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救助暖人心,助力破解“执行不能”困局

司法救助暖人心,助力破解“执行不能”困局

雨花台区法院积极完善司法救助机制,加大对生活困难申请执行人救助力度,对于部分涉民生且标的额小、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案件当事人,发放司法救助金予以救济,帮助真正困难的当事人渡过难关,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司法的温情,也从根本上助力破解“执行不能”的困局。

司法救助

近日,雨花台区法院集中向38名劳资纠纷案件的困难申请人发放47.9万余元司法救助款,用司法救助的“温暖”,融化“执行不能”的“冰封”,最大限度保障了申请人的合法权益。

司法救助暖人心,助力破解“执行不能”困局

他们之中,有肩负经济重担的异地打工者,也有因公司倒闭而突然失业的困难员工,司法救助如同一场“及时雨”,给生活不易的他们送去了一丝滋润与抚慰。

不幸遭遇“跑路”雇主

辛苦酬劳讨要无果

司法救助暖人心,助力破解“执行不能”困局

案件回顾

司法救助暖人心,助力破解“执行不能”困局

冯某是一名来自云南偏远山区的村民,2014年,他经人介绍来到赵某的工地上打工,勤勤恳恳工作了两年多终于工期结束,本以为能如期拿到酬劳,可赵某以工程款未到账为由拖延支付,并出具了欠条一张,写明欠冯某劳务费35000元。谁知没过多久,赵某就“跑路”没了踪影,一纸欠条最终成了空头支票。无奈之下冯某诉至本院寻求法律帮助。法院经审理支持了冯某的合法诉求。判决生效了,但赵某依然没有音讯,案件由此进入强制执行阶段。执行人员受理该案后,依法将赵某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试图倒逼其履行义务,并多次查询了其名下的财产账户,但均是一无所获。面对“执行不能”的无奈局面,冯某流泪道出了家中的困难:父母二人年迈多病,两个妹妹也无固定收入,全家仅靠自己在外打工的收入维持生活,如今两年的工钱追讨无望,让本就生活窘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

解决方案

司法救助暖人心,助力破解“执行不能”困局

得知冯某的境遇,执行人员在通过云南当地政府核实了其家中情况后,建议冯某尝试申请司法救助,并详细指导其填写了相关申请材料。经雨花台区委政法委审核,冯某符合司法救助条件。法院随即依法启动司法救助程序,第一时间将救助金15000元发放到了冯某的手中。

接过救助金的那一瞬间

冯某焦虑的脸上终于露出了笑容

“感谢法院,为我们一家送来了救命钱。”

司法救助暖人心,助力破解“执行不能”困局

司法救助急解当事人困境

群体性劳资纠纷一次性执结

案件回顾

司法救助暖人心,助力破解“执行不能”困局

小李是一家网络公司的员工,工作一直兢兢业业,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打拼出一番天地,可没想到好景不长,公司因为经营不善,迟迟发不出工资,经结算已经累计拖欠他4万余元的工资,拿不到工资的小李心急如焚。同样遭遇的还有许多其他的同事。无奈之下,小李等13名员工将公司告上了法庭。经本院调解,网络公司与13名员工达成和解协议,同意支付拖欠工资及经济补偿金。

和解协议生效后,公司却迟迟不肯履行付款义务,案件就此进入强制执行阶段。当执行干警前往该网络公司的实际经营场所展开调查,却发现公司早已倒闭关门。通过多次的网络查控,也一直无法查找到可供执行的有效财产,案件就此打上个“死结”。

解决方案

司法救助暖人心,助力破解“执行不能”困局

考虑到该群体性案件涉及人员较多,且经核实他们之中多为异地来宁打工者,经济较为困难,经雨花台区委政法委审核,小李等13名员工符合司法救助条件。最终,法院对申请执行的13员工展开司法救助,按照公司欠薪金额50%发放了司法救助金。员工们领到了自己的辛苦的血汗钱,终于露出笑脸。

司法救助暖人心,助力破解“执行不能”困局

“执行不能”虽无奈

司法救助暖民心

法院的执行

需要力度也需要温度

在完善司法救助机制

对困难申请人扶危救困的同时

我们也将依法穷尽执行措施

严惩失信拒执行为

最大限度将案件执结到位

力争向群众交出一份满意的执行答卷

司法救助暖人心,助力破解“执行不能”困局司法救助暖人心,助力破解“执行不能”困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