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有公司开始裁员、优化、冻编,这几个行业最严重,你会受影响吗

又有公司开始裁员、优化、冻编,这几个行业最严重,你会受影响吗

李嘉诚又双叒叕跑了!

与此前的抛售内地物业不同的是,这一次是裁撤内地公司员工。

据媒体8月24日报道,李嘉诚旗下长江实业上海公司已展开大幅裁员,目前已有不少员工离职。而这一波裁员还要追溯到更早,今年春节前后即下达了裁员通知及补偿方案,涉及投资、营销、工程等多部门,而拖到8月份,是因为得到通知的员工提出春节前后找工作较难,希望有半年左右时间来缓冲。

而据港媒报道,长实集团发言人就长实上海公司裁员的报道表示,“绝无此事”。

01

当然猫哥也注意到,这并不是第一个传出裁员“绯闻”的公司,内地的部分地产公司甚至地产龙头公司都有相关的计划。

就在长实裁员计划传出来的前一天,内地房企绿地集团被称也将迎来一场裁员风暴,并称绿地集团董事长、总裁张玉良对京津冀、上海及广深事业部总经理做出指示,要求上述区域尽快完成瘦身,裁员10%-30%。

报道称,裁员被绿地公司证实,而且现在处于统计登记阶段,以上海为例,上海公司愿意去外地的可以分流,而不愿意去外地的就离职。

而在同一天,有传闻称,因战略收缩,华夏幸福天津事业部就地解散。

在23日当天,绿地集团就出面否认了这个消息。而传闻唯一得到证实的,就是华夏幸福。8月24日,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600340.SH)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项目推进不力,上市公司进行业务调整,的确关闭了产业新城天津事业部,但是其也特别强调地产业务不受影响。

但是事实上,无论是绿地还是长实上海,都已经过了疯狂扩张的阶段,目前各个房地产公司也都面临着人力资源调整的压力,当然大家对于“裁员”的说法都保持着相当的谨慎和警惕,即便华夏幸福承认解散了天津事业部,但是对外界的统一口径的回复都是,没有明确的裁员计划,只是“局部调整和优化”。

而与这些大裁员的传闻相比,地产龙头企业则显得“高明”的多。

同在全球企业500强的万科和碧桂园并没有裁员计划,但是也进行着人员优化,但其采用的方式叫做“控制编制”。通俗的来讲,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走人就不能进人,尤其是在一线城市这个大市场里,更为明显。

当然对于地产公司而言,“人员优化”只是对于市场温度的本能反应,就像冷了就要多穿衣服,而对于地产商来讲,最好的衣服就是“收缩成本”。

02

● 一方面是市场预期调整,房地产项目可以赚钱但不是全部都赚钱,尤其是在“遏制房价上涨”的调子定下来,政策预期和市场预期都与房地产商们在“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时代的预期不同甚至相左,那么明显的赔本买卖就不再做了。

一些内地房企不仅不拿地王,甚至开始不再抢地。

前几年的一些地王项目面临入市,部分开发商为了回笼资金,主动降价,将地王项目“亏本甩卖”,甚至还有地王项目如南京京港澳项目一样,降价也销售不理想。

而今年也甚少出现前几年那样的天价地王,而今年比较引人注目的地王杭州百井坊地块以溢价率118.51%的价格成交,买家则是来自香港的房企恒隆地产。而7月份的上海虹口天际地王,夺标的同样是香港房企。

● 而另一方面则更加实际,那就是缺钱。

去杠杆在2017年开始如火如荼,到了2018年并没有停止的迹象,而对于地厂商而言,资金的水龙头关紧,融资的渠道不畅,本来就是高杠杆的行业,没钱自然就没有办法扩展规模,对于大型房企而言,自身积累和存货还足以应付,而对于中小房企而言,简直就是雪上加霜。

拿不动地了,开工的项目少了,那么很多项目制的公司就不需要那么多人了,裁员或者“人员优化”就在所难免。

03

有一种说法叫做“实业救国”、“地产兴邦、“金融独秀”,三个支柱性产业来概括经济形势。“兴邦”的地产在裁员,那么其他两个呢?

而以眼下的形势来看,房地产只是一个缩影,各行各业也都在“优化人员”,方式也是五花八门。

(1)券商式裁员:降薪、下放、被离职

券商的这一波裁员风波在年初就已经开始了,“投行寒冬”来的比房地产还要早,而在牛市时扩大规模而招来的过多员工就面临“优化”。

兴业证券调整了薪酬模式,绩效奖励递延,兴业证券有的部门员工在实行绩效“追溯”新规后,被倒扣30%之多,刨除今年“打折”后到手的奖金,甚至还有可能欠公司钱。中泰证券江苏公司的投行团队走了大半,除了苛刻的考核条件未达标,还有薪酬下降和奖金迟迟不发放。

海通证券变黑龙江公司辖区的人员调剂方案被公布,而调剂除了同城调动之外还涉及部分跨区域调动,而国元证券员工爆料,国元证券

总部三年内入职的员工要转到基层营业部“锻炼”,考核不合格直接开除。

东吴证券则被爆入职一年的应届生进入被裁名单,但是要求员工自己提交辞职报告,且还被拖欠8月份工资。

(2)无奈的裁员:破产倒闭

企业面临倒闭或者破产清算,在近半年中进入我们视线的越来越多。

在“互联网+”热潮中的竞争失利者拉手网在其母公司三胞集团陷入资金链困难的时候,首先就是要砍掉不相关业务,拉手网在CEO先于员工离职的情形之下,面临破产,而三胞集团更是要清退拉手的100多名员工。

而被三胞集团砍掉的还有宏图地产板块,项目出售之际,宏图地产的裁员工作已经开始,比例达到了50%-70%。

而面临同样命运的,还出现在共享单车等格局已经确定的行业,在巨头竞争夹缝中而无奈退出的企业;在实体企业不振的时期,一批不堪重负的中小企业以及一些像

诚丰家具这样的令人不胜唏嘘的行业巨头。

“去产能”、“淘汰僵尸企业”、“环保风暴”等带来的关停并转,会使一些企业自然淘汰,或者在原材料上涨等压力下被动淘汰。

企业破产倒闭,除了工作问题,可能还要面临的是因企业经营不善而产生的工资拖欠等问题。

04

什么样的人会被裁或者说“优化”掉呢?事实上,很多巨头企业是达成了共识的。

最近流行一种说法叫做“小白兔员工”。比如前一阵子周鸿祎在微博以及个人朋友圈都炮轰了“小白兔员工”:“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能力强的员工容易离职,因为他们对公司内愚蠢的行为的容忍度不高,他们也容易找到好工作,能力差的员工倾向于留着不走,他们也不太好找工作,年头久了,他们就变中高层了。”

又有公司开始裁员、优化、冻编,这几个行业最严重,你会受影响吗

小白兔员工的说法来自于马云。马云将员工分为野狗、猎犬和小白兔,野狗是能力强态度差,猎犬是能力强态度好,而小白兔是态度好能力差。

坊间对于这种分法颇有微词,普遍认为这是一种“暴力裁员”的借口,却得到了大佬们的共识,无论是“华为清退35岁员工”,还是阿里、360甚至这些新晋的裁员公司对“小白兔”员工的清理,其实侧重的都是一个方面——能力。

而所谓的小白兔员工缺乏的是什么呢?

能力只是一方面,而重要的是常年累月安逸后的危机感与缺失学习进步动力的不足,而这也恰恰是被淘汰的危险信号。

就像一些企业一样,经济环境差的时候,可以选择转型升级,如果员工一起升级那固然是好事,而如果员工不能,那么就招合适的呗,这是市场规律,而规律不相信眼泪。

当然,如果你能够完成个人的转型升级,那么,即便被裁员,有一句话说得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