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清光绪皇帝崇陵发掘始末:医生清理遗体时竟呕吐

在十三陵定陵的考古发掘之后,为了更好地保护地下文物,周恩来总理曾经下达指示,不再主动挖掘帝王陵。这一规定至今被我国文物部门严格执行着。然而,这其中却有一个特例,那便是清德宗光绪的陵寝崇陵。1980年,文物部门在部队的配合下进入了崇陵地宫。这究竟是怎样一次行动,其中又有怎样的发现呢?笔者采访了当时亲临现场的资深老记者,原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纪录片学术委员会副会长西冰先生,他的讲述让我们重回了那个神秘的时刻。

揭秘清光绪皇帝崇陵发掘始末:医生清理遗体时竟呕吐

光绪帝画像

揭秘清光绪皇帝崇陵发掘始末:医生清理遗体时竟呕吐

清西陵光绪皇帝下葬的墓地在建设之中

一、崇陵早年被盗,因此才能进行抢救性发掘

作为一个弱势皇帝,光绪生前并没有修建自己的陵寝。在他去世之后,才于1909年开始在清西陵为其择地营建陵墓,是为清崇陵。这一陵寝在1912年方才完工,此时民国已经替代了清王朝。按照清帝退位协定,民国政府有责任协助完成光绪的葬仪,并在1913年与逊清小朝廷共同葬光绪帝于崇陵。作为一个封建皇帝,光绪却是在一个共和政府的主持下得到安葬的。

不幸的是,仅仅二十六年后,光绪的这座陵寝便被盗掘,遭洗劫一空。西冰先生曾经于1980年参加了对光绪崇陵的考古发掘,在今天而言,属于典型的抢救性发掘。

为什么会选择在1980年对光绪的陵寝进行这次发掘呢?

原来,工作人员在同属清西陵的泰陵上发现了盗洞。

泰陵,是清雍正帝的皇陵,也是清西陵最大的陵寝,位于崇陵西南约四公里处。1980年春,清西陵文物保管所所长陈宝蓉在巡逻时于泰陵月牙城琉璃影壁右前方发现一个盗洞,怀疑泰陵地宫被盗,于是通过管理处报国家文物局,国家文物局因此批准河北方面对泰陵进行发掘的申请。

4月8日,河北省、保定市和易县文物局联合开始泰陵发掘,但实际发掘中发现盗洞只深入到地下两米左右便消失了——这是一个没能打穿地宫,失败的盗洞。同时专家鉴定这一盗洞并非近日形成,应该是建国前盗贼所为,所以泰陵既没有被盗迹象,暂时也没有被盗危险。

因为在十三陵定陵开掘工作中曾出现部分出土文物无法良好保存的技术问题,周恩来总理曾亲自下达命令,停止对帝王陵的挖掘。在这样的情况下,社科院考古所所长夏鼐先生力主暂停对泰陵的发掘。这一主张得到了国家文物局的支持。国家文物局局长任质斌、副局长孙仙逸陪同夏鼐先生来到清西陵,制止了对泰陵的继续发掘,并下令将盗洞回填。

从今天的角度来看,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但是,对于很有期待的河北文物部门来说,无疑是有些失望的。

也许因为这个原因,国家文物局在叫停泰陵发掘的同时,给了河北方面一个“安慰奖”——如果清西陵有已被盗掘的陵寝,可以进行发掘,以抢救残存的文物。

二、清西陵中,唯一确定被盗的,便是光绪帝的崇陵。

可能只有两个盗墓贼,留下不少珍宝没盗出

7月,河北省文物部门下达了对崇陵进行发掘考古的命令。考虑到开掘的工作量,除了文物局的人员以外,还有解放军部队派人参加了考古。西冰先生当时是作为河北电视台的见习记者参加工作的,他给负责拍摄发掘考古纪录片的摄影师田榕林担任助手。除了文物局的两个工作人员以外,还有工兵和一名军医在场。这位军医在此后的考古中充当了法医的角色,起到了很关键的作用。实际上,此前文物部门已经进行了一定的探查,确定盗洞已经通入地宫,也设法检验了地宫内的基本情况,证实光绪帝后的棺椁确实都遭到了盗掘。

他们首先来到了盗洞的前方。这个盗洞的位置在琉璃影壁的前方,说明盗墓贼十分有经验。正常情况下琉璃影壁后面地下,便是将棺材运进地宫的墓道。盗墓贼将盗洞一直向下打,绕过金刚墙后再向上,形成一个巧妙的U字形盗洞,避开了破坏金刚墙的艰难工作。

与此前流传是某军阀部队盗取了崇陵不同,专家根据盗洞的大小和墓内情况,推断盗崇陵的可能只有两个盗墓贼,一个成年人指导并在外望风,一个未成年人进入墓穴盗窃,根据盗墓行当的惯例,他们很可能是父子俩。值得一提的是正因为进入墓穴的那个盗贼可能年纪不大,没有经验,才留下不少珍宝没有盗出。

打开墓道后,由于几道石门已被盗墓者打开,工作人员便直入墓室。西冰先生等也跟随进行摄影。他们电视台使用的是一台16毫米摄影机,四个双联装碘钨灯,以及一台长城135照相机,文物部门的工作人员也携带了一台双镜头照相机。故此,开掘崇陵的工作尽管短暂,却留下了较为丰富的影像资料。

西冰回忆当时的情景:“我们到达崇陵第一天是拍摄墓道挖掘,当时工程尚在进行中。初进墓道,顿觉寒气逼人,与外面形成巨大反差由于正值夏季,天气炎热潮湿,外面的空气遇到墓道墓室低温顿时凝成水气,墓道墓室的顶部都在滴滴答答的滴水,很是潮湿。”

揭秘清光绪皇帝崇陵发掘始末:医生清理遗体时竟呕吐

下墓后看到的石门摄影/西冰

揭秘清光绪皇帝崇陵发掘始末:医生清理遗体时竟呕吐

考古工作者在工作,左侧光绪棺椁,右侧隆裕棺椁摄影/西冰

三、地宫中十分潮湿,竟是用电视台照明灯“烤”干

无论盗墓者为谁,他们留下的现场让人感到恐怖而凄凉。进入地宫墓室后,人们首先看到的,便是已经被揭盖的棺材里,化作骷髅的隆裕皇后仰面向天,两只黑洞般的眼睛直直望向上方,仿佛在控诉着不甘和愤怒。由于盗洞破坏了墓室的密封,地宫中十分潮湿,充满了泥泞,顶部还在滴水。虽然时值盛夏,墓中却满是阴森。显然,不清除墓室中的积水,考古工作是无法进行的。

怎样完成这一工作呢?工作人员看到电视台的设备灵机一动。当时为了拍摄开挖光绪墓的纪录片,河北电视台配置了一辆发电车和四部强力照明灯,在场的考古工作者发现这种照明灯瓦数大,打开后热力强劲,于是与电视台商量是否可以利用照明灯将墓室“烤”干?

不能不说这是个奇思妙想,但却是个有效的奇思妙想。经过几个小时的“烘烤”,被盗的崇陵地宫终于现出了本来面貌。

在地宫中,有两具比邻而置的棺椁,经过检查,棺椁都上过十道漆。每具棺椁的棺床四角各有一个石台,棺椁放在上面,与地面有一定距离。这两具棺椁,左侧的是光绪的,右侧的是隆裕的。既然崇陵是光绪皇帝的陵寝,大家关注的首先便是光绪帝的棺椁。在棺椁侧面左下方有一个砍开的破洞,人们注意到在破洞的外面,地面上有一些散乱的细碎骨骼。

这是什么骨头呢?

那名军医这时已经戴上了一副手术用的乳胶手套,准备扮演法医的角色——有意思的是这位“法医”居然是一位内科医生,此人胆大心细,后来竟然爬进了光绪皇帝的棺材,猫腰蹲在里面进行清理。他看过之后判断,这是人足部的骨骼。

事后人们判断,盗墓贼在打开棺椁之后,抓住光绪帝遗骸的两只脚,试图将尸体拖出棺外。然而,因为遗体已经腐朽,盗墓贼硬生生将尸体的两只脚拽了下来,也没能将其拖出来。于是,盗贼改为自己爬入棺木,将光绪帝的尸身上随葬品取下,再将尸体翻转过来,对其背后的随葬品进行洗劫。因此,发现的光绪帝遗骸,是面朝下俯卧的。打开棺椁后看到,这位皇帝的肉身除去少量软组织已经基本腐烂殆尽,只有小腿处尚有肌肉附着,棺内遗骨周围都是烂泥似的糊状物。

由于一直有怀疑光绪帝是被人害死,此时外面有人在问:“有没有头?”在墓中的工作人员仔细观察了遗骸头部,证明其头部和颈部连接自然,并不是像某些小道消息所说,曾被刺客砍下后重新装回去的。此后的检验也证明光绪帝的遗骸上并无外伤。棺材里有帐子,上饰经文,但皇帝的身上未见礼仪性的龙袍,不知是已被盗走还是葬仪中并不使用。光绪的衣服已经与尸身周围杂物混为一体,依稀可见属于内外衣的黄色和红色丝织品,勉强可以提取而已。这些织品提取后有些许变色(现西陵管理处据说存有出土光绪龙袍一件,与西冰先生回忆略有出入,可能是后续发现的)。

四、陪葬品中几块怀表,或是光绪生前珍爱之物

为了整理光绪帝的遗骨,那位医生半跪着一块一块将骨骼递给外面的考古人员,同时讲解“这是枕骨”,“这是尺骨”等等。当时工作人员打了井水,便在宝顶上清洗待整理的遗骨。

这位军医不乏勇气,然而,当处理隆裕皇后棺椁,把手插入那种尸身周围的烂酱糊状物,感受到那种黏黏糊糊的感觉时,这位大胆的医生还是无法忍受,跑出墓室呕吐起来。

西冰回忆:“隆裕皇后的棺材看起来就是一个酱缸,厚厚的一层深棕黑色黏稠物体,这与棺材被掀开,墓室内水滴落入棺材有关。”他强忍不适在地宫中坚持拍摄工作,却有一个意外的感受——这种糊状物虽然望之令人反胃,但却没有异味,这是怎么回事儿?

事后工作人员将这些糊状物从棺中铲出,晒干后进行辨认,才发现了其中的秘密——原来,这种糊状物并非腐烂的尸体产生,而是香木的碎屑。这应该是帝后下葬时被放在棺材里防腐和防潮所用。从盗洞中进入的水分使这些香木屑化作了烂泥状,倒是让“法医”白白地恶心了一番。

而隆裕皇后的棺椁中还意外发现若干宝物。西冰回忆:“发现隆裕皇后骨盆下的珠宝袋是当天沉闷工作的一个亮点和惊喜,当时所有人都不抱任何希望了,只想清理干净收工。军医拿起盆骨时突然眼前一亮,在我们碘钨灯强烈的光线下,大大小小的珠宝珍珠发出一片光亮。“原来隆裕下葬时腰间带有一个锦袋,里面装了一百多颗珠宝,盗墓贼并没有发现它。光绪皇帝双手中所握的翠环,鸡血石也没有被盗走,与隆裕的珠宝同成为这次抢救性发掘的重要收获。

工作人员还对光绪帝的头发进行了取样。西冰先生回忆,由于当时光绪帝头部的肌肉和皮肤已经不复存在,其头发初看时仿佛一个头套,套在骷髅头上。以手触及仿佛一团,最初感觉不出何处为头何处为尾,拿出棺外整理,才能看出形状,共两段,上面还有下葬时打的节。

由于当时设备有限,对光绪帝的遗骨和遗发无法作进一步检验,但在场工作人员都知道光绪帝是否被害而死仍是一个谜团,而这些遗蜕无疑是未来解开谜团的重要证据,故此都赞成将其有效保存,以备将来。事实证明,这个有远见的决定是十分正确的。

光绪帝的棺椁内,根据记录原有一百余件随葬品,大部分被盗墓贼席卷一空。但也不是没有遗存——该陵的金井没有被盗。

揭秘清光绪皇帝崇陵发掘始末:医生清理遗体时竟呕吐

金井的盖子摄影/西冰

当时参加发掘的陈宝蓉先生回忆:“金井内发现的保定子母铁球和玉石球,对于研究保定铁球的发展过程提供了很重要的历史实物。五块亨得利怀表更有研究价值,其中一块小小的金壳珐琅表上,表盘周围镶有米珠一百七十八颗,至今无一破损或脱落,可见当时工艺水平之高超;表壳上是金丝珐琅组成的图案,五彩缠枝莲和繁茂的绿叶连接在一起,三只彩凤展翅腾空,首尾相顾。大片彩蝶于花丛中追逐起舞,异常精美。估计这块表可能是在亨得利定做的或者是亨得利进贡给光绪皇帝的,而凡是进贡品或皇帝的定做品,都是单独设计,专门制作,数量不会多,质量也一定是上乘的。常言说,物以稀为贵,那么这块表就无法估价了。金井里还发现有玉别字、白玉立人、翠玉八宝、雕花白玉石等文物,也极为珍贵。”

揭秘清光绪皇帝崇陵发掘始末:医生清理遗体时竟呕吐

金井中保存的怀表

光绪皇帝据说生前喜欢自己动手修理钟表,而且发现的玉器也多有把摩痕迹,看来,金井中放置的多半应该是主人生前珍爱之物。

五、后期检验证明,光绪遗骨中含有高超标的砷

崇陵被盗时西陵地区已经处在兵荒马乱之中,没有如东陵盗案后那样对帝后尸骨进行重新收敛,也是其残存随葬品得以留存的一个重要原因。

传闻光绪帝死于砒霜,果然工作人员对光绪帝遗骸的后期检验证明,包括光绪帝的发辫、肩胛骨、胸骨,以及相邻位置的服装上发现了砷的聚集。

砷中毒通过检验头发发现线索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是慢性中毒,随着毒物积累,死者头发中会有超标的砷元素保留,但如果是急性中毒,毒物多半来不及进入头发,是难以检验出结果来的。

从目前种种涉及光绪帝死亡的记载来看,这位皇帝如果是被毒死,其直接导火索应该是慈禧病重。慈禧一旦死去,按照正常程序应是光绪重新掌权,以两人之间水火不相容的关系,光绪必会对慈禧做出种种否定,戊戌变法等事业可能翻案。这是慈禧所不能容忍的。慈禧病重的时间不长,在死亡前半个月还到万牲园游玩,故此她如果决心毒杀光绪,也是短时间内实施的,光绪帝的死亡应该属于急性中毒。对他的头发进行检验,正常情况下不应该有太多的意义。

然而,对光绪帝头发的检验,偏偏验出了超出正常情况两百至三百倍的砷毒含量,成为他是被毒死的重要证据。由于这一点与常识不符,故此有些历史学者对检验的结果存在疑问。这可能也是对光绪帝遗物遗骨的检验持续数年之久的原因。

但是,如果仔细阅读检验报告,会发现这应该是一个科学的结论。光绪帝是被毒死的根本证据,并不在对其头发的检验,而在于对其骨骼和衣服残片的检验。在光绪遗骨中检验出了高超标的砷,与其胃部越接近的骨骼,含砷越高。尽管经过了清洗,但其胸骨,胸腹部衣物等处检验出的残存砷总量达到210毫克,已经超过人的致死剂量。考虑到这只是百年后的遗存,光绪帝遗体内含砷的总量当在十倍以上!

与此相对应的是光绪其他部位的骨骼和衣物中,含砷量是很低的,如足部、手部等远端骨骼含砷量基本正常。这一检验结果从法医学的角度直接指向了一个结论——光绪帝死于砷急性中毒。他的死亡应该是通过口服大量砒霜类毒物的方式造成的。

但令人感到异常的是,这根发辫的含砷是不均匀的,它含砷最高的部位是中段,而不是接近于头皮的末端,如果说这些砷是通过代谢进入头发的,显然不合理。

最初的推测是光绪的发辫被压在身体下方,由于尸体腐朽,包含大量毒物的胃内容物渗出体外,浸染服装后也将旁边的发辫污染,故此出现这一发辫中部严重超标的现象。

然而,从西冰先生所述崇陵发掘情况,光绪皇帝的头发当时是“如同头套一样”散于头骨周围,而不是压在身体下方,这种描述就不十分科学了。

历史学者芦继兵先生结合各种史料提出了一个大胆的假设——光绪发辫的砷超标,源自于其中毒时的反应。很可能是光绪服用慈禧所赐有毒“塔喇”后发生了呕吐,呕吐物沾染了发辫中段,虽然他死后肯定对尸体进行了清理和擦洗,但黏附在发辫上的砷依然保存了下来,这就是其发辫不均匀砷超标的原因。

光绪帝服砒霜后发生呕吐是符合毒物学原理的。砒霜具有强刺激性,如果毒物的浓度过高,服用者会不由自主发生呕逆。慈禧如欲毒死光绪,砒霜浓度自然越高越好,因此光绪服用时很有可能引发呕吐。

但也存在另外一种可能,那就是光绪对于慈禧可能毒死自己也有预感,故此在服用其送来的“塔喇”后试图将其呕吐出来避免中毒。或者在太监逼迫其服用时试图反抗,吐出了部分毒物,然而,这种反抗终究无效,光绪还是被活活毒死。

在清宫档案中,记载了一件通常被人们忽略的事情——光绪生前喜欢看书,他死亡前最后一次要来阅读的书籍,是当时世界先进国家的法律和政治图书。

这是一个让人充满惆怅的联想吧。

光绪的死亡原因,尽管基本已经有了结论,但有些学者认为,这仍不能被作为最后定论,还需要更进一步的证据。作为一个神秘的皇帝,光绪到底是不是真的被慈禧毒死的,其死亡经过如何,未来也许还有新的史料提供佐证抑或颠覆。历史的魅力,也许就在这种不确定之中。而我们所能确定的,便是在封建王朝的时代,无论光绪是怎样死的,那个时代的政治必定充满罪恶和阴谋。本版供图/萨苏(除署名外)

光绪崇陵美景:

揭秘清光绪皇帝崇陵发掘始末:医生清理遗体时竟呕吐

揭秘清光绪皇帝崇陵发掘始末:医生清理遗体时竟呕吐

揭秘清光绪皇帝崇陵发掘始末:医生清理遗体时竟呕吐

揭秘清光绪皇帝崇陵发掘始末:医生清理遗体时竟呕吐

↑↑↑摄影:老弓行摄

揭秘清光绪皇帝崇陵发掘始末:医生清理遗体时竟呕吐

↑↑↑摄影:POCO@银鸽

揭秘清光绪皇帝崇陵发掘始末:医生清理遗体时竟呕吐

↑↑↑摄影: POCO@刘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