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好医生⑧|何秀波:将灵魂投入到工作中的B超神探

长沙好医生⑧|何秀波:将灵魂投入到工作中的B超神探

在首届中国医师节前夕,长沙市卫生计生委评选出100位优秀医师、18位德艺双馨优秀医师,用先进典型的力量激励千千万万医务工作者钻研医术,弘扬医德,共建健康长沙。健康微长沙推出“长沙好医生”系列人物专题,讲述这些德艺双馨的医师们背后的故事,与您一起分享他们对生命的爱与敬重。

长沙好医生⑧|何秀波:将灵魂投入到工作中的B超神探

人物名片

长沙好医生⑧|何秀波:将灵魂投入到工作中的B超神探

何秀波,长沙市第四医院主任医师,从事全身彩超诊断及介入诊疗达20年。在多年的工作中受到临床一线大夫和患者的信任,被冠以“神超”、“超四维”、“B超神探”之称。

十几分钟不眨一下眼睛,是何秀波在工作中练就的绝活。他认为在看病人时眨眼就会闪过一帧图像而存在漏掉一个微小病灶的可能性。他细致入微的检查成了无数患者的福音。凭着自己过硬的技术和对患者负责的使命感,“B超神探”挽救了一个个被顽症折磨的病人,受到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信任与爱戴。

人物故事

心怀为民解除病痛的抱负

视患者如亲人

实习工作,让和秀波第一次走进医院,亲眼目睹重症疾病的无情、医生的无奈和患者的无助,当他看到医院里那些被各种隐藏于人体内的疑难杂症、肿瘤病变吞噬着美好生活的病人,看到他们那一双双绝望的眼睛时,他被震撼了。在普外科实习期间,他认识了两个身患晚期癌症的农村患者,女孩年仅23岁,男孩年仅18岁。两个同龄人的悲惨命运让何秀波产生了同情之心,他视他们为兄弟姐妹。尽管请了医院最好的外科医生为姐姐做了肠癌根治术,但仍然改变不了一个残酷的事实。实习结束时他参加了23岁姐姐的葬礼,18岁的弟弟也因医治无效随后就去世了。从那时起,何秀波便明白了一个道理:任何疾病只有及早发现、正确诊断,才能尽可能地帮助病人摆脱病痛的折磨、避免死亡的噩运。因此他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就一身高超的诊断技术。

执着追求

将灵魂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中

九十年代中后期,彩超开始在各大医院普及。何秀波向领导提出了想要从事彩超诊断工作的要求。他很想通过B超洞察病人饱受病痛折磨的躯体,尽早发现恶性肿瘤,把这些吞噬人们幸福的恶魔消灭在早期萌芽状态。工作后他发现,B超入门很容易,但要达到对各种解剖断面和病变的空间理性认识相当难,而且图像断面狭小、缺乏整体感,很多部位的疾病不是看不见就是看见了不认识或不能肯定。他常对同事们说:“如果让我少活几年但能换回弄清病人疾病缘由的能力,我真的愿意。”后来,他真的这么做了。他把十年的青春都投入到了解剖室和自己喜爱的超声诊断专业。下班的时间,他全身心投入解剖室,与大量的人体标本和模型为伴。为了具备和保持在不同切面下将一帧帧图像快速转化成脑海中可透视的立体四维影像的能力,他脑海中无时无刻不在思考和想象着人体各个脏器、各个断面图的立体组合图像。直到有一天,他突然发现自己看生活中的每一个人内脏都是袒露的,跳动的心脏、蠕动的脏器在他眼前原形毕现。家人和朋友都说他已走火入魔了。他引用一位科学家的名言回答:“一个人在某个领域专注到痴迷的程度时,在别人的眼里就会显得不正常。我觉得只要能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服务病人,我宁可不正常。”因此他乐此不疲,连睡梦中也是各种病人的声像图。他觉得每一个脏器的形态和位置都有其天赋的缘由,富含着哲理和逻辑。

1999年单位公派他去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进修半年,他发扬雷锋“挤”和“钻”的钉子精神,利用轮班休息的机会,又自费到协和阜外医院、首医宣武医院学习他们超声诊断方面的技术强项,将一次进修机会转化成三次,受益匪浅。2003年国内的胎儿心脏探查技术还不成熟,值得参考的书籍文献很少。为了掌握不同胎位的胎儿心脏探查手法,他把泡着福尔马林的死胎拿回家尸检。下班一回到家就把自己关在卧室内,抱着死胎摆出各种胎方位的姿势,一周后他终于悟出了该项诊断技术的精髓。

炼就火眼金睛

B 超屏前纤毫必见

工作中的何秀波对自己严格苛刻,要求自己工作时要凝神屏气,不能眨眼,因此他练就了一个绝活——十几分钟不眨一下眼睛。他认为在看病人时眨眼就会闪过一帧图像而存在漏掉一个微小病灶的可能性。他细致入微的检查成了无数患者的福音:有一次,何秀波在为一位患者进行乳腺小叶增生病的常规彩超复查中发现,她的乳腺组织中确实如同临床医生触诊及钼靶检查结果一样没有发现肿块,但右乳一处很小范围的乳腺组织的血流分布却存在异常情况,遂建议患者尽早手术。因为根本摸不到肿块,省部级大医院的外科专家都建议继续观察。这位患者最后在何秀波的一再建议下选择了手术,病检结果令人很惊讶——乳腺导管原位癌。众所周知,发现原位癌是非常难的,一旦能及早发现,只要切除病灶即相当于痊愈。

临床医生和同行们常惊叹于一些极微小的病灶,何秀波医生如何才能精准地识别。有人说他不是用肉眼去观察到的,而是用“特异功能”去感知的。湘西某大学的方老师是一位曾做过根治术的晚期极低分化卵巢癌患者,特意来四医院找何医生做B超复查。在检查中何秀波发现方老师腹腔干肝总动脉根部有一小球形淋巴结肿、胃窦部大弯侧后壁壁间一细小低回声病灶,还于脐旁切口处软组织及腹直肌肌层内找到了种植性转移病灶,每个病灶都非常小,有的腹内深部病灶最大径甚至不到7mm。方老师拿着这个检查结果到省肿瘤医院,该院的专家根据何医生的B超报告与PET-CT影像图进行相应位置的对照,并马上对患者实施了剖腹探查手术,术中证实了何秀波医生所发现的病灶并成功切除。一年后,患者再次入住省肿瘤医院,螺旋CT、胃镜及腹部彩超检查未发现任何异常。当时的手术专家建议方老师再次到长沙市第四医院找何秀波医生做B超。这次,何医生又发现了隐匿于患者十二指肠横部的转移病灶和胃体部多发的<1cm左右的小转移瘤。再次手术术中所见又一次证实了何秀波医生的超声诊断结果。如今,这位被临床认为不可能活过两年的晚期癌症患者,在何医生的B超“监控”下多活了6个年头。

关爱患者

高度负责

何医生与患者间的关系不仅仅止于工作时间,每当他碰到患有重大疾病和恶性肿瘤的患者,他都要悉心留下病人的联系方式,一为反馈自己的工作,更重要的是督促病人不要麻痹大意、积极治疗。2011年秋,在一家单位组织的体检中,何医生发现该单位何某的乳腺上长了一个1.2cm大小的肿块,高度怀疑乳腺癌。何医生留下了她的电话号码并多次电话催促她手术治疗,而这位患者却以工作忙为由,并且不相信自己有癌症。何医生对她晓之以理、讲明后果,在第三次电话后,这位病人才放下工作走上手术台。术后病检结果确诊为早期乳腺癌,没有发现任何转移灶。两个月后何秀波医生惊喜地发现,这位病人在好大夫网站上投票并写信表扬了他。何医生觉得这是病人对他工作最好的肯定与回报。

何秀波医生在平凡的岗位上,凭着自己过硬的技术和对患者负责的使命感,凭借探头影像,挽救了一个个被顽症折磨的病人,受到广大临床医务工作者和患者的信任与爱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