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初朱元璋唯一留下功臣汤和未杀?引人深思~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诸地起义军遍地崛起,最后夺得天下的只有朱元璋这支起义军。

明初朱元璋唯一留下功臣汤和未杀?引人深思~

北京故宫

在朱元璋建立大明朝后,不断的扫灭全国各种不服,直至其统治地区内太平了事。跟着朱元璋一起打江山的臣子们开始了享受生活了,各种矛盾不断,尤其是贪腐开始出现苗头。由于洪武时代大部分官员以及将领都是穷苦出身,对于自身定位不准确,引起了朱元璋的反感。况且,朱元璋也是想收回部队的军权,只有部队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才是真正的安心。同时,朱元璋也想为他最喜爱的儿子(太子朱标)扫平登基障碍!可是天不遂人愿,朱标早亡,没能当上皇帝,朱元璋心痛不已,无奈传给他的孙子-朱允炆。为了给老朱家的后人一个安定的环境,老朱举起了他的屠刀,杀向了身边的大臣,他不想看到身边能够威胁他后人的存在。并且在他在位之初就废除了流传中国千年历史的宰相制度,从此,便开始安心的巩固老朱家的江山。

明初朱元璋唯一留下功臣汤和未杀?引人深思~

汤和像

都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可不是么?无奈之下只能慢慢搞定身边的能臣武将,从此,老朱走上了屠杀大臣的道路一去不复返。但是唯一没被老朱杀害的大臣,却是他的玩伴-汤和,据说汤和与朱元璋是一条街上长大的,也就是发小了。朱元璋这位发小了不得,童年的汤和有壮志,在嬉戏玩耍时,喜欢统率群童,练习骑马射箭。成年之后的汤和身高七尺,举止洒脱,沉稳敏捷,善于谋略。

明初朱元璋唯一留下功臣汤和未杀?引人深思~

明故宫

汤和简介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钟离人(今安徽凤阳),汉族,明朝开国功臣,军事将领。

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1352年(元至正十二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今南京)、取镇江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

1357年(元至正十七年),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1367年(元至正二十七年),为征南将军,在浙东击败方国珍部。尔后率部由海道入福州,俘获占据延平(今福建南平)的陈友定。又随徐达率军征今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1378年(明洪武十一年),封信国公。1389年(明洪武二十二年),告老还乡,赐第凤阳。

1395年(明洪武二十八年)农历八月因病去世,是少数明初开国功臣能得以善终者。追封东瓯王,谥襄武。

至于为何没被杀害,这里有几种原因给大伙说道说道……

明初朱元璋唯一留下功臣汤和未杀?引人深思~

明朝皇帝们

首先,第一个就是汤和是老朱的发小,当时汤和在郭子仪手下红巾军当兵,汤和便给儿时伙伴朱元璋写信,邀请在皇觉寺的朱元璋参加义军。有人知道了这封信的内容,要去告密。于是,朱元璋投奔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后来,大伙也知道了,从此朱元璋的官越做越大,汤和便始终不渝的追随于朱元璋直至病故,这让朱元璋很感动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汤和这个人比较谨慎,还洞察了朱元璋的小心思,老朱要收回兵权啦~因此寻找机会对朱元璋说:"臣年事已高,不能再指挥军队驰骋战场了,希望能返回故乡,为将来死去找一片容身之处。"朱元璋听后大为高兴,解除了汤和的兵权。毕竟是皆大欢喜啊,不仅为老朱解决了麻烦,还带了个表率,老朱能不高兴么,看,还是发小靠得住啊。

明初朱元璋唯一留下功臣汤和未杀?引人深思~

南京城墙

第三个原因,就是老朱把身边人都杀怕了,身边连个说个话的都没有,洪武后期尤其明显,大臣们都害怕被杀,上朝时候都有点心惊胆战的,所以说,对于一直没被处置的汤和,老朱心有感触啊,不然老朱当初在得知汤和告老还乡后还在老家凤阳给修建了府邸,还赏赐了大量金银财宝。

明初朱元璋唯一留下功臣汤和未杀?引人深思~

汤和墓

第四个原因,据《明史·汤和列传》记载:汤和晚年为人更加恭敬谨慎,入朝所听到关于国事的议论,不敢向外泄露一句。他有妾百余人,生病之后便全部用钱将她们打发走。他在朝廷上所得的赏赐,大多分给了家乡的乡亲们,每当见到布衣时的故交遗老时,汤和总是显得非常高兴。当时许多公、侯等老将都因奸党罪先后伏法,很少有人幸免,而汤和独享老年之福,并以功名而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