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合肥市肥西葛大郢的《葛氏语录》

读合肥市肥西葛大郢的《葛氏语录》

《葛氏语录》于1908年(戊申孟冬)在上海出版,其时著者葛逸峰在上海制造局兵工学堂任教习,教授国文。此编大约始撰于1886年,至付梓时,已“秘之巾笥二十年”。

从书影看,为木刻雕版印刷。卷首题签者是刘文煜,刘老圩人。版心为颜体,结体端凝。书中有三序一跋,作者分别为:刘原道、达粹伯(锡纯)、王维泰(柳君?)、葛逸峰(本书著者)。此外,还提及两人:沈亮甫、鲁守华。这几位,都是葛在兵工学堂的同事。正是在大家的鼓励下,葛才决心将此书付梓。

此前,葛拟“藏作家训,本不敢出以示人”——甚是自谦。

数人中,刘原道的职务大约相当于校长(主事?),王维泰则可能相当于校办公室的主任(办事斋)。不过,当时的兵工学堂应视为今天的理工类大学。

读合肥市肥西葛大郢的《葛氏语录》

光阴逝水,流过百年。虽然此书辞义浅近,而今读来已颇有阙疑之处:

一、书中“龙舒葛先生”“舒城名孝廉也”等语,令人费解。最有可能的是:当时从三河街到葛大郢这一片,或曾属舒城县管辖,而非合肥县奄有其地。换言之,彼时的肥西仅指“合肥西乡”,不同于今天的肥西县域。

此书经过葛的五个儿子整理(校字),并落款为“庐阳逸峰葛钟秀著”,则葛大郢或已划归合肥了?还有一种可能就是,葛逸峰中举时的“学籍”是舒城,然似又于理不合。

二、从序跋来看,刘笠侩似应即是刘原道。且录兹待考。刘氏为蒙古族,中垾胡维藩(仙槎)系其妹夫,又与黄麓洪家疃是亲戚——这都不算啥。重点是,其子孙皆为一时俊彦,本自赫然乃居巢名门。

书中记了一段轶话,刘与葛共事于学堂,是始于1906年。课余,葛常去刘在上海的寓所“蛰庐”聊天,“相见恨晚”。

三河前接柘皋河,人文交流亦颇多。水运兴盛的年代,湖上舟楫往来频繁,环巢湖的社会交往是另一种生态,令人缅想。

有趣的是,此录的印行,不独是私人著述,还曾拟作为德育读本的——这不就是百年前的校本教材么?此书著者葛逸峰,“皖之名宿也,道德文章为世推重。”其书若何?感觉有点像《曾国藩家书》,又有点儿似“小论语”。

印象最深的,是其话语的“朴实纯正”以及身为师者的恂恂如也的丰采。余虽资质鲁钝,却泠然是有所会意了,感到受益良多。

2018年9月1日 于肥西

读合肥市肥西葛大郢的《葛氏语录》

附录刘源道所作《葛氏语录》序——

往年,应试郡城,稔闻龙舒葛先生名,然以试事疲苶(nie),故迄未一造先生之室而请益焉,去后辄於邑不已。

丙午冬,先生有事上海制局,余适滥竽其间,相见恨晚,相须益殷。余所居蟄庐较轩爽,日向晡,先生辄至,至则为言。古今時势之迁流,人事之得失,与夫儒者,持己接物之方,靡不折衷至当。余慨然,顾谓先生曰:“方今人心囂而不靖,风俗日即媮薄,诚以近所论说笔之于书,而公之于世,其藉以辅政,教所不及也,或不背儒先订顽砭愚之旨,先生宁有意乎?”

先生愀然曰:“我辈与世鑿柄,宁不自知?曩著语录一編,秘之巾笥二十年,稍稍取示吾子孙。果如君言公之于世,其不诟以迂且腐而覆之醬瓿者?盖寡徒自取戾,无益于世,吾不为也。”

余急走索是稿读之,大概与近所论说殊途而同归,语语质实,如布帛菽粟之切于人身,见诸措施又实能自践其言,底于心安理得而后止。盖非阅世深而信道笃之君子乌足以语此?其足以感发人之心志处,功当不在新吾、杨园诸先生下。爰怂恿付之手民以广厥传,噫!世说之所谓不迂不腐者,吾知之矣,公论俟诸百世何如?

光绪丁末八月 /居巢 /教弟刘原道 /拜敘

最忆是巢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