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凱鋒:在戰爭中,最高決策層如何運用離間計實現上兵伐謀?

​孫子曰: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在軍事評論員龍凱鋒看來,上兵伐謀,其實可以稱為上兵伐首。因為只有首腦才能改變戰略決策,下錯誤的戰略決心,才能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所謂的首,就是首腦、領袖,就是最高決策者。伐首的目的,就是誘使首腦、領袖、最高統帥改變已有的策略,下錯誤的戰略決心,順從我方戰略意圖,從而達到我方不戰而屈人之兵,或者戰而勝人之兵的目的。如何實現上兵伐謀呢?我認為離間計是上兵伐謀的很好手段。在這裡我講三個古代上兵伐謀的戰例。

龍凱鋒:在戰爭中,最高決策層如何運用離間計實現上兵伐謀?

一、長平之戰前,秦國克敵制勝的關鍵是實施了離間計,使趙王臨陣換帥。

秦趙長平之戰,是一次生死存亡的大決戰。在這場生死存亡的大決戰中,而離間計起到了決定勝負的作用。廉頗為將時,率領趙軍及上黨軍民共計45萬人,堅守避戰,使秦軍無法進攻,達不到滅趙目的。此時秦相范雎建言用離間計,秦王採納了范雎建言。派人攜千金買通趙王左右權臣,揚言:“秦獨畏馬服君趙奢之子趙括為將。廉頗易與,且將降秦矣。”趙王既怒廉頗軍多亡失,數敗,反堅壁不敢出戰;又聞秦反間者之言,因使趙括代廉頗將。於是,趙括取代了廉頗,秦王暗中啟用白起為將,趙括改變了廉頗的作戰方案,導致趙軍全軍覆沒,可見離間計奠定了秦國長平之戰的勝利。​

二、長平之戰後,趙王避免滅趙,關鍵是實施了離間計,使秦王下令撤軍。

白起獲得長平之戰勝利後,兵分三路,主力直取趙國都城邯鄲,要一鼓作氣滅趙。此時趙國主力四十多萬人被秦軍坑殺,趙國都城邯鄲都是老弱病殘,如何能夠抵擋幾十萬的秦軍虎狼之師?趙王震恐,虞卿獻離間計,利用范雎阻礙白起進攻邯鄲。派使臣蘇代攜帶重金赴秦,遊說秦相范雎,意思是白起攻下趙國,功勞是白起的,將來秦王稱帝,官比你大;不如我們割地求和,功勞卻是你秦相范雎的。范雎覺得有道理,不甘心滅趙功勞被白起獨吞,於是建言秦王:秦兵已勞,請允許趙韓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秦王採納了范雎建言,命令白起撤軍。趙國獲得了喘息之機,避免被滅國。也為邯鄲之戰做積極準備。可見,虞卿的離間計,暫時救了趙國,避免了滅國之災。

龍凱鋒:在戰爭中,最高決策層如何運用離間計實現上兵伐謀?

三、秦國破壞信陵君合縱之勢,關鍵是實施了離間計,使魏王撤了信陵君軍權。

魏國信陵君竊符救趙,不敢回魏國。秦軍蒙驁率師伐魏,魏軍數戰不利。魏王派人赴趙,請信陵君回魏救國。信陵君回魏之後,被立為上將軍。信陵君派人求救於諸侯,各國聽聞信陵君復為魏將,都派兵救魏,因為信陵君講義氣,善用兵,邯鄲之戰的勝利,信陵君竊符救趙,居功至偉。於是信陵君率五國之師,分南北兩部夾擊蒙驁軍,使秦軍敗退至函谷關。秦兩次統一中原的軍事計劃,都被信陵君擊敗。信陵君聲望日隆,幾有領導中原諸侯以抗秦之勢。於是秦王與相國呂不韋採用離間計除信陵君,使人攜萬金於魏,求得晉鄙之客使說魏王:“信陵君亡在外十年矣。今復為將,諸侯之軍皆屬焉,天下皆知有信陵君,不復知有魏王。信陵君亦欲南面而王,諸侯畏公子之威方欲共立之,願王早為之計。”秦王一面又數使人反間,魏王日聞其毀,不能不信,乃使人代信陵君將。諸侯以信陵君既廢,合縱之軍遂瓦解。信陵君乃稱病不朝,日以酒色自娛,四年後去世。信陵君一去世,秦國就重新展開統一中原的戰爭。可見,在關鍵時刻,秦國靠離間計起到了破解合縱的作用。

龍凱鋒:在戰爭中,最高決策層如何運用離間計實現上兵伐謀?

四、上兵伐謀也好,伐首也罷,離間計是伐謀伐首的首選手段。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中,離間計比比皆是,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這就是上兵伐首的效果。通過離間計,使最高統帥改變戰略意圖、改變戰略決心、改變用人方略,從而改變戰場的態勢,達到不戰而屈人之兵或者為戰而屈人之兵打下制勝基礎。在現代戰爭中,離間計依然作用巨大,特別是現代信息社會,各種謠言小道消息,利用各種媒體平臺散步,更加迅速傳播,殺傷力更加大。可見,現代大國博弈中的上兵伐首,離間計也是首選的手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