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现在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是身心不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刘余莉品读《群书治要》

为什么现在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是身心不安?

《群书治要360》讲座第50集01

今天的社会,无论是贫富贵贱都是身心不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信自己的意思,自以为聪明,对古圣先贤的教诲、对于经典生起了怀疑之心,不再依教奉行了。

为什么现在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是身心不安?

《群书治要360》第九十八句:【天地有纪矣,不诚则不能化育;君臣有义矣,不诚则不能相临;父子有礼矣,不诚则疏;夫妇有恩矣,不诚则离;交接有分矣,不诚则绝。以义应当,曲得其情,其唯诚乎。】这句话出自《群书治要》卷四十八《体论》。

这段话比较长,我们一句一句地来学习。“天地有纪矣,不诚则不能化育。”天地是有纲纪的,不真诚就不能化育万物。天地的纲纪、天地的真诚,我们从哪里体会?我们看一年有四季,春夏秋冬,寒来暑往。

这个四时对于我们来说,无论是人,是山河大地、动物、植物、矿物都是一样的,不是为着某一个人,或者为某一类的动植物而来的,它没有任何的偏私。像春雨普润,它是无私的,没有任何偏心的,普遍地滋润大地上的所有动物、植物、矿物,当然也包括我们人类,万物都能够得到好处。

所以古人讲天地的时候说到:“日月无私照,四时无私行。”天上的日月普遍地照在大地上,没有任何的偏私。春夏秋冬来了,也不是为了哪一个或者哪一类的动植物而来,它没有私行,这个“行”就是流行、行动,是没有偏私的。这就是大地的真诚,是平等无私地照顾万物,使天地万物“各遂其生,各得其所”,这就是天之道,就是诚。

为什么现在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是身心不安?

《中庸》上讲“诚者,天之道也”。真诚是每一个人本有的天性。“诚之者,人之道也。”我们人要学着去体现这种真诚、恢复这种真诚,这就是人修行要走的路。所以说“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我们依循经典、依循圣贤的教诲来恢复自己的明德,这就是人的修行之道,就是我们人一生所走的正道。

要恢复真诚,第一点就是要老实听话才恢复得了。这个老实、听话、真干体现在什么地方?就是老老实实地按着经典、圣贤人所说的去做,对于经典、古圣先贤的话毫不怀疑,不是经典所说的教诲就不说,不是经典所教的行为就不做。

正如我们前面学《孝经》的时候,讲到“卿大夫章”时有一句话,“非先王之法服不敢服,非先王之法言不敢道,非先王之德行不敢行。”为什么?因为古圣先贤都是明心见性之人,他明了万事万物的本性,明了自己的本性,进而也明了他人之性,明了万事万物之性。他们是对宇宙人生的真相有彻底明了和洞察的人,所以我们向他们学习才没有错误。而我们的所言所行都依据经典,这就叫循规蹈矩。古人说“无规矩不成方圆”,我们要照经典、规矩学三年、五年,这样长此学下去,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就和圣贤的气分相近了,最后就学成圣贤。

所以我们要恢复真诚就要随顺圣贤教诲,不能够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才是真正跟圣贤人学、跟经典学。我们现在人都太自以为是了,太“聪明”了,结果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为什么现在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是身心不安?

我们看一看今天的社会,无论是贫富贵贱都是身心不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相信自己的意思,自以为聪明,对古圣先贤的教诲、对于经典生起了怀疑之心,不再依教奉行了。我们本来想追求一个幸福美满、吉祥如意的人生,但是因为选择的方法、途径、手段错误了,结果适得其反、背道而驰。

其实修道没有那么难,难就难在我们自己没有信心,不肯照着圣贤人的话去做,不肯相信经典。人们经常会怀疑,说这样做真的能够成圣成贤吗?你看,没有开始做就已经有这些怀疑的念头了。

《尚书》上讲“克念作圣”,“圣罔念则作狂,狂克念则作圣”。只要你把这个念头转成正念,你当下就是圣贤人。难不难?其实圣贤与凡夫就在一念之间。接着你念念能够保持,怎么保持?就是要天天读圣贤书,天天按着圣贤经典来要求自己,修正自己的言行举止、起心动念。这样长此用功、不懈怠,你就成了圣贤人,如此而已,非常地容易。

老子说:“大道甚夷,而人好径。”大道本来是很平坦的,也是很容易走的。但是,

人一看到这条路就在想,还有没有捷径可以走,可能我的方法会更好。就是不听圣贤的话、不听经典的话,结果自己在那绕圈子,绕了几年还是原地打转。能够原地打转已经不错了。古人说:“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能够不退转,那就已经不错了。

为什么现在的人,无论贫富贵贱都是身心不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