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融合發展的方向,但目前工業互聯網尚未成熟,尚缺乏定製化生產能力,導致生產與需求脫節,在融合過程中,首先要解決的是數據積累以及工業互聯網建設問題。

工業互聯網最大的機會在全自動化AI

AI讓數據長出手腳,帶動工業互聯網“走起來”

創新工場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開復發言

作為互聯網領域的專家,李開復表示,中國互聯網創業環境為AI打下一個重要基礎,使中國成為AI大國,為工業互聯網發展積蓄了重要能量。

在創新工廠眼裡AI分四種:互聯網AI、基於大數據的商業應用、實體世界的智能化,以及全自動化的AI。其中全自動化的AI是跟工業連接最多的部分,“這個時候AI不但是自動化可以動了,而且有自主去判斷去尋找它的路徑,它有手有腳,可以觸摸、行動,我認為這是工業互聯網最大的機會。”

在他看來,全自動化的AI中美各有優勢,“美國的技術更領先,但是中國政策場景和落地更好,加上豐富的數據資源,讓中國企業具有彎道超車的機會。”李開復指出。

工業超級大腦賦能“中國製造2025”

對於AI如何賦能工業互聯網,騰訊公司的副總裁王龍給出了進一步解讀,他說,“不管是實體經濟還是實體資產數字化,我們認為AI都是一個很重要的工具。因為,第一,AI的感知、交互、決策將會幫助工業企業更好地發現需求;第二,AI比人類靈活,比如,突然加班或變換生產工藝時,AI可以幫助壓縮生產和質檢的環節;第三,當把線上線下融合,把生產製造環節線上化以後,我們會發現一些新的商業機會。比如,通過物聯網的技術或AI技術感知設備的運行狀態,通過大數據做上下游的數據整合和分析,可以進行更好地指導決策。”

關於第三點原因,王龍提到,富士康的行業經驗和數據資源無可替代,希望能把騰訊的優勢力量和富士康的行業經驗結合,打造一個真正的“工業超級大腦”,賦能行業企業,助力“中國製造2025”。

富士康建設人工智能工程幫助企業轉型

不過,作為“中國製造2025”主力軍的依然是中國製造業的大型企業。如今即將轉型為智能製造和科技服務綜合解決方案服務商的富士康科技集團,也在利用AI,幫助企業實現轉型升級。

郭臺銘稱,富士康未來將成為“一家全球創新型的人工智能平臺,而不只是一家制造公司”。

人工智能賦能工業互聯網,工業互聯網與消費互聯網進一步融合,未來路還很長,但是前景無量。人工智能商業化實驗室創始人吳霽虹表示,“在融合的過程中,以前的兩個大體系,可能會變成5-10個大體系,每一個體系裡面就會衍生出新的增量經濟,這是人工智能帶來的增量經濟。”可以說,隨著工業互聯網的成熟,消費互聯網和工業互聯網的深度融合,未來工業互聯網下單定製產品這樣的C2M將不再是夢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